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抵御犯罪能力骤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1日06:39  正义网-检察日报

  秦刚 呼亮 张恒岩

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抵御犯罪能力骤降

   办案人员到被害人家中走访

  2010年办理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犯罪案件16件23人,2011年办理此类案件18件25人,今年上半年办理9件14人,两年半时间共计办理此类案件43件62人,而在此前这类案件并不多见。河南省登封市检察院的统计数据表明: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犯罪案件数量近两年较为多发。“背后原因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很多‘老人村’、‘小孩村’,农村抵御犯罪的整体能力骤降,犯罪分子乘虚而入,伺机作案。”登封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彩云说。

  作案手段多样化、复杂化

  办案人员介绍,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犯罪的作案手段常见的有6种,或骗或抢,以侵财类犯罪为主,目的是获取不义之财:

  假称受委托,以帮老人办事骗抢。2011年3月,孙二平与同伙结伴来到登封市东华镇库庄村王老汉家中,孙自我介绍是王老汉儿子的同学,自己在东华镇政府民政所工作,他称王老汉的儿子在外太忙没空回家,委托他帮助老人办理低保。谈话中,孙二平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随后他对老人说,有急事要办需5000元现金,自己出来时没带钱,请老人先借钱应应急,事后一定立即归还。老人见其是儿子的同学,又是政府工作人员,还热心帮自己办低保,就拿出仅有的3000元积蓄给了他们。拿到钱,孙二平与同伙离去,再也没露面。2011年9月,孙二平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

  检察官分析:这类犯罪,犯罪分子假冒多种身份,不仅假称是老人子女的同学,还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博取老人的信任。同时,犯罪分子还以帮办低保、养老保险等实惠的好事诱惑老人,“巩固”老人对他们的信任。在获取信任的基础上,他们以办急事为借口“借”钱;一旦遇到心存戒备的老人,他们立即转而抢劫。

  诱导搭“顺风车”,骗至车上再抢劫。2010年2月,大冶镇沁水村刘大娘从镇上赶集回来的路上,遇到一辆黑色无牌轿车,从车上下来冯小宝、赵超、冯明三人,三人热情地招呼刘大娘上车,声称自己是刘大娘邻居的亲戚,以前见过她,看她走得累就顺便捎带一程。谁知刘大娘上车后,三人凶相毕露,威逼刘大娘掏出身上所有钱物,还拽掉了老人戴的金耳坠。将财物洗劫一空后,三人将刘大娘扔到偏僻处逃离。2010年7月,三人因抢劫罪分别获刑。

  检察官分析:这一类型的犯罪,犯罪分子往往选择乡村人少偏僻的道路行驶,专门寻找独行老人,诱骗上车后实施抢劫。

  谎称捎东西,伺机入户作案。2011年9月20日,王常民带着礼品来到大冶镇石岭头村,他自称受朋友委托给朋友的母亲景老太捎带来一些东西,村里人见其确实携带礼品,便向他指明景老太家。一进门,见老太太只身一人在家,王常民送上礼品后说,景老太的儿子现在急用钱,让他帮忙捎回去3000元,一番游说后见景老太心存戒备不愿拿钱,王常民就拿出匕首恐吓威胁,要求交出家中财物。老人不堪暴力,将藏在被褥下的2000多元现金交给他。2012年4月,王常民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检察官分析:子女在外务工不能回家,经常委托他人给家中老人捎东西,犯罪分子便抓住这一现象,手拿东西伪装进村入户诈骗,诈骗不成进而转为抢劫。

  借助老人笃信迷信,以“开光消灾”偷梁换柱。2011年1月,一位“算命先生”来到卢店镇瓦窑沟村王老太家中“看风水”。经过一番审视、掐算,“算命先生”神色紧张地告诉王老太近期家中必有血光之灾,只有将家中贵重财物供神“开光”才能消灾。本就迷信神佛的王老太听后大惊失色,忙将家中3000元和一对玉镯拿出来“开光”,不承想“算命先生”趁机偷梁换柱,逃之夭夭。同年7月,自称“算命先生”的张朝军再次作案时被抓获。2012年2月,张朝军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检察官分析:不少留守老人大多迷信神佛,他们长年见不到子女,最大愿望莫过于期盼子女在外平安顺利,犯罪分子针对这一特点精心设计骗局,以“开光消灾”等迷信说法哄骗老人拿出财物,再伺机掉包。在作案过程中,一些犯罪分子为了防止老人察觉,还会蛊惑老人“开光消灾”的财物不能当时打开,必须隔一段时间才能拿出,以此瞒天过海。

  寻找弱点,精心设计骗局。2010年9月16日,贺伟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来到登封市君召乡王庄村,他以雇用当地村民在附近山上修建移动信号接收塔为由,将王庄村留守老人常大爷骗至山上,并让老人在他事先埋放“金蛤蟆”的地方挖掘土坑。待常大爷挖出“金蛤蟆”之后,贺伟佯装大惊失色,声称这“宝贝”值几十万元。随后,贺伟让常大爷暂时保管“宝贝”,待寻得买家后再共同拿去出卖,为了防止老人独吞,贺伟要求常大爷垫付部分资金作为保证。常大爷经不住诱惑落入圈套,将1.6万元交给对方。2011年5月,贺伟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

  检察官分析:犯罪分子往往针对留守老人文化低、识别能力差、防备心理弱的特点,通过“发横财”打动老人心,从而实施诈骗。

  编造亲属住院,以急需治病为幌子骗钱。2012年2月,大金店镇游坊头村的崔大爷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其儿子的朋友,并称崔大爷的儿子因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急需医疗费。心急如焚的崔大爷挂断电话就给对方提供的账号汇去9000元。案发后,本案被告人尚斌交代,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他先后13次冒充留守老人在外工作子女的朋友,以其子女患疾病、急需医疗费等为由骗取钱财,累计骗得2.8万余元。2012年5月,尚斌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检察官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遇到子女患病住院急需费用,留守老人“爱子心切”很难沉静下来思考辨认,而是急忙汇款治病救人,等回过神来,钱早已被骗走。

  抵御犯罪能力降低导致案件频发

  登封市检察院2010年至今共办理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犯罪案件43件62人,这些数字仅仅是已经涉嫌犯罪的案件且移送审查起诉的,另外还有一些案件因未造成多大影响当事人根本没报案,或者报案了没抓住嫌疑人的,以及破案尚不构成犯罪的,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为什么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犯罪如此多发?办案检察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老人村、小孩村”出现,弱化了村庄抵御犯罪的能力。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不少农村已逐渐向“老人村、小孩村”转化,年龄比例的失衡使得很多村庄在面临犯罪,尤其是智力犯罪、暴力犯罪时变得毫无招架之力。二是农村留守老人自身特点决定这一群体更易成为犯罪目标。农村留守老人往往独自生活,反应迟缓、防范意识不强、反抗能力弱、固守封建迷信,加之因时常收到在外务工子女寄回的生活费而拥有一定的财物积累,使得该群体极易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三是农村留守老人与子女间的信息不畅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四是犯罪分子流窜作案,选择偏远地点作案,规避侦查追捕。犯罪分子经常流窜于各个村庄搜寻作案目标,打一枪换个地方,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给警方侦查追捕造成一定难度。

  办案检察官发现,很多犯罪分子都是通过与村里的其他村民拉闲话获取留守老人及子女信息,这提醒村民们对来村里的陌生人要加强警惕,不轻易透露有关信息,防止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针对“老人村、小孩村”抵御犯罪能力降低的问题,办案人员认为基层组织应加强村庄巡逻,向老人介绍犯罪常见手法,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叶诗文200混摘个人奥运第二金
  • 娱乐《暮色4:破晓下》曝贝拉吸血鬼形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ChinaJoy另一面:Showgirl不简单(图)
  • 博客柴静:BBC的底线 国旗妹伦敦走红(图)
  • 读书晒工资:毛主席一天生活消费多少钱
  • 教育衔接班暑假升温:盛行背后是教育恐慌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空调开得久PM2.5浓度高 人体器官潜能
  • 女性大赛前禁欲科学吗 杨丞琳装嫩土掉渣
  • 尚品龙虾:最好吃的硬壳海鲜 辣评奥运名流装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12星座婚姻雷区
  • 收藏梦露跳钢管舞旧照曝光 张之洞也曾涉雅贿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