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甘肃 天梯山石窟:北凉王国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5:00  兰州晨报
文化甘肃

文化甘肃

天梯山石窟中的众多佛像。 本报首席记者 田蹊 摄

  武威天梯山石窟是由北凉王沮渠蒙逊开创的,是我国最早见于史册记载的第一个由一国之君直接开创的石窟。其在我国石窟发展史乃至整个佛教发展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就如那个命运多舛的北凉国,天梯山石窟自唐以后未见于史册,之后经历岁月沧桑、自然风霜、人为破坏、大地震以及大搬迁……

  金龟驮佛

  从武威市区出发,沿着城南方向前进,途经40多公里后止于黄羊河水库处,水库的北岸是天梯山石窟。

  “1600多年前,北凉王沮渠蒙逊是否也从这里密匝匝的芦苇和成片盛开的蓝莹莹的马莲花余香中获得了启示,于是撒下大笔的银钱,开凿仙窟以居禅?”居高之处,望着脚下一派幽静的天梯山石窟,武威市文联副主席李学辉禁不住浮想联翩。

  18岁那年,李学辉踩着厚厚的积雪第一次爬上天梯山。他要亲眼见证一下皑皑白雪中的天梯山胜景,更要体验一下“其登临之难好像上青天”、断崖如削的天梯山。多年以后无数次莅临天梯山石窟,李学辉都是冲着寻找一种安静而来,他说,坐在这里,看着水,望着石窟,什么都忘了,“心静得像死了一样”。

  李学辉对天梯山石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个地方有一种气象”。

  天梯山下长大的赵旭峰也看到了李学辉眼中的这种“气象”。

  赵旭峰是天梯山石窟管理处负责文物研究的,他的家就在距离天梯山不到3公里的张义镇。在天梯山石窟工作的10多年,赵旭峰觉得几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天然形成的金龟山,最能体现天梯山石窟的“气象”。“天梯山石窟就开凿在金龟山上,不论风雨阴晴,金龟出水伸颈,形态十分逼真。”

  而在坊间就盛传着金龟驮佛的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天梯山上有两个精怪,一个癞蛤蟆,一个大黑蛇。两个都想独占一方的精怪时常通过斗法抢地盘,害惨了当地的乡民。当地有个勇敢的羊倌,为替乡民除害,设计让雷公劈死了蛤蟆精,不料自己却被黑蛇精吃了。蛤蟆精一死,黑蛇精变本加厉为非作歹。再说距天梯山不远的观音山下小南海有个千年金龟,每天听观音说法,忽然心胸顿悟,慈心大发,决心到天梯山降服蛇怪以救黎民。但和黑蛇精大战七天七夜后,小金龟终因法力弱小而最后只能躲在龟壳里不敢出来。后来,大佛二佛三佛三兄弟东来传经,大佛走到张掖时困了,就睡在张掖成了睡佛。二佛来到张义镇天梯山看到缩头不出的金龟,知它敢行善事,极有佛心,便有心度化它,就在金龟背上坐了下来。三佛到了天水后在麦积山落下了莲座。

  北凉王国

  据说,中国第一个信奉佛教的是一个帝王——汉明帝,公元67年,汉明帝在洛阳的西门外,建了一座白马寺给印度高僧住。于是佛教开始在大汉盛行。

  几百年后,在距离洛阳千里之外的姑臧(武威),沮渠蒙逊统治下的北凉王国成了当时西北地区最主要的佛教中心,而由这位一国之君“为母造丈六石像”而兴起的斧凿之声,也开启了中国史书中的第一个直接由皇帝开创石窟的记录。

  沮渠蒙逊是匈奴人,公元397年沮渠蒙逊起兵反后凉吕光,拥后凉段业为凉州牧,401年杀段业而自立,412年占领姑臧,称河西王,421年灭西凉,据有凉州全境。

  当风尘仆仆的印度僧人昙无谶被沮渠蒙逊迎进姑臧城时,他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的性命就丢于此人之手。

  多年的征战和皇室内的斗争,让北凉王沮渠蒙逊从内心厌倦了杀伐,而母亲车氏突发疾病而终,更让这位枭雄的内心感到荒芜和无助。“所谓佛度有缘人,在昙无谶和沮渠蒙逊这两人之间很能得到印证——一个要立地成佛,一个要放下屠刀。据记载,昙无谶在凉州的13年,先后共翻译了经书11部112卷,且被沮渠蒙逊视为‘国师’,凡国之大事,必多前往咨之。”由敦煌研究院和省博物馆编著的《天梯山石窟》认为,以天梯山石窟为代表的凉州石窟的开创大约在公元431年前,昙无谶应该是参与了天梯山石窟的开创。

  叮叮当当的凿石之声起于天梯山……

  “当沮渠蒙逊终于站在天梯山下,放眼望去,但见天梯山上,一只大乌龟身上立满了佛,或坐或立,姿态万千,人走佛走,人停佛停,视其颜面,栩栩如生,蒙逊震惊,下马叩拜!”李学辉在他的《走遍武威》一书中,文学性地描摹了历史的那一刻。

  昙无谶倒地的那一刹,也终于明了沮渠蒙逊终究还是没有放下心中的“屠刀”。只是,这一屠刀终不能阻止法土东流,此后,更多大德高僧云集凉州,当时,仅翻译的佛经就有82部300余卷,而天梯山石窟也被前赴后继地开凿……

  传说千年不变样,北凉王沮渠蒙逊举全国之力开创的凉州石窟却在千年的岁月沧桑中“容颜已改”。从2001年被列为“国保”单位以及随着部分被搬迁到兰州的石窟文物的回归,也就开启了天梯山石窟的全面复原工作。

  石窟复原

  史书记载,兴盛时天梯山石窟有26洞窟,据《武威天梯山石窟》记,在现存的19个石窟中,从石窟的完整性程度来讲,只有建于唐时的第13窟等6个还比较完整外,其余诸窟大都已经残破不全了。

  “从2001年被列为‘国保’单位以及随着部分被搬迁到兰州的石窟文物的回归,也就开启了天梯山石窟的全面复原工作,比如大佛窟内的七尊佛像进行了局部修复,建成了文物陈列馆,这一个投入资金过亿的国家重点项目,大概到2030年基本完成。”从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卢秀善副主任口中透露出的这一信息,给人一种复原1600年前的天梯山石窟指日可待的期许。

  因体量太大,天梯山石窟第13窟7身依山而造的石胎泥塑造像和壁画,在1958年建黄羊河水库进行文物搬迁时被原地保存。

  据《武威天梯山石窟》记载,此窟是天梯山石窟现存窟中最大的,从窟底到窟顶高27米。“1927年的大地震中,曾将大佛的头部震落,现在的头部是1936年重新补塑的。平板的面像少了大佛本身具有的唐代风韵。还有,大佛残缺的右手指也是前些年补塑的,也和原来的有差别。”赵旭峰不无遗憾地说。

  还有更惨痛的遗憾。《武威天梯山石窟》记录,在原建时代为北凉的第1窟中,曾剥离出一身高约30厘米的无头小坐佛,可惜的是由于该坐佛泥质过于疏松,在刚刚剥离出来不久便自行跌落摔得粉碎了。这是天梯山石窟中剥出来的也是文物工作者唯一见到的一身北凉时期的原作。

  地位“忽略”

  事实上,在那次大搬迁中着手的洞窟壁画剥离工作,起初没谁敢先下手,文物工作者们都觉得事关重大,一旦剥不成功真的都无法交代。后来,从天梯山石窟第4窟中成功剥出北凉壁画,堪称是天梯山石窟文物大搬迁中的一个重大考古收获。发掘出的我国唯一的北凉时期的壁画后被定为国宝。

  天梯山石窟中的北凉壁画中的菩萨、飞天和天王,从各方面来看,都更像一个古印度人。 所以,“天梯山石窟艺术的渊源当是直接来源于印度,而非当时的西域”是总结了天梯山石窟价值的一个定论。

  而坊间也认为天梯山石窟乃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赵旭峰认为他们的坚持是有理由的。“北凉王沮渠蒙逊死后仅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率大军灭了北凉夺取凉州。但一个月后,拓跋焘便班师东归,在这次班师中有3万余户凉州吏民被一并裹挟到了山西平成,吏民中包括曾跟随印度僧人昙无谶开凿天梯山石窟的几乎全部凉州僧人,像昙曜。北魏当权者听从了昙曜的建议后才开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开凿。”

  也正是因为天梯山石窟这样一个被“忽略”了的地位,在武威地界上,诸多的民间人士为天梯山石窟的没有“闻天下”而不平。

  选择一个远离人间尘嚣的地方去开凿洞窟以居禅,或许昙无谶在一千多年前选择天梯山的理由就这么简单。

   本报记者 雷媛 实习生 黄红娟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等羽球选手被取消资格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