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洪江:实施五大文化工程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1日15:50  红网

  湖南洪江市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当前,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家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更是为洪江加快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要积极抢抓机遇,实施五大文化工程,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竞争的软实力。

  实施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建设文化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氛围。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不断提高全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强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在全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三是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素质大家谈”等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四是培植特色鲜明的新洪江精神,树立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提升市民家园认同感。

  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工程,打造文化旅游名片。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竞争就是“品牌竞争”。洪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有基础、有条件、有机遇。这里有反映7400多年前远古人类文化历史的高庙遗址;有承载2000多年历史、全国现存街巷格局与整体风貌较为完好的黔阳古城;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雪峰会战发生在这里,谱写了“日落雪峰天下平”的壮丽画卷;“杂交水稻之父”、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是神奇的物种天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顺应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就要立足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旅游名片,不断提高洪江旅游的文化品位。当前,要全力挖掘、保护和修复黔阳古城的文化遗迹,抓紧完成古城南正街、窨子屋、城门、城墙、老爷巷、钟鼓楼广场等历史文物的修复和保护,着力培育古城文化品牌,打造“杂交水稻发源地,神秘湘西古黔城”的文化旅游名片。同时,坚持“保护为主,逐步开发”的原则,依托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名胜,打造以安江农校纪念园为主体的稻作文化,以高庙遗址为主题的高庙文化,以雪峰山会战为主调的和平文化,以“一山(雪峰山)四库(托口、安江、洪江、铜湾电站库区)一湖(相思湖)”为主线的生态文化,通过挖掘文化潜力,精心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展示洪江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施公共文化普及工程,落实文化惠民宗旨。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使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一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提质和增速,构建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全面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支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培育“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办好《芙蓉楼》刊物,重点打造一台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具有洪江市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开辟一批以文化服务内容为主的网上图书馆、网上艺术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教室等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平台。四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免费培训工作,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扩大“五下乡”、演艺惠民等活动的覆盖面,扶持民间办文化的积极性,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家庭文化、老年文化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提高文化竞争实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要面向市场,加快培育一批主导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一是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市治黔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城市文化建设项目,打造文化产业核心增长点。依托安江农校和高庙遗址两个“国保”文化资源、托口水电站建设及全市古镇古村文化资源,加快安江、托口等重点乡镇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以黔城为中心,以安江、托口为两翼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二是改造提升新闻传媒业。抓住3G商用和产业融合机遇,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手机广播电视、广播电视音视频网站等新兴业态,着力发展数字电视、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经营、影视艺术以及新媒体建设等产业。三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突出历史文化的挖掘,重新整理好全市旅游资源宣传和解说,推出一批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文化典籍或文化丛书,最大限度地保有保留保存文化资源,为发展旅游提供更多更好文化元素和内涵,提高洪江市旅游的文化品位。挖掘民间民裕文化资源,建好民俗文化博物馆,搞好黔阳古城“三月三”千人同吃地荠蛋、端午龙舟赛和新年祈福等民裕文化活动。利用万寿宫等古文化阵地,组织民间艺人和团体,编排短平快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目,参与古城旅游开发,活跃古城。支持民间工艺品生产。开发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四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兴办文化项目和产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动社会民众兴办文化产业,重视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形成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文化建设保障工程,形成文化建设合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要强化责任、加强领导,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建设文化强市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文化强市建设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优化政策环境。落实中央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出台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配套政策,编制《洪江市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金融机构支持文化建设政策,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文化事业产业资金投入规模,重点扶持精品文艺创作和社科课题研究,加强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强化文化队伍的人才支撑。实施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定期选派文化专业人才开展学习交流,提升综合素质。创新引进高层次领军文化人才的特殊政策,制定出台民间文化人才职称评聘特殊政策,鼓励民间技艺大师收徒授业,传承民间传统优秀文化。设立文化领域的政府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创新激励机制,扩大资本、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范围和额度,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者系中共洪江市委书记)

  [稿源:红网]

  [作者:舒曦]

  [编辑:严欢]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叶诗文个人第二金 国羽输球引争议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