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
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4:49  华龙网-重庆晨报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BR/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流浪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

  谁来帮他们,重回亲人的怀抱

  他们是10个在市救助站的流浪孩子,如果你认识,请与重庆晨报新闻热线966966联系

  7月31日,市救助站,这10名受助孩子希望回到亲人身边,但他们对家的记忆非常模糊,期盼亲人认领。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实习生 黄琪奥 摄

  李卢

  重庆口音,估计是唐氏综合症,不自觉地会流口水。

  印象:他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叫李卢,还有一个爷爷。工作人员说,尽管有智力障碍,但孩子生活基本能自理,不过洗脸、洗澡、漱口需要别人帮忙。

  包璐

  13岁,自称四川人,有些偏矮。

  印象:包璐的爸爸叫包五,曾经来重庆打过工,然后走失。父亲从不打骂他,但就是很穷,没有给过零花钱给他。在老家念小学到四年级。感觉这孩子在外流浪了多年。

  ×××

  只会说3个词语:一是会喊“爸爸”,二是喊“妈妈”,三是“屙”。

  印象:似乎得过小儿麻痹,身上多有摔伤。7月23日,她蜷缩在解放碑街头,一问三不知,被交巡警送到救助站。喊“爸爸妈妈”时会流泪,感觉孩子之前一直有人在照顾。

  刘致彤

  12岁,自称老家在东北吉林。性格外向,爱干净,也爱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印象:他是江北寸滩派出所送来的。他自述是随后妈一起来的寸滩,但后来找不到后妈了。父亲是名司机,搞运输,来寸滩拉过货。

  苏涛

  长寿、涪陵一带或贵阳口音。孩子个头瘦小,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右手有6个手指。

  印象:“想回家吗?”“想!”他总会这样回答。但他就是说不出来父母的名字,老家在哪个地方。这孩子出来流浪得早,可能有四五年了。

  蔡约银

  口齿不怎么清楚,有时像在说粤语。自称16岁。

  印象:他会原地翻跟斗,会下腰,感觉练过武术或者杂技。他自己说没有读过书,曾经跟随一个民间杂技团卖艺多年。

  查宝山

  聋哑孩子,不能说话。自己写的年龄是16岁,皮肤白净,像城里的孩子。

  印象:懂最基本的手语,会写自己的名字。孩子很安静,也很听话。整个一墙壁的画,差不多都是他的作品。他的绘画成绩好,估计是小时候在家就喜欢画画。

  智力有障碍,几乎没有语言,也无名字,不会说话,吃饭、洗澡都需要工作人员帮忙。

  ×××

  ×××

  智力有障碍,几乎没有语言,也无名字,不会说话,吃饭、洗澡都需要工作人员帮忙。

  ×××

  智力有严重障碍,几乎没有语言,也无名字,不会说话,吃饭、洗澡都需要工作人员帮忙。左眼右眼有问题,稍有光感。

  这个假期,当大多数孩子们幸福地依偎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却流浪在外,与亲人走失,忘记了回家的路。

  他们是10个在市救助站的流浪孩子。因为常年流浪或与亲人走失,他们几乎忘记了回家的路,成为了市救助站的长期滞留人员。早日回家,娃娃们日复一日渴望着。

  为孩子们找到亲人是我们的心愿。如果你认识他们,请与重庆晨报新闻热线966966联系。

  7个月952个流浪娃回家

  去年底,国家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的通知》,目标是“让街面几乎无流浪未成年人”。

  重庆也开展了此项专项行动,从今年1月1日开始,通过常态化的街头劝导、主动救助、引导流浪孩子进站接受救助等方式,截至目前让952名流浪娃回了家,还救助了近400名孩子。

  市救助站分为成人和未成年人救助区,未成年人救助区又叫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中心主任陈蓉说,一般情况下,孩子进站后,查明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后,中心会派出专门人员护送孩子回家,但这10个孩子的家在哪里,至今不知道。

  10名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救助站环境不错,并配备了康复、医疗、教育、娱乐等设备。昨日,在救助站绘画室,几名流浪儿正在特教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画画。绘画课完成后,抽空来中心义务服务的志愿者还和孩子们做起了游戏。

  “阿姨,我什么时候能走?”一名来自云阳的13岁小女孩,因为赌气跑来重庆,在网吧呆了几天后,用完零花钱后来到救助站。

  “明天就可以走。”工作人员说,小女孩的父母已经联系上,将赶来重庆接她。但和她在一起玩耍的另外几个小朋友,回家的路却很漫长。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父母叫啥名字,电话是好多。“这场行动叫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对这群孩子,我们可以接,却无法送。”

  陈蓉说,按照要求救助人员只能在救助中心呆10天,但在这里滞留的10个孩子均超过这个时间。他们滞留中心的原因很简单:不愿说出或是说不清自己的家在哪里。对于这些未成年人来说,讲出自己的真实家庭住址,是从这里出去的必要条件。

  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 任明勇 本版图除署名外均由重庆晨报记者 黄宇 摄

  他们不少在外流浪,多随爷爷奶奶生活

  采访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中不少是在外流浪,多是随爷爷奶奶生活。一个流浪孩子说,自己根本弄不清有多少岁。“被爷爷送到学校不久,我就和小朋友跑出来了,有好几年了。”

  他说,宁愿在外长年过着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生活,也不愿意回家。因为家里什么也没有,爸妈常年吵架,后来离婚了,他去年也被送回去一次,但家里只剩下爷爷了,亲戚们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他,说他很坏。

  流浪儿包璐也一样,父母同样离异,妈妈是怎么样的,他都想不起了。或许,他也不愿意想起。跟随爷爷生活后,父亲将他带到城里打工,不读书的他,很快就跑丢了。

  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主任陈蓉说,孩子出来流浪,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通常爷爷奶奶认为管理好孩子吃饱穿暖就足够了,精神诉求却无法满足。二是父母离异,特别是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母亲通常带孩子比较吃力,导致忽略他们其他的感受,孩子也可能出现自己是父母负担的想法,以致性格孤僻,不愿与父母交流。三是家庭在外界看起来和睦,但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存在差异,导致孩子会产生父亲或母亲忽视自己的感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本身是残疾,一般多为智力残疾,遭到了亲生父母的遗弃。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等羽球选手被取消资格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