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构筑“体育强国”需“让体育的归体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0:44  红网

  中国选手吴景彪在伦敦奥运会男子56KG级举重比赛中获得亚军,赛后面对记者时情绪激动,对着摄像机连鞠三个躬,发出悔恨的怒吼。而在女子举重53公斤级B组较量中,17岁小将周俊三次抓举试举95公斤失败,据称周俊参赛并非因为其实力最强,而是为了平衡各省利益的结果。奥运会期间接二连三曝出这类消息,不少媒体和网民对竞技政治、举国体制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应该说,竞技体育领域,特别是奥运会、足球世界杯、欧洲杯、足球和篮球职业联赛这样一些大赛中,如今已经很难找到纯粹的体育元素。国家、地区组队参加的世界或洲际大赛上,优秀的竞技成绩的确有助于提升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起到巩固凝聚的作用;而各国各领域职业联赛无一例外与商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之同时也牵扯到一些复杂的地域认同,譬如西班牙甲级联赛豪门球队巴塞罗那队的球迷主体,就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人们。

  但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家的体育”,还是跟商业相关的体育,外部因素的作用止于训练场和竞技场的门槛之外。无论是英国曼彻斯特市的领导人还是赞助商,都不能下命令要求曼联队和曼城队为了取得欧冠联赛好成绩,牺牲球员基本休息时间而加练。美国奥委会及其他相关机构也无权让巨量的青少年脱离美国国民教育体系、脱离正常生活、偏离正常身心发育轨迹,去配合流水线式的严密训练体系,以牺牲绝大多数参与者的未来为代价,得出超乎超人的训练和比赛成绩。因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国家的体育”和“商业的体育”尽管与中国具有同样的竞赛形态,却具有不同的内涵。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力量对体育的关注及资源投入,都主要放在了国民体育环节,这有助于推动更多优秀体育人才的出现,并能让其经正常的教育、生活走向“国家的体育”和“商业的体育”,成为各类运动项目坚实的运动人口基础。对照来看,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封闭型专业训练模式,却在不断缩减许多项目的运动人口。即以本次伦敦奥运会开幕这几天的赛况来看,在过去中国运动员占据较大优势的许多项目中,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已经迎头赶上,中国选手的领先优势显著缩小。即便从竞技成绩的角度看,现有体制、模式也完全暴露出了弊端。

  让体育的归体育,不仅可以让竞技场上的角逐变得更为纯粹和可爱,而且通过对不符合人的生理规律、体育项目发展规律、社会认同的体育管理模式的扬弃,才能真正让中国这样一个体育大国,变成竞技体育水平更高更稳定的体育强国。

  [稿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王俞]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等羽球选手被取消资格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