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将军的回忆:中国海军成长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1日03:59  都市时报 微博
将军的回忆:中国海军成长史

参加西沙海战的中国海军士兵资料图片

将军的回忆:中国海军成长史

参加3·14海战的中国531号护卫舰 资料图片

将军的回忆:中国海军成长史

正在改造中的航母平台 新华社

将军的回忆:中国海军成长史

从新型潜艇到新型驱逐舰、护卫舰,中国海军的装备日新月异新华社

将军的回忆:中国海军成长史

1950年代的中国海军士兵资料图片

  ■ 都市时报记者 洪冷冷 实习记者 曲憧

  南海争端再起,钓鱼岛问题一再升级,中国周边的太平洋上并不太平。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既是保卫蓝色国土的中坚力量,又是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中国海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它的现状如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之际,都市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海军少将郑明。79岁的他通过讲述亲身经历的海军成长历程,描绘出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以及国家的海洋战略。

  童年:没有我们的海军

  郑明对“海军”的最初印象,是站在中国土地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以及黄浦江上的英美军舰。

  1933年,郑明出生在吉林。自从他记事起,家人就一直在逃难。日寇占领东三省时,一家人逃到了北平;七七事变之后,又从北平逃到了天津。在天津,他第一次见到了海军。“我见过的第一个海军,就是日本侵略军。”郑明说,在天津,他看到租界外到处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来回走动。

  天津危险,郑明一家又逃到上海,不久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沦陷了。郑明回忆,当时先是日本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来轰炸,然后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占领了上海。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上海,郑明读完了小学。

  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的军舰退出黄浦江,取而代之的是英美盟军的军舰。这时郑明已经读初中了,刚好学校有个奖学金的赞助者是个英国商行的代办人。此人与英军关系不错,便带着郑明等获了奖学金的学生去参观英国军舰。

  这群十来岁的学生到了军舰上,东瞧瞧西看看,很是兴奋。有人提出想看军舰的炮塔,对方也同意了。一帮学生就进了炮塔。“我看到,那个炮的炮口正对着上海外滩的海关。我心想,人家的炮指着你的海关,现在友好,但要打你也就打了。”

  下了军舰,郑明看到许多中国人划的小木船围在英国军舰旁边要饭。水兵吃剩的往下倒,倒在小船上。想起这一幕,郑明唏嘘不已。“那个时候生活苦啊,是吧。就是盟军来了,我们也还是这个样。”

  青少年时代,郑明看到的全是外国海军,张扬、霸道。这时他萌生了一个愿望:要造大船。他认为,中国若要强大,就一定要发展造船工业,造大军舰。但当时他没想过要当兵,直到他读大学。

  1949年解放后不久,郑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就读。有件事情,他印象特别深刻。“我到海军部队去借水兵服,因为我们造船系的同学想穿着它上街游行。老同志对我们非常热情,把他们穿过的衣服找出来,借给我们。后来有同学发现衣服上别着渡江纪念章,就都还回去了。”当时他觉得人民海军非常亲切,产生了参军的想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郑老毅然投笔从戎。“我当时懂得保家卫国太重要了。没有国,就没有家,更没有个人。”他记得,当时班里26个同学有5个人报名参加海军,全部获准。

  强大的海军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

  从1950年加入海军到1994年退役,郑明在海军院校、部队、舰船工厂、设计单位都工作过。他深深体会到建设海军的艰难。

  郑明先是在舰艇部队服役,后来在造船厂、修船厂工作,为海军造舰艇;也在设计单位做过,跟着苏联专家学习舰艇设计;直到担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专门负责装备。退休后,他还在海军及总装备部科技委工作了一段时间。“从小炮艇到核潜艇,解放军海军的各种舰艇发展过程,以及后来的海军特种飞机、各种武器、电子装备的发展工作,我都参与了。”

  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是海军几代人呕心沥血、不断奋斗的结果。郑明对此感悟极深。

  “一个国家的海军强不强,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装备。我们最初就是靠缴获,国民党海军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当时出海的都是些适于内河作战的炮艇,那都是赶鸭子下海。”郑明回忆,那会儿甚至帆船都用上了。

  海军建军初期,装备力量的薄弱,加上海军兵员的不足,使得我国领海频遭侵犯。“可以这么说,我们连领海都保护不住。当时日本的渔船比我们炮艇的速度还快,所以他们经常进我们的领海,跟我国的渔民抢鱼。渔民向海军报告,海军赶到之后日本渔船才走,还跟我们打个信号说再见,意思是你走了我还会回来。战士和渔民都非常恼火,但是我们的炮艇还不如人家的渔船快。当时的实力就是不够。”

  “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没钱是不行的。”郑明说,抗美援朝中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之后国内要搞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军队的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因而当时在海军的建设上,国家的要求是: 一要忍耐,要服从大局,不可能给很多钱来搞装备;二要精简,从人的数量到各种装备,都处于精简状态。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海军与其他国家的海军有很大的差距。

  “毛主席讲了,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但是当时确实强大不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海军的建设很曲折。”郑明举例说,“我们想造一百吨的炮艇,但是柴油机国内没有,西方国家又不肯卖,只好千方百计突破封锁搞到几台。由于买到的数量有限,造的数量也就有限了。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十年代的小炮艇还在服役,更新不了。”

  因为经费困难,海军在进行装备研究的时候,只能基于有限的条件去创造多种可能,从大经费中抠出小钱来,进行专项研究。据他透露,我国对航空母舰的研究就是这样做起来的,没有立项,就压缩经费,节约一部分钱来“灵活处理”。

  “航母这么巨大的工程是几代人努力的积累。完成的时候,我们这代人早已退休了。我们做的是前期工程研究论证,并且部署了一些预先研究的工作。”郑明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在退休前没能把航母完成。

  事实上,我国海军任何一种新型装备的研发成功,都是由几代人共同完成的。郑明说,他的前任部长为了驱逐舰做了三件事:第一是研究建造驱逐舰的钢材;第二是驱逐舰的动力——蒸汽轮机;第三是主炮的设计。这三个部分的研发都是关键,有了这些,到了他这一任,新型驱逐舰才能完成。

  海战:用小艇与大舰对抗

  作为一个老水兵,郑明对海战史了如指掌,特别是我国于1974年、1988年打的两场海战。由于没能给前线官兵提供好装备,他有着深深的歉疚感。

  1973年,南越军舰开始频频侵犯中国领海。1974年,南越把我国西沙群岛划入自己的版图,南越军舰在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活动频繁,南越驱逐舰常与中国渔船对峙,南越军队还强占了部分岛屿。为了赶走入侵者,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舰艇赶到永乐群岛,进行护渔和补给。

  西沙海战爆发时,正值“文革”时期,部队的训练大受影响。当时郑明是个副处长,参与装备保障工作,把前方需要的物资、弹药尽快地往前线送。而且作为海军装备技术部成员,除了保障前线需要的物资之外,他们还要负责舰艇的保障和修理。

  然而,中国海军与南越海军相比,无疑是以小对大。当时的南越有美军留下来的10余艘大小舰艇,而南海舰队的主要护卫舰严重失修,无一可用,只有扫雷舰、猎潜艇等轻型舰艇可以出动。中国4艘参战舰艇的总吨位,还不及对方的1艘,而且对方普遍装备火控系统,中国舰艇则基本上还是人力操作。

  “这场仗老天帮忙,南越上千吨的驱逐舰来了,我们只能用几百吨的小艇应对。”郑明说,当时还有许多渔船和民兵都加入到战斗中来,中方的装备都是几十吨、几百吨的小船,幸好当时海面风浪不大。

  这次海战中,中方参战舰艇一共6艘,其中老型猎潜艇2艘,扫雷艇2艘,新型猎潜艇2艘。战斗打响一小时后,参战舰艇即重创敌人,击沉了敌方的“怒涛”号炮舰。此次战斗,南越海军被驱逐出了西沙海域,但我军也有18人牺牲。

  “虽然取得战斗胜利,但是有同志牺牲了。对前方的战友来说,我们对他们有歉疚。”郑明叹道。

  1988年,越南为了与我国争夺南海岛礁,不断干扰永暑礁的建设。这时郑明已经是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了,由于事前的种种征兆,海军开始着手准备还击。不久,“3·14”赤瓜礁海战爆发了。

  这个时候,我军虽然已经有了护卫舰,但是配备的都是初级装备,甚至有些装备不齐全。有的导弹护卫舰上面没有导弹,有的护卫舰舰炮已到了寿命。这场战斗给搞装备的军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参加赤瓜礁海战的,有一艘531号护卫舰。郑明介绍,它是一艘试验舰,上面的主机、主炮都已试验过很多次,主机的寿命都快到了。

  “当时给我的任务是把这条船能修好,但是经费不足,所以它只修了一台主机。这在世界海军历史上,是件怪事。”郑明说,这艘“瘸子”舰只打了5发炮弹,就击沉了越军的船。“它的炮只能打5发,5发都打准了,第6发就打不出去了。这个炮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了,所以说很不容易。”

  531舰因这场战斗获得了三等功。而在531舰退役之前,上面的这一切都被列为“机密”。

  此战之后,南沙海域的越军舰船闻风而逃,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站工程再未受到干扰,于1988年8月顺利完成。挟海战胜利余威,中国海军随后接连收复东门、南薰、渚碧等三个岛礁,在南沙群岛总共切实控制6个岛礁,使我海军在南沙有了立足之地。

  20多年过去了,中国海军的装备不断升级,部队的训练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郑明认为,海军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让战士有更优秀的战舰和装备。”

  中国海军的10个发展阶段

  从缴获敌方舰艇到引进仿制,再到自主研发设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海军正在走向成熟。

  作为中国海军成长的见证者,郑明认为,中国海军装备的发展大概分为10个阶段,大体对应海军的“奠基、发展、转型”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阶段,“起义、缴获、修复”。海军管装备的部门一开始叫‘海军舰船修造部’,是以修船起家的。我们把一些破旧杂船修复以后再使用,谈不上造船。

  第二个阶段,“购买、改装和小造”。到苏联或者香港去买。去苏联是买舰艇,去香港则可能是买回来一些商船来改、来修。小造,这一点是人民海军非常有特色的做法。在海军发展的早期,我们自己造船,哪怕造的只是小炮艇。“小造”既指造的船小,也指造的数量少。

  第三个阶段,“转让,装配”。主要是装配,也有仿制、设计、制造。苏联提供资料、专家,中方进行组装,苏联帮助仿制。中方同时又有一条线自己设计、制造像护卫舰这么大的舰船。

  第四个阶段,“深化转让、仿制改进、配套国产化、强化自制”。在这个阶段,中方能自己生产苏联转让的军舰的配套设备。

  第五个阶段,“自行设计,改进自制”。此时,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这时,海军装备性能比以前更进一步,而且都是自己设计、制造、改进。我国自己建造了护卫艇、护卫舰、常规潜艇。虽然水平不高,但是却形成了规模,而且实现了自力更生。

  第六个阶段,“自行研究设计,完整配套自制”。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产品是051驱逐舰和091核潜艇。它们是我国的第一代主战舰艇,基本上全部是自行研究设计的,配套产品100%中国化。

  第七个阶段,“引进,提高,自主研究”。海军强调“引进概念”,就是引进技术,而不着重于采购装备。在这个阶段,诞生了中国的第二代驱逐舰和潜艇。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海军也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

  第八个阶段,“成套引进,综合提高”。这时,我国与俄罗斯进行第三次技术合作,更多地学习一些更完整的现代化海军军事学术、勤务保证、装备研究、兵种联合作战等知识和先进经验。

  第九个阶段,“创新开发、自行研制”。目前,我国海军生产制造的舰艇都属于这一类。一方面,我们已经吸收了世界上许多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我们更多依赖自己创新开发,科学发展。

  现在能够预见到的第十个阶段,是“系统发展、创新研制”。海军将不仅着眼于发展某型重点装备,而是着眼于长远的战役配套,所以叫“系统发展”。这个阶段的创新研制完全靠自己研究。

  (下转A44版)

分享到:

 
  • 新闻武警部队司令等6人晋升上将
  • 体育奥运-体操男团中国夺冠摘奥运第9金
  • 娱乐《暮色4:破晓下》曝贝拉吸血鬼形象(图)
  • 财经庐山发改委擅改批文为山上建豪宅开绿灯
  • 科技ChinaJoy另一面:Showgirl不简单(图)
  • 博客柴静:BBC的底线 国旗妹伦敦走红(图)
  • 读书晒工资:毛主席一天生活消费多少钱
  • 教育衔接班暑假升温:盛行背后是教育恐慌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空调开得久PM2.5浓度高 人体器官潜能
  • 女性大赛前禁欲科学吗 杨丞琳装嫩土掉渣
  • 尚品龙虾:最好吃的硬壳海鲜 辣评奥运名流装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12星座婚姻雷区
  • 收藏梦露跳钢管舞旧照曝光 张之洞也曾涉雅贿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