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陇原在行动】省编办主任赵含栋: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1日09:10  每日甘肃网

  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机构编制工作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后,机构编制部门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科学配置执政资源,服务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省编委委员、省编办主任赵含栋。

  记者:机构编制部门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在总体思路上有什么考虑?

  赵含栋:省党代会闭幕后,省编办结合我省实际,重新审视和梳理了工作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构建改革、管理、法制化建设“三位一体”和自身建设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按照“控总量、优结构、保重点、促发展、增活力”的总体思路,超前谋划,积极跟进,主动作为,为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具体来讲,控总量,就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各级党政机构设置和调整不能突破中央和省上规定的限额,各类编制总量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能突破;优结构,就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机构限额内科学设置机构、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在编制总量内加强动态调整、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发挥机构编制资源最大效益;保重点,就是服从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于保障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就业创业、安全生产等关键部位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的服务保障功能;促发展,就是按照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要求,把调剂出来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民生领域和经济建设的前沿倾斜,千方百计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利;增活力,就是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全局性问题,从体制机制上为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记者:当前,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与满足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请问如何有效破解?

  赵含栋:既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总体规模,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难点,也是着力点。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化解矛盾。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在发挥编制使用效益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全省的编制在总量上基本不超编,但一些重点领域、一线执法力量又超负荷运转,一些地方和部门超编现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各地各部门要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原则,加大创新力度,细化管理措施。要在认真测算相关数据比例的基础上,分析机构编制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调剂编制的有效方式和实现途径,形成编制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要把日常管理的重点放到调整结构、盘活存量上来,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科学管理要编制、向提高人员素质要编制,对职能消失、弱化、工作任务已经完成或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单位,该整合的要整合、该撤销的要撤销,核减或收回编制,调整出来的编制优先用于解决事关民生、事关发展、事关稳定等重点领域的缺编问题,重点充实和加强教育、卫生、社会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工作力量,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维护稳定的保障和支撑职能。针对我省政法系统基层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下大力气解决我省政法专项编制紧缺问题。针对我省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设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在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我省立足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甘肃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若干规定》《甘肃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甘肃省“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和标准,有力地推动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下一步,我们要在加大已有法规制度和编制标准贯彻落实力度的基础上,适应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进程,逐步实现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适应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加快制定出台市县公立医院、公办幼儿园、中等专业学校等机构编制标准。积极研究制定水利、农牧、林业等行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标准,逐步形成协调配套、有机统一的机构编制标准体系,切实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管理,在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就是以《机构编制管理证》为载体,以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以编制使用核准为主要手段,以部门配合制约机制为必要条件,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符合。通过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到201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起运转顺畅、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和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工作联动的部门协调制约机制,形成机构编制与实有机构、人员相对应的管理工作新格局,切实达到管住、管好、管活机构编制的目的。

  记者:机构编制部门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赵含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报请省编委决定,将2011年确定为全省机构编制系统自身建设年。通过深入扎实开展自身建设年活动,全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领导班子得到加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得到转变、工作基础得到夯实、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省党代会确定的未来五年我省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为机构编制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把自身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深化自身建设年活动成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勇于担当重任。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更高的境界、更广阔的视野来把握机构编制各项工作,真正做到顾全局、谋长远、抓大事;要熟悉党委、政府的职责,熟悉党委、政府的运作和部门的职责分工,熟悉各项重大改革的进程、目标和方向,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担负起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二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研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动提出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对策建议和改革措施,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党委、政府和编委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努力使机构编制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积极开拓创新。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创新方向,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加强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讲原则、讲纪律,敢于顶住压力,严格把关,坚持按规定按程序办事,守住机构编制管理这道防线。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叶诗文200混摘个人奥运第二金
  • 娱乐《暮色4:破晓下》曝贝拉吸血鬼形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ChinaJoy另一面:Showgirl不简单(图)
  • 博客柴静:BBC的底线 国旗妹伦敦走红(图)
  • 读书晒工资:毛主席一天生活消费多少钱
  • 教育衔接班暑假升温:盛行背后是教育恐慌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由绿茶送检谈男科就诊 奥运会禁中药吗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型男夏日海滩装备攻略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12星座婚姻雷区
  • 收藏襄阳欲建郭靖黄蓉雕像 郭黄成襄阳名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