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里孩不剩饭了 农村娃更卖力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8:19  华商晨报

城里孩不剩饭了农村娃更卖力学

城里孩不剩饭了农村娃更卖力学

  4天96小时 互换收获满满

  体验了农村生活后,不剩饭碗,帮大家铺被褥,犟脾气也收敛了些,城里孩子改掉了不少坏习惯,还学会了关心别人。

  而尝试过城市生活后,坐了地铁,住高楼、吃西餐,感受现代化学校和体育场,农村孩子的学习动力更强了。

  昨日,是“城乡孩子互换”之旅活动的最后一天,孩子们在离开各自生活了几天的“新家”时,都有些恋恋不舍。

  8时许,本报采访车载着阜新孩子返程。包欣宇已经带了一大包零食和饮料,上车前温女士还买了两瓶矿泉水塞给她,“路程远,上车多吃点东西。”

  13时许,大家抵达阜新包欣宇家。当8个小家伙在阜新农村“新家”再次坐在一起时,交流并互换这4天的收获和心得。

  14时30分许,沈阳孩子们踏上了返乡的路途。

  “明年我还想来阜新,看看我喂的鸡长大了没。”4天的农家生活,王惪民不舍得离开熟悉的院子了。

  汽车缓缓启动,孩子们频频挥手,车上车下,不再是两个世界,他们的心紧紧相连。

  互换有助于拉近城乡距离

  “城里孩子个性强,自我意识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自我表现意识也强。”辽宁大学社会学教授周福岩说,这就是在城里生活孩子的优势。相对来看,农村孩子则比较羞涩内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周福岩表示,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最要突出的是软件建设,软件建设可以称为技能投资,是课本之外的再求学方式。比如定期组织孩子参加可以开阔视野的城市游、城乡互换活动,针对日益更新的知识进行相关讲座,经常举办大大小小的晚会和演出等等,让农村孩子从知识、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拓展和转变,激发农村孩子对世界的探索乐趣,再作用到学习中去,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链条。

  “在这个链条的良好运作下,能够拉近城乡教育、生活、观念等方面的距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周福岩说。

  共同努力为缩短城乡差距添瓦

  4天,96小时,一个孩子能改变些吗?答案是:能。

  开篝火晚会,城里孩子大胆秀,农村孩子还很腼腆,铲地、除草、学栽种农作物,示范一遍就能懂;农村的孩子每到一个陌生地方,都觉得很好奇,可是张嘴问原因的却很少。

  参与过类似活动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面对陌生人,农村孩子害羞,城市孩子大胆,这是因为城里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外面的人和事,所以他们主动性更强,农村孩子这样的机会很少,就显得有些封闭了。

  这就需要机会,参与城乡孩子互换活动,会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虽然我们不能马上改变城乡距离,但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拉近城乡距离添一片“瓦”。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黄乃彬 张章 王楠 实习记者 于潇 采写

  农村孩子 人多时说话不紧张了

  “临去沈阳前,我最担心她冷不丁到一个新环境不适应,哭鼻子想家。”包欣宇的妈妈说,这次回来看到她跟张宇昕聊在沈阳的生活,感觉比在家时强点了。

  张医明的妈妈最大的感触是,张医明在人多的时候说话不紧张了,还能和小伙伴主动表演节目,“这在以前从来不会发生,得劝好几回呢。”

  时佳星的爸爸说,孩子说不能像以前那么管她了,要让她有自己的想法,“去沈阳一趟,孩子变得有主意了。”

  ■互换日记

  今天要回家了,我早上醒得很早,可是不想起来,城里的床很舒服。早上沈阳下雨了,路上也特别堵,我以为下雨堵车就不用回家了,还能在沈阳玩一天。

  王惪民的妈妈说,以后想来了,可以随时来。到家了,我把在这里的趣事讲给爸爸听,爸爸很羡慕地说:“你才12岁,就去沈阳见过大世面了。”

  在座谈会上,我自告奋勇地唱了歌,跳了舞,城里的小朋友都给我鼓掌,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农村孩子 时佳星

  城里孩子 能主动和别人问好了

  “每一篇日记都是一篇作文,逻辑性很强。”张宇昕妈妈打开女儿的日记后表示,“以前女儿的日记都是一句话,现在看到女儿的改变,是从心里触动她了。”

  “稳当多了!”王惪民妈妈看到儿子后高兴地说。

  袁亦侬妈妈觉得儿子最大的变化是不用自己督促,能主动和别人问好。

  “这孩子主意正,不好管理,尤其是在礼貌问题上,听说这几天他每天吃饭前都会感谢,也会主动问好,开始时我还有点不信,刚才听到他和司机说谢谢,我信了,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互换日记

  今天参观蒙古包。蒙古包旁有一片大草原,有狼狗、大马。回来后,在包欣宇家的大炕上开了座谈会,我问张医明我家的乌龟怎么样,我妈带她去哪里玩了……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感觉他们比第一次见活泼多了,还给我们跳《最炫民族风》。

  下午就回沈阳了,我很舍不得这里,我在门口跟狗、公鸡、骡子说拜拜,我还会回来看它们的。城里孩子 袁亦侬

  回到家后包欣宇告诉妈妈和奶奶她“没去够”■本报记者 陈思 摄

  孩子和“农村妈妈”挥手道别■本报记者 陈思 摄

分享到:

 
  • 新闻我国专项清理1年停收费高速路屈指可数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被取消资格 李永波道歉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国务院督查各地楼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防晒服被指炒作 时尚圈高薪CEO榜揭晓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