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WTO时代:规则改变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3日05:39  中国青年报

  开栏的话

  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之巨变,有目共睹。这十年,是科学发展观探索与成熟的关键十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凡的十年。

  十年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峻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排除重重干扰,化解种种危机,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持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年间,中国已从一个努力争取参与世界贸易游戏规则的“丑小鸭”,成长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优等生”,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生改善,“神舟”飞天、“蛟龙”入海为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福祉谋求了更大的空间。这一切都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科学发展观是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作为中国主流媒体,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这十年·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栏目,透过百姓的视角和感受,梳理这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探寻历史发展的真实脉络,以寻求未来更加扎实稳健的国家发展之路。

  如果没有张玉卿在北京见证和参与的那场“革命”,江苏外贸小商人刘琴或许至今还在以这样的方式做生意——

  她奔波于东南亚国家,将牛仔布面料贩卖给那里的成衣工,自己找到客源,拿到订单,却没有外贸权。当时她只能割让一部分利润,向当地的外贸公司缴纳“代理费”。

  但现在不同了。“做外贸,每个人都有机会。”她说。

  过去,外贸权一度由少数外贸总公司垄断,一般企业面对的是计划、配额、许可、内部审批,是“三六九等、层次分明”的体系。这样的体系曾赋予外贸审批机构巨大的权力,有一位负责审批的官员,不打网球却得了一种叫“网球肘”的病,就因为每天在批文上签字签得太多。

  在中国加入WTO前后,对“中国的外经贸体制作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无论是国企、私企,还是合资企业,甚至自然人,都被允许从事外贸。“这一做法使得我国在贸易权上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原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张玉卿说。

  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谈判取得成功仅半个月后,张玉卿当时所在的外经贸部即开启了大规模的法律法规清理工作,随后扩展至其他各部委,历时近两年,涉及3000多部法律法规。目标就是改造在计划经济下的那套规则,要尽快跟基于市场经济的WTO规则对接、匹配。

  “毫不夸张地说,清理法律法规和制定新的外贸制度,就像是一场革命。”张玉卿始终这样认为。

  这场“革命”某种程度上确实革了外经贸部的“命”。在中国加入WTO后的第469天——2003年3月25日清晨,没有任何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牌子悄然摘下,换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牌子。

  这样的“革命”其实是中国改革一路走来的某种必然。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WTO的前身)时,并没有像一些东欧计划经济国家那样采取不触及国家内部体制的“进口承诺”方式,而选择以“关税减让”的方式,让关税起到杠杆调节作用。在张玉卿看来,“这说明当时的决策就是朝着市场经济方向去的”。尽管那时“市场经济”还是个敏感词,直到1992年才被写进十四大报告。

  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一再重申,中国入世的重大意义之一是:以外力来推动内部的改革。中国改革的重要智囊人物迟福林也曾表示,入世将带来中国全面的体制性开放,而全面的体制性开放将倒逼改革,“中国加入WTO锁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速度”。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句话更被写进了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

  众多观察者相信,加入WTO对于中国的意义,绝不仅仅关乎贸易;它给国人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具体而微的各种条款,更是构筑市场经济基石的“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法治精神”等规则和理念。

  这些规则“溢”出了外经贸领域。

  人们从浩繁的入世文件中发现,绝大部分条款均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首都经贸大学学者张智新评论说:“原来市场经济首先不是对公民个人或者企业的要求,而是对政府的要求。”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2003年即进行了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为方向的政府机构改革;2007年十七大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8年3月开启了又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两次改革被众多评论者视为“管制型”政府的逐渐转型。

  十多年来,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出台;知识产权、反倾销、反补贴等领域引入司法审查制度,允许司法部门挑战行政部门;法律法规出台前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花如此大的精力来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为学习WTO规则投入如此大的财力、物力。”瑞士伯尔尼大学世界贸易研究所所长、WTO专家组专家Thomas Cottier曾这样说。

  张玉卿曾经见证中国入世的全过程,并且是中国公民在WTO专家组任职的第一人。在中国入世十周年时,早已从商务部(原外经贸部)退休的张玉卿写了一篇文章《WTO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他认为,显而易见的是进出口总额和GDP数字的惊人增长,但更多的改变则是无法用数据来描述的。

  “WTO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国际组织,一套法律制度,一种经济运行规范。”张玉卿说,“它所体现的理念和规则,有必要推广到经济以外的领域,这对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很重要。”

  他如今想再写一篇文章,探讨中国入世后下一个十年的路该怎么走。不过,“这篇文章可不好写”。

分享到:

 
  • 新闻我国专项清理1年停收费高速路屈指可数
  • 体育奥运-男乒张继科4-1胜王皓夺第18金
  • 娱乐《中国好声音》幕后:导师座椅造价80万
  • 财经证监会:正积极协调研究降低印花税
  • 科技微软宣布Win8开发完成:发布RTM版本
  • 博客谁先发明东亚病夫称谓 性教育专家答问
  • 读书古代五大精锐军队:唯"岳家背嵬军"不败
  • 教育海归造假根在高校为争一流造人才泡沫
  • 育儿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仅30% 微博关注
  • 健康普洱茶能减肥吗 购物小票含双酚A致癌?
  • 女性防晒服被指炒作 时尚圈高薪CEO榜揭晓
  • 尚品寻找最性感的天然泳池 迪拜海底五星酒店
  • 星座12星座凤凰男 测试拼爹时代你拼啥
  • 收藏摔坏玉观音被索赔12万 蒋经国收藏春宫画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