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南省汝城县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31日17:29  红网

  旅游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也是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湖南省汝城县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新的交通网络的全面铺展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推进,新形势下,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推动汝城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一、汝城旅游资源的现状

  

  1.自然资源。汝城境内山水清澈,景色秀丽,自然环境优美,尤以地热、森林、水能、矿藏资源得天独厚。汝城县是湖南省重点林业县,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森林覆盖率73.69%,拥有树种85科66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达13种。

  汝城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6.6℃,温暖湿润,气候宜人。汝城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集山、水、石、洞、泉于一身,融特、奇、险、幽、秀为一体。国家级4A旅游景区汝城温泉,是华南地区“水温最高、水质最好、面积最广”的温泉。享有“华南第一泉”之美誉;九龙江国家级森林公园,江背山大峡谷、予乐太极真图、天柱山、黄石冰川、白云仙的“南国草原”等一批自然风光景区绚丽多彩。

  2.历史人文。汝城人杰地灵,文化历史悠久,系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自东晋穆帝升平二年置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宋、元、明、清统治思想——理学的策源地之一,理学鼻祖周敦颐在此任县令时著千古名篇《爱莲说》、《拙赋》等,神农在耒山发明耒耜。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孕育了李涛、朱良才2位开国上将及宋裕和等开国功臣,是省政府认定的革命老游击区和第一批井冈山老区县。

  县内文物古迹众多,是古建筑至今保存较多的县,有“湖南第一坊”之称的绣衣坊,是我省唯一一处旌表古代监察官员的文物。全县有明清时期的祠堂400多座,被称为“湖南第一祠”。热水镇仙人桥是“湖南最古老的单孔桥”。濂溪书院、红军楼、金山古祠堂群、文塔、皇妃桥、太保弟、八角楼、云头书院等文物古迹及历史遗存的古建筑相继列入了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汝城香火龙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区位交通: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有“毗连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称。国道106线、省道S324线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厦蓉、湘深高速在汝城县形成十字架交汇点,并将汇接京港澳高速、武广高铁,大大缩短了景区与珠三角、闽三角、长株潭的时空距离,景区交通区域优势明显。同时,汝城又是联接广东丹霞山、南华寺,江西井冈山,株洲炎帝陵,宜章莽山,资兴东江湖等周围著名景区景点的旅游腹地“金三角”,有利于迎南纳北,承东接西,融入湘粤赣“红三角”及华南旅游圈。

  4、发展机遇。从政策机遇上看,我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旅游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是赋予郴州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给汝城发展旅游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从自身发展上看,厦蓉高速公路、湘深高速公路、汝城县十大工程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投资拉动势头强劲。2009年年底,九龙江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后,通过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必将为我县旅游产业产生根本影响。从发展规划空间来看,由于汝城旅游业起步较晚,自然环境污染较少,很多景区基本上都处于原生态,无债务负担,给发展规划留有巨大空间,可走科学规划、健康发展之路。

   二、汝城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挑战

  

  1.思想认识。对于发展旅游,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心存疑惑,担心旅游能不能热起来;有的瞻前顾后,担心投入大产出小;有的急功近利,误认为发展工业才是富县的捷径。种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分歧,严重影响了开发合力的形成,阻碍了旅游产业快速开发的步伐。

  2.市场竞争。汝城旅游的重要市场群是郴州、韶关和赣州居民,而三大市场周边都不乏自然景观优美、知名度较高的景区景点,郴州附近有东江湖和宜章莽山,韶关有丹霞山和南华寺,赣州附近有井冈山,相比之下,给汝城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压力。

  3.旅游资源。虽然汝城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但从资源数量和等级分布来看,结构相对单一、等级不高且分布零散,推出去的景点特色不明显,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4.配套设施。“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景区建设是根本。目前汝城旅游产业不仅在景区建设的硬件上存在较大差距,住、行、购娱等几方面也还相当落后,甚至于尚未起步,完善这些配套功能已成为不可在拖的紧迫任务。

  5.宣传媒介。“酒香也怕巷子深”,发展旅游,包装和宣传非常重要。当前,汝城各景点无专职的导游,宣传口号众口不一,且宣传政出多门,宣传资金投入不足,力度不大,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6.人才引进。旅游相关部门缺乏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规划设计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引进高级人才方面有较大困难,主要体现在薪资、福利待遇和外来人才住房安排等方面,致使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三、建议与对策

  

  1.解放思想,塑造新的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新的机遇观、开放观、市场观,牢固树立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思想,突出基础设施、精品景区、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重点,实现我县由农业大县向旅游大县的转型。因此,务必把全县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实施旅游开发带动战略上来。做到宣传同向,上下同心,规划同辙,工作同步,措施同力。以各方配合,形成合力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提高认识,营造旅游产业发展的氛围。

  被誉为世界“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由传统的观赏游览接待行业,演化、拓宽为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功能的“大旅游”格局,是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的经济产业;是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环保产业;是承载历史、弘扬文化的传统产业;是宣传地方、提高地方知名度的形象产业。覆盖面宽,影响力大,综合效益和关联效益非常突出。在提高发展旅游产业认识的同时,坚持党政主导,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攻坚;坚持资金捆绑,解决关键问题;坚持社会参与,营造旅游氛围。

  3、规划先行,实现旅游基础设施新的突破。

  要深刻领会湘发〔2007〕75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精神,用活用足各种政策,结合汝城实际,切实做好《汝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镇的基础设施步伐,进一步改善城市到景区景点的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大景区景点的路、电、讯、水配套工程建设,健全景区服务功能,达到“快进慢游、旅兴贸活”目的。

  3、突出特色,以旅游村引领生态旅游新的形势。

  加快旅游村建设,对有效整合农村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汝城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环境生态化、居住城市化、风味乡村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旅游村。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依托资源、彰显特色、整合捆绑”的思路,紧扣县委、县政府“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的决策部署,以景建点、以线串点、以公路、江河为线,优先选择景区景点周边村落、城市近郊、新农村示范村布点培育具有特色的旅游村,以点辐射串联,逐步构建全县旅游村网络。

  4、放开眼界,加快旅游区域发展新的联合。

  汝城是湖南省的东南门户,是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使汝城具备了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开展县域旅游交流与合作,实现与韶山、井冈山重点旅游城市和周边仁化、宜章、资兴等旅游市场的对接,加大与莽山、丹霞山等重要景区景点间的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线路,开展联合宣传与促销活动,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大区域旅游格局。

  5、创造环境,注入旅游发展招商引资新的活力。

  发展地方经济,吸引外来人员投资、兴业、消费,必须要有优惠的政策吸引人,宽松的环境留住人。旅游业正待起步之时,宽松的环境对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就汝城而言,不论是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或是进行九龙江森林公园和热水温泉旅游区的旅游公路、服务等配套设施以及天然绿色食品及生态农产品的开发,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在加快汝城旅游业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搞好招商引资,鼓励扶持个人投资,有效推进旅游方式的转变和多种形式发展的格局,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6、加强宣传,探索旅游市场促销新的形式。

  一是强化营销手段。大力整合各级管理部门、业界与媒体的宣传资源,提高宣传促销质量,提升汝城生态旅游品牌形象。铺开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媒体的宣传阵势,积极参加各大旅游交易会、推介会等节会活动,突出地方特色,策划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节庆活动。二是着力推进生态农产品开发。汝城正重点开发绿茶、板鸭、香菇、笋干、米粉、糍粑等特色旅游商品20余种。进一步发展无公害种植和养殖业规模,以生态农产品生产促生态农产品开发,以开发促消费,逐步扩大生态农产品规模,拓宽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带动和吸引旅游客源市场。

  7、打造品牌,丰富“热水温泉”旅游文化新的内涵

  温泉旅游集度假、保健于一体,由于其娱乐性、参与性、可重复性、保健功效显著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热水温泉水质好、水温高、流量大,特别是氡的含量高,具有独特的理疗特性。区内有湖南省目前已确认的第二座明代石桥——仙人桥,有歌咏汝城温泉独特的畲族风情。热水温泉旅游开发,就是要挖掘好其中蕴含的文化特性,将温泉文化与畲族文化相结合,将汤河天体沐浴、婚嫁习俗、土法造纸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景区独特的文化。通过品牌的打造,提升了旅游品位,推介了旅游资源,彰显了地方魅力。今后要进一步挖掘“汝城温泉”品牌内涵和价值,形成品牌支撑,加强品牌宣传和推介。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深厚底蕴的地域文化。

  8、加强领导,推动旅游产业实现新的发展。

  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机构,高素质的队伍和高水准的人才,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把发展旅游产业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加强旅游主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在旅游产业中的指导,协调和管理作用。加大旅游产品建设投资力度,把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扶贫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投入旅游拳头产品,充分发挥政府在培育旅游龙头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在优化旅游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建立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建立适应于大旅游大开发的经济联合协作机制,创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机制。(汝城县委宣传部陈建远袁隆)

  [稿源:红网]

  [作者:刘小林 曹雄清 陈建远 袁隆]

  [编辑:闵美颖]

分享到:

 
  • 新闻武警部队司令等6人晋升上将
  • 体育奥运-体操男团中国夺冠摘奥运第9金
  • 娱乐《暮色4:破晓下》曝贝拉吸血鬼形象(图)
  • 财经庐山发改委擅改批文为山上建豪宅开绿灯
  • 科技ChinaJoy另一面:Showgirl不简单(图)
  • 博客赛场外萌萝莉(图) 西门庆小妾被打屁股
  • 读书晒工资:毛主席一天生活消费多少钱
  • 教育衔接班暑假升温:盛行背后是教育恐慌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空调开得久PM2.5浓度高 人体器官潜能
  • 女性大赛前禁欲科学吗 杨丞琳装嫩土掉渣
  • 尚品龙虾:最好吃的硬壳海鲜 辣评奥运名流装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12星座婚姻雷区
  • 收藏梦露跳钢管舞旧照曝光 张之洞也曾涉雅贿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