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身后没留下一个歪歪脚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3:19  光明日报

  平时走路时会有些许的摇摆,上楼梯时需要用力抓住扶手。周恩义是一位伤残军人,他的左腿在一次军事演习时膝关节受伤、韧带撕裂、半月板裂开。

  转业到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委宣传部后,他常年下村屯、走社区、跑企业,旧伤经常复发,可仍然超负荷工作。

  “老周虽然左腿有伤,但他一生走得稳行得正,身后没留下一个歪歪脚印!”周恩义的战友,现任辽宁环保厅副厅长的孙泽这样说。

  打从部队转业的那天起,周恩义就给自己立下了“三讲五不争”的原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公共活动讲规矩;不争个人荣誉,不争物质待遇,不争职务高低,不争地位升迁,不争个人说了算。

  4次让职务,6封藏起来的家书,15年不离不弃照顾重病卧床的妻子,长途跋涉6700公里探访辽河源,这一组组数据记录着一个共产党员46年的忠诚与奉献。

  四让职务

  1992年秋,周恩义结束了28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地方工作。当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意味着职务从正县团级到副科级,连降3级。

  他在副部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先后配合三位常委部长开展工作,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是一个最称职的“配角”。

  1997年,周恩义开始担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到了2001年,区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区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的位置出现空缺。凭借自身的资历和威望,周恩义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两个岗位。区里领导和身边朋友也都劝说老周“动一动”,但他主动向组织表态,支持和推荐年轻干部走上副书记和组织部长的岗位。

  组织考虑到周恩义的能力和工作需要,安排他做了区委副书记。4年后,区委换届,副书记的职数需要减少1人,周恩义主动找到领导,重新回到宣传部长的岗位上。

  六封电报

  1995年8月,辽河发大水,汹涌的洪水威胁着两岸成千上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周恩义就像战士听见了号角,迅速冲到了抗洪一线。连续8天8夜。吃饭,就在险情稍微缓解的片刻塞几口干粮;睡觉,就跟司机和同事一起睡在吉普车上。他是主管新闻的副部长,要把军民们与洪水奋战的感人画面和险情进展及时地传递出去。就在这个关口,6封“母病危速归”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地送到抗洪大堤。

  周恩义16岁离家,多年来一直在外工作,和母亲聚少离多。现在母亲病危,他恨不得一下子飞到母亲身边,送母亲最后一程。然而,此时正是抗洪紧要关头,河水水位暴涨,防汛大堤多处套堤、民堤决口,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周恩义把电报悄悄地揣进了口袋,转身上了大堤。

  汹涌的洪水被驯服了,他昼夜兼程地赶回家,可是,任他怎样呼唤,母亲永远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6700公里跋涉

  盘锦,因油而生,“九河下梢,退海平原,百年历史,无古可考。”外地人这样描述这个年轻的城市。文化一直是这个城市的一块短板,为了从辽河的源头找到这个城市“来时的路”,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寻找永恒的动力,兴隆台区启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辽河文明探源活动。

  “周恩义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在中蒙边境戍边20多年。”时任区委书记的姜冰亲自点将。

  而这时,周恩义的老伴患了多发性脑梗塞,处于高危状态;儿子正在筹备结婚,距离婚期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儿子第一次对他表达了不满:“平时你一直都在忙!以前我们支持你的工作,可现在我妈正躺在医院里啊!”

  当姜冰找到周恩义的时候,周恩义二话没说,带着为城市寻找精神坐标的使命感,安顿好妻子,带队出发了。

  持续了27天,横跨4省区17个地市,6700多公里路,他是拖着一条伤腿忍着剧痛走下来的。

  如今,承载着他们一路跋涉成果的辽河文化产业园已经昂然屹立在辽河入海口,并成为首批“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累计创造就业机会一万多个,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多亿元。周恩义的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

   一生奋斗

  7月16日晚上的采访,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记者劝老周:“这么晚了,在宾馆住一晚吧。”可是,当记者们洗漱完准备休息时,周恩义已经无影无踪了。

  陪同采访的区委宣传部同事告诉记者:周恩义的老伴15年前得了脑血栓,病情渐渐加重,现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十几年来,他精心照顾老伴。为了不让老伴走路时摔倒,他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的墙上装了不锈钢扶手。凌晨1点钟,正是老周照顾妻子起夜上厕所的时间。

  每天夜里,周恩义都要起来四五次照顾妻子,几乎没睡过完整觉,可第二天早上,照样第一个出现在办公室。

  “他也是一个病人啊!”同事潘攀心疼地对记者说。2007年元宵节,区里组织大型灯展。就在这天,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席卷盘锦,所有车辆都动不了了,可周恩义却在狂风暴雪中从早忙到晚,把所有灯展线路巡察了一遍。

  第二天,他左膝青紫,肿得打不了弯,同事们不由分说把他送进医院,医生从他的左膝关节抽出了700多毫升积液。

  “抓紧转院手术吧,要不,这条腿就彻底废了。”医生这样告诉他时,他却叮嘱大家不要声张,说全区宣传工作会议要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区团代会还有我的工作报告。

  直到4月28日,他完成了所有工作,这才悄悄来到了北京的301医院。

  临近60岁,老周的腿需要再次手术,整个恢复期需要6至8个月时间。可即便医生、领导、同事、朋友都劝他赶快住院,但他硬是挺到现在都没做手术。“我当时就一个念头,干了一辈子工作,咱不能躺在病床上退休啊……”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等羽球选手被取消资格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