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12:36  北方新报 微博

  (2012年7月4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深入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在自治区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草原文化和其他各种优秀文化资源,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我区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对于构建和谐内蒙古、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目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文化发展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适应,与内蒙古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社会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全区文化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建设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动力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促进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重大决策,为我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人民幸福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开创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实现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高全区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我区文化综合实力,为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

  ———理论与实践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服务实践为宗旨,努力把握民族地区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文化改革发展之路。

  ———事业与产业并举。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注重分类指导、分类推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保护与传承互动。把保护与传承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改革与创新融合。把改革创新精神融入文化改革发展全过程,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品牌与效益双赢。紧紧依托内蒙古文化资源优势,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品牌促效益,以效益提升品牌影响力,走出一条品牌与效益双赢的路子。

  ———共建与共享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推动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自治区文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优秀民族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到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备、文化人才荟萃、文化体制机制科学、文化实力壮大的民族文化强区。

  “十二五”时期,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目标是:

  ———文化凝聚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有效发挥,推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重大先进典型。

  ———文化普惠力显著提升。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增长幅度,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优秀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文化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效益和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竞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产业增速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

  ———文化创新力显著提升。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富有活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文化保障力显著提升。文化改革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文化领军人物脱颖而出。

  三、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综合评价考核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常态化,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扎实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理论宣讲体系,进一步发挥理论宣传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用科学理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实施理论骨干培训计划,加强各级讲师团建设,大力发展专兼职宣讲员。组织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军营。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建设。贯彻中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建设实施意见》。着力打造易于践行的品牌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区各族人民的基本遵循和精神追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提炼行业(单位)精神,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党史教育、国防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激发全区各族人民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热情。

  3?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群众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抓好企业、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深化政风、行风建设,集中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着力解决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突出问题。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4?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创建规划纲要》,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导向作用,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化管理”为主题,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题,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诚信服务、群众满意”为主题,深入推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持实施“以会促创,典型示范”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战略,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形成“四级联创”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到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达到4-5个,全国文明县城达到13个,全国文明村镇达到70个;全区文明城市(区)、文明旗县城创建数量增长30%左右。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 新闻我国专项清理1年停收费高速路屈指可数
  • 体育奥运-国羽女双被取消资格 李永波道歉
  • 娱乐《中国好声音》幕后:导师座椅造价80万
  • 财经我国千万富豪人数过百万 44%考虑移民
  • 科技微软宣布Win8开发完成:发布RTM版本
  • 博客女双消极比赛符合规则 要喝彩还是嘘声
  • 读书古代五大精锐军队:唯"岳家背嵬军"不败
  • 教育海归造假根在高校为争一流造人才泡沫
  • 育儿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仅30% 微博关注
  • 健康普洱茶能减肥吗 购物小票含双酚A致癌?
  • 女性防晒服被指炒作 时尚圈高薪CEO榜揭晓
  • 尚品寻找最性感的天然泳池 迪拜海底五星酒店
  • 星座12星座凤凰男 测试拼爹时代你拼啥
  • 收藏4万年前人用毒药证据 蒋经国收藏春宫画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