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吞苦果!国羽 头号女双“争输”被取消比赛资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7:40  新闻晨报

  于洋

  晨报记者 黄嫣(英国伦敦8月1日电)

  谁都没有想到,位于伦敦西北区的温布利体育馆会因为一场羽毛球小组赛而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在当地时间7月31日下午举行的一场女双小组预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以14:21和11:21“爆冷”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而中国队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接下去的半决赛中成功避开同胞,以获得更多的晋级资格。

  如此消极的比赛态度,让能容纳6000名观众的温布利嘘声四起,中国代表团第一时间回应说,中国奥委会历来提倡在体育比赛中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公平公正竞争的体育精神,反对任何理由、任何形式的违反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行为和做法。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依据对此场比赛的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

  [截稿消息]

  于洋微博上暗示退役

  晨报记者 黄嫣(英国伦敦8月1日电)

  世界羽联的决定对于这八位姑娘而言无疑是最为沉重的打击,当地时间8月1日下午,对此已经死心的于洋在回到奥运村的宿舍后,在个人微博上暗示退役,“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比赛了。再见世界羽联,再见我挚爱的羽毛球。”

  简单的几句话,说尽了于洋这一天全部的心事。显然,这位女双世界排名第一的姑娘,这位极有可能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再次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冠的姑娘,已经对未来做出了放弃的决定。说到自己的决定时,于洋也倾诉了自己的委屈:“我们只是受伤,只是选择利用规则放弃比赛。只是为了接下来第二阶段的淘汰赛打得更好。第一次奥运会改为小组循环再淘汰赛,运动员的伤病你们懂吗?辛苦的带着伤病备战了四年说取消就取消我们的参赛资格。你们无情地打碎了我们的梦想。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但就是这么不可饶恕。 ”

  而同样悲剧的消息也随后传来,几乎就在世界羽联宣布取消于洋等8人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同时,牵涉其中的韩国代表团立即启动申诉程序,希望能有回转余地,但世界羽联秘书长托马斯·伦丁在一个小时后很快宣布,世界羽联驳回申诉要求,维持原判。而中国和印尼方面,前者放弃申诉,后者在提出申诉后很快选择撤回。

  中国代表团:尊重处罚决定

  据新华社伦敦8月1日电

  中国体育代表团1日表示充分尊重世界羽联对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于洋/王晓理的处罚决定。

  中国体育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说,于洋/王晓理赛场上的这种行为违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体育公平竞争的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对此感到痛心,并坚决反对、严厉批评这种行为。中国奥委会历来反对任何人、任何队伍、任何形式的违反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做法。

  该新闻发言人说,目前代表团正在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处理。

  1 中韩都指责对方先带头消极

  这场比赛的过程,如今想来依然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作为排名世界第一的组合于洋/王晓理的表现堪称业余,大量的发球下网直接表明了她们的目的——主动输球。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于洋/王晓理对面的韩国选手,出于同样的目的,也在打着同样的算盘,这使得赛后的很多反映呈现出罗生门一般可笑的效果。7月31日比赛结束后,大量闻风而至的记者赶到温布利体育馆,当时一位中国队内部人士对失利的解释是,王晓理在赛前热身时右膝不慎受了点小伤,裁判长在赛前已经知道她的伤势。而且在赛前训练中,于洋/王晓理看到郑景银/金荷娜根本没有进行热身。比赛开始后,是韩国组合先发球下网,让中国队感觉他们像是在消极比赛。

  于洋也在混采区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习惯场馆,韩国组合实际上非常强大。我们之后还有比赛,我们只是为了保留体能。”

  不过,为比赛蓄力的说法很快遭到了韩国队的驳斥。韩国队总教练成汉国表示:“是中国组合先开始这样做的,世界第一的组合怎么可以这样做,他们比赛的态度太恶劣。”

  2 国际羽联新赛制有漏洞

  中韩双方都在指责对方先做出消极比赛的姿态,以达到避开同胞的目的,但他们到底是谁更想输球?这个在竞技体育中最为诡异也最为可笑的问题,就这样摆在了我们眼前。

  双方各执一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国际羽联新推的奥运会赛制让比赛的过程非常混乱。说到底,是运动员为了最终的胜利,而钻了规则的漏洞。

  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次采用小组赛制,为了避免高水平选手过早被淘汰的现象,也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小组赛原本就有被合理利用规则的机会,这并非在羽毛球项目上,其他项目都有这样的情况。此次比赛,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希望通过输球来达到避开同胞的目的。

  事实上,国际羽联并非像这次奥运会上表现出的这般业余,他们曾经有过非常好的经验避免队伍利用规则避开强手的做法。

  2004年汤尤杯这一现象太过严重,世界羽联经过几年的修改规程,终于在2010年汤尤杯采取了小组赛之后重新抽签的方法,小组第一为种子选手,重新进行淘汰赛的排位。

  世界羽联采用这一方式之后,也广受好评,之后的苏杯也相应效仿,因为对于任何一支队伍都是公平的。但世界羽联曾经有过这么好的经验,为何在如此重要的奥运会上没有采用?这是很多人抛给世界羽联的疑问。

  3 多数媒体从责骂变为思考

  其实在8月1日上午,之前舆论仅针对于洋两人的责骂声已经轻了许多,更多人在沉淀了12个小时之后都在思考更为深刻的问题。而在路透社记者的笔端,这场比赛被描述成一场对于规则的角斗,他们甚至在文中写道,一位场边的女志愿者在看完比赛后痛哭流涕,大喊“这还算是什么奥运!”

  不过,大多数媒体对于比赛还是客观的,他们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7月31日比赛的情况,主要的争议所在也应是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的问题上,新引入的小组赛加上淘汰赛的赛制,也让运动员可以充分利用赛制进行调整。

  然而,外媒也认为,经过昨晚的闹剧,外界也必将会把焦点聚集在中国运动员身上,此前,中国羽毛球队就被外界指责过操纵比赛。

  4 奥组委称不会对观众做补偿

  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当地时间8月1日中午,在国际奥组委例行的发布会上,这场羽毛球比赛成为了全球记者发问的焦点。在被问到对这样的比赛态度将如何处理时,国际奥委会媒体负责人马克·阿达姆斯说:“这场羽毛球比赛所呈现出的过程是不可接受的,观众花了这么多钱来看,现阶段从我的角度来说,的确是无法容忍的。据我所知,目前国际羽联正在解决和调查这个问题,希望用不了多久就有结果出来。请你们记住的是,在国际奥委会规章中明确有一条,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要做出最大努力,但那场比赛并不是这样,当然,一切要等待官方的纪律制裁。”

  有记者追问说,会不会因为如此消极的比赛行为而取消她们之后的参赛资格,或者说是否会有更为严厉的处分。对此,马克避重就轻地表示说,这是国际羽联的问题,他承认,按照奥运会一贯的标准,应该不会有逐出比赛这样严厉的处罚,“我深信,这样的情况是第一次出现,所以,请给我们官方一些时间。”

  最后,有记者问到了退款问题,“既然连奥组委都认为这场比赛是不可接受的,那是否会对现场观众做出应有的补偿,比如说退款等。”这个问题,终于让马克跳了起来,连连摆手说着不,他说,现场观众绝不可能只看了这一场比赛,“我相信,对于其他比赛,他们还是满意的。”而英国奥委会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则立即抢过话头表示,这个口径绝对不会开。

  5 羽联取消四对选手比赛资格

  事实上,就在奥委会为结论而大打太极的同时,世界羽联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地时间1日上午8点,世界羽联在温布利体育馆进行听证会,三支队伍的代表分别对自己队员出现的情况进行观点阐述。在这个漫长且封闭的会议中,各界羽毛球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中国香港队领队陈智财告诉记者,一旦取消资格对于队员的伤害是最大的,而队员和教练赛前并没有违背比赛规则,最终酿成这件事情的原因还在于赛制的漏洞。

  副裁判长李开荣也承认,羽联在奥运会上采用小组赛,而且提前确定签位的方式,确实存在漏洞。世界羽联对外联络负责人席尔瓦姆对此也表示很无奈:“现在来看的话,被取消资格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羽联确实应该效仿汤尤杯和苏杯小组之后重新抽签,这样可能就能避免事情发生。”

  果然,当地时间下午1时许,世界羽联正式对外宣布,中国的于洋/王晓理,韩国的河贞恩/金敏贞、郑景银/金荷娜以及印尼的格伊萨-波利/梅来娜这4对选手,在伦敦时间8月1日早上出席了国际羽联召开的听证会,接受了世界羽联对其涉嫌消极比赛的问讯,而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之后,世界羽联也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将这四对选手全部取消比赛资格,以示重罚。其中另两对选手,也同样因为涉及消极比赛而成为众矢之的。

  一时间,门外守候的记者都陷入了沉默。毕竟这个板子打在队员身上的结果,实在是太过沉重。

  6 羽球或由此从奥运赛场消失?

  没有一个奥运选手走上赛场之前是浑然天成的,走过的那一路势必是布满了荆棘和汗水。或许对于于洋她们来说,自己只是一个服从者,一个游戏规则的执行者,但最终,所有的责任和惩罚都必须砸在她们的身上,这对于两个年轻的姑娘而言实在太过残忍。

  更让人觉得堵心的,她们的这种残忍并没有被人正视,当地时间8月1日下午2点10分,国际羽联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这场伦敦奥运开赛以来最为简短的发布会始终未能解除人们的任何疑问,官员在宣读完处罚决定后就草草离场,没有留给媒体任何提问时间,前后时间不过短短的三分钟而已。

  这个过程短暂到让人触目惊心,但三分钟的时间,却已决定了八个姑娘的未来。草率且粗暴的处理方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寒心。

  只是无可否认的是,这一次,羽毛球这项运动输了,如果说严重一点,中韩两国羽毛球队的做法很可能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场风波很可能让羽毛球成为那个最后在奥运赛场消失的项目。但这样沉重的话题,用几个只是服从命令的姑娘来“消费”实在是一个让人揪心的结局。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得不在最后提出来,就在于洋她们为输球而输球的同时,在没有任何夺金希望的情况下,尼日尔首位奥运赛艇选手吉博·伊萨卡用比多数对手慢1分多钟的时间完成比赛。当别人都比完后,他还在那里默默地划着,长长的赛道上,留下一道水迹。孤独,但不难过,因为,他获得了25000名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为他的坚持,也为他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给我们的一些人提出了必须直面的反思:输了脸,赢了世界又如何?

  [观点碰撞]

  正方

  观众需要基本尊重

  财经网官方微博

  于洋、王晓理因消极比赛被取消资格引起许多争议。相信不少争议者并未看过比赛。夜静之时,如有耐心,请放下自己的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花钱买票不远万里到伦敦看比赛的人,好好看看这场比赛的视频,感受一下。观众,不管是亲临现场者还是熬夜看电视者,都需要基本尊重。

  道德永远在利益之上

  新华社记者 姬烨 白旭

  无论什么理由,都掩盖不了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对于公平竞争的阐释。

  可以预见,在中、韩两队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开队友之后,在淘汰赛中伦敦的观众和整个世界会怎样去对待他们。就算最终夺得冠军,不知现场的观众是否还会送给他们掌声。

  在体育赛场,道德永远在利益之上。违背者必然遭到谴责和鄙视。

  戕害了体育精神

  新华社记者 杨明

  这类作法骨子里却戕害了体育精神和道德,是赤裸裸的为金牌而金牌行为,而且极不尊重观众,最终即使赢得金牌,也会广遭诟病。

  受“惟金牌论”的影响,我们竞技体育界的个别官员和教练,把比赛的输赢看得重于一切,为了金牌,常常做出令运动员形象受损,缺失体育精神的事情。其实,我们的运动员往往是无辜的,他们也是受害者。

  今天赛场上发生的一切,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现场6000多名观众的嘘声代表了什么?我们是保一块金牌重要,还是维护中国形象,弘扬奥运精神重要?

  归根到底这是一种选择

  新华社记者 王镜宇

  也许有人说,这么说是“为了国家”。但是,国家真的如此需要这样的金牌吗?

  如果中国队最终拿到了这块女双金牌,这枚金牌对于志在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中国代表团来说究竟是加分还是减分呢?

  归根到底,这是一种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在乎,能拿金牌就好。是的,在实用主义的大旗下,为达目的不顾及手段的做法并不罕见。不仅如此,金牌的进账还意味着奖金、房子、升迁、前程,在这些面前奥林匹克精神价值几何?

  人生就是一次次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如果是您,您当如何选择?

  反方

  规则不合理,莫挥道德大棒

  央视支持人 白岩松

  非常非常的遗憾甚至愤怒,在几十分钟之前我们在官网上看到了这个消息。我也看到很多人现在开始抡起道德的棒子往两个运动员身上打:为什么故意输球,太没有体育精神等。但是如果要是让羽联包括奥委会的老爷们所定下的荒唐规则的责任和后果让运动员来承担的话,一切都是不合理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想像:选手玩命地在小组出线,全力去赢自己不一定能赢的选手,目的是在尽早碰上自己本国的选手,然后把其中的一对干掉。

  这是傻啊还是脑子进水了!

  真正脑子进水的是这种不合理的规则的制订者。

  所以我觉得中国要上诉,不希望是最后的结果。即便是的话,也是想改变未来的这样一种规则。任何不赢能获利的规则一定是糟糕的,而不能仅仅是责怪运动员。

  制定规则的人应更严谨

  世界羽球第一人 林丹

  林丹的回应更为给力,他表示,“我们是参与游戏的人,制定规则的人应该比我们更严谨,否则会出现连他们都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最终影响的不是运动员,是这项运动,这样的现象背后,很多人会觉得羽毛球原来是这样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

  [幕后花絮]

  李永波狂奔50米躲记者

  晨报记者 黄嫣(英国伦敦8月1日电)

  由于此次国际羽联发布会就在羽毛球比赛地温布利体育馆举行,所以,在得到处罚决定后的第一时间,刚刚结束比赛的中国羽毛球队队员们就成了重要采访对象,但让人遗憾的是,早在比赛前,运动员们就已经被上级下达了封口令。而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显然也在抗拒这个话题,面对记者的逼问时,他只能狂奔50米,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之下逃离赛场。

  当地时间8月1日上午恰逢羽毛球队比赛,按照奥运会惯例,所有结束比赛的选手都必须经过混采区。但当记者们刚刚围住一对混双选手准备聊两句关于于洋被取消资格的问题时,李永波出现了,他面色平静地和队员们握了握手,高声表扬他们“好样的!”这句表扬声音极响,无可否认的是,当时气场已经让所有人、包括运动员在内噤若寒蝉。

  有记者走上前去希望李永波作为总教练,能对于洋等八人被取消资格的事件发表一下评论,李永波一开始还谈笑自若地摆摆手,表示这些事情等结果出来再说。但当记者提醒他,结果早在20分钟前就公布时,他有些方寸大乱的感觉,随着聚集媒体越来越多,李永波立即转身准备回避。没想到由于场馆路线不熟,李永波走错了路。看到李永波折返,现场记者当然逮住不放,尾随李永波一路狂奔。李永波一边跑走,一边摆手说:“NO,NO,NO。”

分享到:

 
  • 新闻我国专项清理1年停收费高速路屈指可数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被取消资格 李永波道歉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国务院督查各地楼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