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午托摇号”能实现公平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2:20  重庆时报

  本报评论员 时言平

  继微博实名、火车票实名、买菜刀实名的“实名制时代”之后,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摇号时代”。上学择校要摇号、买车上牌也要摇号、购买保障房要摇号……甚至,连小学生在校午休午餐都开始要摇号了。东莞阳光二小的“午托”摇号,方式很与时俱进,却并不被家长理解,受到公众质疑。(8月1日《广州日报》)

  从实名、摇号等管理手段被广泛复制,可见国内某些管理者对其的迷信和权力的惰性。无论是实名制还是摇号,只是管理的手段,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也许能够发挥效用,但并不是万能的膏药。社会管理理念的简单粗暴,正是孕育“实名制时代”和“摇号时代”的土壤。

  摇号的手段为何被广泛复制,恐怕是源于社会某些领域资源紧缺的社会背景。正如“午托”本是公办学校的义务,接受公平教育、享受公平路权、居者有其屋等公民权利的实现,也是政府的职能和义务。但面对资源的紧缺造成的权利实现瓶颈,管理者只好以摇号的手段对有限的、优质的资源进行分配以缓解民众的公平焦虑和平等诉求。

  但,摇号手段的效用,恐怕只能限于缓解不公,并不能消解不公。要实现公平,最终的解决办法还得回到资源扩容和分配机制上来。比如,学校无法履行“午托”的义务怎么办,学校不能把难题抛给学生和家长,摇号看似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因为“午托”理应是学校的义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的权利。摇号公平的背后,实际上是权利的失陷,有何公平可言。要实现公平,校方就应该正视义务和职责,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摇号制造的公平假象,很容易造成公共治理的蒙昧。

  实名制也是如此,不能因为管理的需要,就无视民众的隐私和自由。管控不能代替管理,只有在尊重权利的前提下,手段才具有合法性和正义性。为什么实名制在诸多领域的推行会遭遇民意阻击,原因恐怕在于这虽然是种简单有效的管理手段,却是以牺牲民众权利为代价的。在尚不足以保障公民隐私权和信息安全的环境里,实名制的盲目复制,很可能在权利实现的土壤和社会治理中埋下巨大的隐患。

  只顾管理的便利,无视权利的隐患;只顾缓解矛盾,制造虚假公平,而不从根源上去消除矛盾实现公平。如此,管理者的理念恐怕永远无法与民众诉求相契合。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很容易制造新的公民权利沦陷区,制造新的矛盾和不公。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等羽球选手被取消资格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