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3:19  光明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面向未来,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理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我们党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基础,不断探索和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考验。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式提出。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提出来的,是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在发展目的上,坚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强调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必须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内涵上,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在注重搞好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全面进步;在发展路径上,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的统一,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发展模式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在发展方略上,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强调要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在发展动力上,坚持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强调要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不断为发展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在发展依靠力量上,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把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科学发展观明确宣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愈益聚焦到引领科学发展上来。总之,科学发展观着眼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围绕科学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大丰富和发展了。

  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针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科学发展观是产生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而又为这一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是着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被人民群众真诚信仰并努力践行的科学真理。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深入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科学发展观在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中彰显了真理的光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事实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矛盾问题逐步破解,关键环节渐次打通。着眼解决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为突出特征的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突出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着眼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突出强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胜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焕发勃勃生机,苏东剧变以来“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终结”的观点不攻自破,敌对势力颠覆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梦想破灭。

  科学发展观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中彰显了理论指导的力量。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日益凸显,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群体多层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空前增大。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作为自身创新发展的先导和动力,强调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指导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制度,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惠民工程,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科学发展观在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中彰显了根本指针的价值。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把积极因素凝聚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相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及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当今世界文明成果和有益资源,不断前进。我们坚决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交出了一份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良好答卷。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平均增速;2008年以来,中国不仅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且为稳定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并保持在世界第二位,“中国奇迹”震撼世界,中华民族以更加豪迈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所有重要领域都具有导方向、控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基本遵循,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坚持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科学理论动员和凝聚人民群众的程度,取决于它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程度。科学发展观确立的以人为本核心的价值理念,提出的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略,为实现和增进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提供了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政治动员、精神鼓舞和意志凝聚作用。一方面,在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的时代条件下,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主心骨”。另一方面,打破陈旧思维定势和落后习惯做法的羁绊,迫切需要解放思想,使人们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使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的思维定势转变到符合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科学思维方式上来,使推动科学发展的方略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与形势任务相适应。

  坚持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事业发展与开拓创新统一起来。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开拓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集中反映,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所倡导的统筹原则、协调原则、质量原则、效益原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必须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谋划建设、促进发展的基本遵循,使之真正成为统领发展全局的总开关和总枢纽。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长期坚持,使之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各个领域。同时,也要看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有一个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基本遵循,不是把科学发展观教条化,而是要把它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运用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人本原则和统筹兼顾方法,指导不断发展着的实践。发展本身是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始终需要在全面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坚持把用科学发展观衡量利弊得失与确立正确导向统一起来。以更加完善的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衡量利弊得失、确立正确导向。科学发展观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真理观与为人民谋利造福的价值观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把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高度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从价值观的层面看,就是要把它作为最高价值尺度,用它来衡量利弊、检验得失,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导向。要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政策制度,坚决抛弃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一切制约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弊端。要大力强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鲜明导向,最大限度地为那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情“开绿灯”,毫不含糊地给那些偏离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东西“亮红灯”,重用和提拔那些坚持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坚决处罚那些背离科学发展观搞所谓“政绩工程”、造成不良后果的干部,以政策制度的威力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上来,以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为最高价值尺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舆论导向、政策导向、用人导向和政策制度导向。

  (执笔:毕京京)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等羽球选手被取消资格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