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市:请以真诚姿态拥抱外来人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佘宗明

  近日,南京江宁区发布报告《人口现代化:江宁案例研究》披露:近年来,江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经分析,专家认为,教育、医疗、文娱等已成江宁人口生活质量的“短板”,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专家提醒,要提高外来人口高素质人才的比重。

  “外来人歧视”,乍看新闻,易让人得此结论。在平权呼声渐响的时下,“外来人口影响生活质量”的说法,俨然是在排外,倍显刺耳。它沦为舆论鞭挞的靶心,在所难免。

  可细究之下,或可发现,所谓“排外”,也许是源于断章取义式解读:须厘清的是,专家的“外来人口过多,影响生活质量”结论,只是种纸面推演和专业分析,着眼点是人口增多,对资源分配额度的冲击;而“可能”“一定程度上”等副词,也留下置否的余地,言下之意,这些负效应并非盖棺论定。

  平心而论,将这跟“歧视”扯上边,可能是误读。专家分析,不无道理:社会生活中的基础设施等,终究有限,甚至本就稀缺,跟不上民众需求。在公共资源恒定的语境下,人口陡增,难免带来分配时的“僧多粥少”局面。于是,教育、医疗等资源愈显短缺。

  不过,这种单向度的评判方式,未免有些狭隘。公众对其抨击,并非全然出于神经敏感,而是对片面的评价思路不买账:为何只渲染外来人口的“负效应”,对他们的正面价值却选择性忽略?资源紧张,果真就是“外来人”惹的祸?

  应该看到,在开放化的社会,人口流动,已是种寻常的景象。任何城市,都应敞开大门,有着包罗外来人的雍容气度、包容心怀。若闭关锁门,抱着“壁垒心理”不放,盲目拒斥、驱逐外来人口,只会显得治理僵化,格局太小。

  外来人口涌入,固然会挤占部分资源,但这无关鸠占鹊巢,并非对“本地资源”的倒吸,而是流动性社会中必然的资源共享、分配格局洗牌。城市生活资源的“蛋糕”,本就该做大,让外来人也能分羹共享。嫌外来人口过多,实质上,反映了城市管理滞后,生活资源供给经不起现代社会形态的冲刷。

  事实上,外来人口从来都不是洪水猛兽,恰恰相反,他们为城市补充了能量,也丰富了城市的文化色彩。若非许多外来农民工的辛勤劳作,做着“脏乱差”的活儿,城市里的建筑何以高耸,道路何以铺平?他们的贡献,不应被遗忘。享用着“人口红利”,从“廉价劳工”中获益,却转过身说他们“影响生活质量”,是否太过功利?

  将资源的分配紧张,归结为“外来人口多”,也充斥着“本地人”烙印下的身份优越感。户籍有别,可“外地人”“本地人”的二元论标记何必那么分明?遗憾的是,限制外来人,成了某些管理者的“傲慢与偏见”。每到两会,总会有“遏制外来人口”“控制外来人口规模”的议案被提出。

  外来人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对城市空格的填补、文化性格的丰富。城市当以更亲切的姿态,拥抱他们,而不是等过年时早餐荒、保姆荒袭来,才想起他们。

  (相关报道见7月31日《扬子晚报》)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叶诗文200混摘个人奥运第二金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中小网商生存调查:淘宝兼职看起来很美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引不满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男子为防毒奶粉养羊供女儿喝鲜奶
  • 健康由绿茶送检谈男科就诊 奥运会禁中药吗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型男夏日海滩装备攻略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12星座8月好运榜 12星座婚姻雷区
  • 收藏襄阳欲建郭靖黄蓉雕像 郭黄成襄阳名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