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古诗词配佳肴,是文化还是恶搞?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8:59  燕赵晚报 微博

  □本报记者 丛俊儒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近日,一组与菜肴相关的诗词,悄然在网络和短信中流传,中国古典文化的符号——古诗词,正在被后人重新“创作”,“包装上市”。

  昨日上午,记者在浏览网页时,无意中发现市民李先生在博客中就篡改诗词的现象,专门撰写了一篇博文,文中他对这种现象表现出了担忧,“传统文化被改造得荒诞不经,对此深感痛惜。类似于这样的东西,让下一代看到,情何以堪?”

  篡改诗词点击率高过原创

  李先生是从朋友发来的短信上,看到了这些诗词。8句经典诗词,除了以上两句,还包括什么“秋高东篱采桑菊,犹记那盆水煮鱼”等等。

  年过四十的李先生参照“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诗句,在百度搜索中查询,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上半句刚打完,在搜索框里最先显示的却是“红烧茄子油焖鸡”,而原下半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却排在了第二位。“篡改点击率居然高过原创。”,这让李先生感到很意外,继而,他在网络上又搜索到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小鸡蘑菇炖腐竹”和“但使龙城飞将在,兰州拉面加酱菜”……

  “我佩服创作者的才气和联想力,但我极力反对将传统文化进行篡改。”李先生感觉,在这种荒诞不经的篡改中,“经典的文字失去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诗词,使传统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他担心,类似于这样的东西,如果被孩子们看到,会产生负面影响。

  篡改诗词,

  是舌尖文化的延伸?

  某传媒公司的张先生也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诗词。他猜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诗词,可能与前不久热播的讲述制作各种菜肴的某纪录片有关。他印象中,那部纪录片热播之后,“舌尖”一词在网络中就泛滥流行起来,“好像有的地方也征集特色的菜肴小吃,总之网友对各种菜肴痴迷起来,这些诗词可能是对菜肴感兴趣的网友所做。”他说,“将诗词与菜肴组合,可看做是‘舌尖文化’的范畴。”

  在大学里曾主修过古代文学课程的张先生说,诗词被篡改,一方面说明诗词本身确实有语言魅力,才被网友“盯上”,另一方面,也是目前泛娱乐化的延伸。“现在一些历史剧、穿越剧经常把历史改编的一塌糊涂,比篡改诗词严重很多。”

  作为90后的大学生,19岁的新闻专业大二学生赵鑫说,对于这样篡改诗词的现象,她“不同意,也不反对。”她说:“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彼此寻找一些幽默的东西,娱乐一下,减缓压力而已。其实这些改装后的诗词,更能推动古典诗词重新回到群众中间。”她说,当她看到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时,就很想读一读原作品,了解一下原作品到底在表达什么。

  专家:算不上文化,不倡导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绍本认为,对于娱乐的东西,应该加以区分,如果把严肃的作品一味地化作嬉笑进行交流,在笑声中会淡化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中国古典诗词是弘扬语言与情操真善美的精神产品,对这些诗词恶搞过度,不仅会觉得没意思,还会让人产生轻率、油腔滑调的感觉,这对于纯洁语言、高尚作品的传播是不利的。”“这只是游戏之作,与文化的品位相差很远。”刘绍本说。

  社会学者梁勇则认为,首先不倡导这种恶搞诗词的做法,但也应该对这种现象给与“宽容”的态度。现在一些所谓大导演拍的电影、电视作品,有的纯粹就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本身的恶搞,既然这样作品能上映,为何要很在意普通网友的恶搞?梁勇说,创作者或许是受一些作品的启发,在寻找一些灰色幽默或者黑色幽默,作为一种快餐文化,在网络这种随意性很强的传播媒介中传播出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在严肃的文化取向上,文化心态上,我们不倡导足矣。”

分享到:

 
  • 新闻我国专项清理1年停收费高速路屈指可数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被取消资格 李永波道歉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国务院督查各地楼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
  • 科技微软宣布Win8开发完成:发布RTM版本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防晒服被指炒作 时尚圈高薪CEO榜揭晓
  • 尚品寻找最性感的天然泳池 迪拜海底五星酒店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