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风过后,金山蟠桃依然“愁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3日13:20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程怡 周柏伊 报道 本版摄影 王浩然

  昨晚,金山桃农高雪峰在网上再次查看了台风的预警信息后,稍微放宽了心。但他仍担忧,双台风过后,桃子损失量会有多少,完好的桃子是否都能销出。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山的玉露蟠桃出名很早。每年一次的金山吕巷蟠桃节到今年已是第六届了,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要在市场上直接买到这些蟠桃,却多少有些难度。为何上海本地的名牌水果,市民只闻其名不知其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果品本身因为甜度高不易运输,成本高销售价格比同类产品要贵之外,渠道不够畅通、信息不够流畅也是主要原因。

  微博披露 尝试采摘游亏本

  “金山吕巷蟠桃节正举行,老天很照顾,蟠桃丰收了。朋友希望能帮忙销售些,采摘游的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往往损耗的要比买的多,容易亏本。 ”几天前,网友“留溪君彦”在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则内容。

  根据微博上的内容介绍,金山有一名种植蟠桃的农户尝试了采摘游的销售模式,然而效果不理想。 50名游客来到桃园里采摘,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不仅将尚未成熟的蟠桃捏坏,有些人还直接在园内吃起来。结束后,桃农清点了一下,50人共买了300多元的蟠桃,但损耗量几乎有两箩筐多。这条微博引起不少博友的关注,除了谴责素质较差、浪费水果的游客,还有不少人询问如何买蟠桃。

  记者通过网友“留溪君彦”找到了金山的这名桃农,高雪峰。作为拥有金山区五星级王母蟠桃基地的桃农,高雪峰每年的收成都还不错,但对于蟠桃的销售却始终无法展开笑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心中没底”。

  30多岁的高雪峰是金山本地人,金山蟠桃种植历史已有200多年,高雪峰的父辈是金山蟠桃现代规模种植的第一代。在高雪峰的儿时记忆里,父亲不是呆在地里摆弄桃树,就是坐在家门口售卖桃子。

  高雪峰回忆,最早的时候,父亲没有太多的专业种植知识,技术力量薄弱,蟠桃种植主要是依靠金山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后天的人为干预因素较少,因此,每年的果实收成差别很大,“好的年份,果实又大又多,口感也好,差的年份,就很难说了。 ”

  2001年,高雪峰逐步接手果园,开始采用现代农业种植和管理的办法。科学种植下,果园收成逐年提高,品质也提升了很多,果大核小,皮薄汁多。“现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蟠桃广泛种植,但北方蟠桃主要是硬糯型,而金山蟠桃是水蜜型的,有甜、鲜、糯、脆、香的特点。 ”高雪峰说。

  因为良好品质,金山蟠桃曾列入2010年上海世博特供水果,就在前不久,金山蟠桃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听天由命 收成受天气影响

  桃子的收成好了,果园管理规范了,可高雪峰的这条现代农业之路仍然不得不受天气的影响。

  虽然称得上现代农民,但高雪峰仍然肯定地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还是靠天吃饭的。”每年夏天,都会给高雪峰带来极其复杂的情绪。夏天,果园面临收获,但每到夏天,天气也会多变,每次呼啸而至或者擦身而过的台风,都会在他的心里激起层层波澜。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但高雪峰依旧深深记得2005年7月,“麦莎”经过上海的那个“悲惨”夏天。

  “整个晚上,就听到狂风呼啸而过的声音,大雨倾盆而下,我几次从床上爬起来想出去看看,可一打开门,人站都站不稳。 ”次日,当风雨减小后,高雪峰走进桃林,只见桃树下、墒沟里,到处都是被风吹落的未成熟的桃子,还有成片的桃树被吹倒在地,即便没倒的,也有不少折断了树枝。“那一年,我们血本无归。 ”高雪峰伤心地说。

  能否及时获得气象信息,对搞农业的人来讲意义很大。因此,高雪峰特别关注最新的气象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力争让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即便如此,他也觉得很无奈。 “我们能做的不多,既不可能给果树加装个大棚挡雨,也不可能提前把果实采摘下来保鲜。 ”高雪峰说,“唯一能做的,无非就是清理沟渠,如果风力大于6级,还是会有树被吹倒,果实掉落。 ”

  今年年初,高雪峰更换了一批树苗,一些病虫害厉害的老龄化桃树被替换。 “年轻树苗抗台风能力会强一些,希望能够安然度过。 ”

  晚间11点,高雪峰在网上再次查看了台风的预警信息后,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稍微放轻松了些。自从知晓“苏拉”和“达维”将夹击上海后,他好几天寝食难安。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询气象预报,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仍是了解台风的最新动向。昨天早晨,他收到市林业总站发出的通知,得知双台风风力将超过七级,就赶紧叫人挖深沟渠、清理出水口。

  高雪峰还是有些担心,双台风过后,果园还能有多少幸存下来的桃子,而这些桃子是否都能顺利销出。

  保鲜不易 销量始终不稳定

  尽管金山蟠桃味道鲜美,但数十年来市区却难觅其踪影。因为蟠桃不耐长途运输,而且保存期只有两三天,没有保鲜设施的客商都不敢贩运。此前合作社曾挑选了一些重量在125克左右的蟠桃供应超市,由于蟠桃非常“娇气”,经不起顾客左挑右选,往往早晨还粉嫩的蟠桃到了晚上就“伤痕累累”,只能低价处理。于是,蟠桃一直以来没能大规模进入市区超市。

  在高雪峰的记忆里,始终保存着父亲当年卖桃的画面。他记得,每年夏季桃子收成后,父亲就会在院子门口摆上几个箩筐,里面装着成熟的蟠桃,偶尔有村里人路过,就会带着笑,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卖出。 “蟠桃在金山并不稀奇。 ”也因此,父亲经常是坐到夕阳西下,也没卖出一个桃子。

  接手果园后,高雪峰想了很多办法来拓展销售渠道。他曾经尝试过通过农家乐的形式,吸引市区的人前来采摘游,但这一招不大行得通。

  “这涉及到两个问题。”高雪峰说。第一,要开办一个正规的农家乐,对人手、卫生的条件要求非常高。如果仅凭果园现有的人手,农忙时根本分身乏术,对于农家乐的管理必然会不到位。第二,对于采摘游这块,由于蟠桃非常“娇气”,而游客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吸引了一定的客源,但损耗率也大大上升。 “算下来,得不偿失。 ”高雪峰试水采摘游失败,后来索性把农家乐也关掉了。

  所幸金山镇政府对于农产品销售比较重视。在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近年来,高雪峰逐渐建立了几个熟悉的客户群体,每到临近蟠桃收获之际,他会主动联系客户,定点销售。但是,尽管他积极地拓展渠道,但这种销售模式也并非完全稳定。

  “受影响的人为因素更多。 ”高雪峰说,“比如,去年一个我定点联系的公司,联系人临时出国了,本来准备好的200箱桃子就烂在了家里。”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高雪峰算过,自家蟠桃的损耗率在30%左右,其中,20%是自然原因,10%是人为原因。

  昨天下午,高雪峰跟妻子坐在果园里给成熟的蟠桃装箱。稍微有些磕碰和擦伤的,他们都会扔进一旁的篮筐里。“糖分高,坏起来很快,不能跟好的放在一起。”至于这些被挑选出来的蟠桃,最后会以10元钱一麻袋的价格卖给路过的村民,或者最终被直接送进垃圾场。 “如果熟客要不完,那么即便再好的桃子也会是这样的下场。”高雪峰无奈地说。

  叫好不叫座,桃农最盼拓展销售渠道

  “你知道上海本地有哪些知名水果? ”“南汇的8424西瓜”、“嘉定马陆的葡萄”、“青浦白鹤的草莓”……在上海街头随便问几个市民,基本能答出几个,上述这三种由于宣传时间长、销售渠道畅通,早已成为市民果盆中常见的品种。但“翠冠梨”、“玉露蟠桃”、“蓝莓”、“水晶梨”等上海本地水果,虽然名声在外,可在市场上直接买到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记者发现,销售难的问题不仅存在于金山玉露蟠桃,之前采访过的崇明草莓王也遭遇过此类问题。如何拓展销售渠道,让美味的本地水果更畅通地进入市民家中,成了眼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口口相传:销量只是小打小闹

  与其他零散的蟠桃农户相比,高雪峰的桃园不仅地理位置的优势比较明显,而且规模也相对庞大。他说,自己的投入比一般零散的农户要多很多,初衷是想将这片桃园整合为一个农家乐的度假园区,除了提供采摘蟠桃的业务,也希望拓展另外的项目。

  在高雪峰家的屋子里,堆满了绿色的空盒子。“这些盒子都是用来装蟠桃的,上面信息很详细,很多客人都是根据上面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自己找上门来的。 ”高雪峰说。这种“口口相传”的销售模式,也是很多果农比较常规的销售模式。“蟠桃甜度高,摘下来后放不了很多天数,而且经不起折腾,所以从来没有拿到市场上卖过。 ”高雪峰告诉记者,从自己父辈开始,蟠桃的销售主要靠的就是朋友或者老客户的相互介绍,不过光靠这些量并不会很大。

  当被问及为何不考虑到农产品市场上去销售、避免摘下的蟠桃由于存放时间过久而腐烂时,高雪峰表示,他种植的玉露蟠桃成本比较高,虽然口味很好,但价格要比外地来的蟠桃贵上一倍还不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时间差,上海市场上的蟠桃有很多都来自山东,由于地理位置和温度不同,山东的蟠桃要比金山的玉露蟠桃早近一个月。由于价格比较低,而且数量多,时间早,能抢占一定的果品市场,八月初才陆续开始大量上市的金山玉露蟠桃,再挤进市场的话,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我们的桃子还没有大批量上市,路边就已经有人拿着山东蟠桃来冒充‘玉露蟠桃’叫卖了。 ”

  ■大单位大订户:也可能突然变卦

  “今年买了桃子,明年说不定就要换一个品种,很难保证每年都会来预订。 ”对于种植水果的农户来说,这种企业的大订单绝对是销量的保障。不过,并非是每年都有那么幸运,很多时候还得指望当年的经济形势和大家去年品尝后的口碑。

  此类情况,崇明“草莓王”陈继联也遇到过,由于他的一个常年订户的突然爽约,加上草莓产量暴增,高品质的草莓只能是眼睁睁看着一天天烂掉。

  这样的情况高雪峰也遇到过,相比草莓,蟠桃也是极其娇气的水果,若是熟了不及时采摘,就容易滋生真菌,万一感染到其它的蟠桃,后果不堪设想。

  ■采摘游:人为损耗让农户伤不起

  差的用来采摘,好的拿来销售。这是记者今年年初在青浦采访草莓采摘游时,种植草莓农户的实话实说。为何要区分对待,除了有利益上的考虑外,一位做采摘游已经有五年的刘先生告诉记者,采摘图的就是一个新鲜,自己动手觉得好玩,吃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记者在看了几个提供采摘游的大棚后也发现,确实和那些直接由农户自己采摘后销售的果品有一定的差异。损耗率已经成为不少采摘游中,农户们心中最沉痛的那块。

  而这一点,也始终成为高雪峰不愿意轻易去尝试的一部分,他告诉记者,虽然这蟠桃不容易运输,最好是让购买者自己采后就带回去,但无法直接辨别桃子成熟与否,基本上去采摘的人都喜欢用手去捏桃子来辨别。

  这一捏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伤害,其实早已酿下了恶果,桃子容易感染真菌、变质、腐烂。因此,让这些辛苦培育的优质果品加入到采摘游或者农家乐,实在是让农户觉得有些伤不起。

  ■未来方向:搭建大平台 开拓大业务

  渠道!渠道!渠道!在记者采访的这些果农中,这个词语是被提及最多的。好的商品要有好的销售技巧,好的销售技巧也要依托畅通的渠道,这也是果农和当地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高雪峰所在廊下镇负责农产品的常副镇长表示,虽然廊下的蟠桃产量只是吕巷镇的五分之一,但也有近1000亩的蟠桃园,而且蟠桃质量非常优秀。镇里面也专门为这些农副产品建立了合作社,用于拓展销售,但范围还是有限的。常副镇长告诉记者,原本也想过参照崇明的做法,在市区开设一些土特产专卖店,但这个投入比较大,加上蟠桃属于季节性的产品,只能做一个月,成本会非常高。如今,只在金山的石化地区开设了一家农产品专卖店,不过涉及面不广,在渠道上确实不算特别畅通。

  不过记者随后从吕巷镇镇政府处了解到,今年政府方面已经将力主要用在了打通销售渠道上。目前,正在全面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果园-市场”对接平台体系:借助“城乡结对”的平台,在结对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下,加大果品销售力度;借助上海果品公司的通道,实施农超对接,进入上海联华、华联等超市门店,面向大众销售,并在部分超市卖场起步“精包装高端礼盒”的销售;开通“农社对接”平台,把蟠桃直送到城区部分社区销售;利用上果网、虹口社区网等网络通道,尝试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

分享到:

 
  • 新闻中国国宝佛像在日本展览期间被盗
  • 体育奥运-男乒张继科4-1胜王皓夺第18金
  • 娱乐《黑客帝国》导演拉里变性 吓晕影迷(图)
  • 财经学者呼吁高速路遇特殊天气应取消收费
  • 科技广电总局:网络游戏不得改编电视剧
  • 博客体操刘璇:常人无法体会失去冠军的痛
  • 读书朝鲜历任“第一夫人”谁最美(组图)
  • 教育考研培训公司惊天骗局 多人资料泄露
  • 育儿一卫生院注射用水当儿童疫苗 微博关注
  • 健康7种驱蚊产品效果PK 用药10误区可能致命
  • 女性雨天果冻凉鞋 奢侈品牌为富豪定制麻将盒
  • 尚品揭秘奥运巨星豪宅 葡萄酒生钱的四种方式
  • 星座12星座奥运美男 测试你为啥进冷宫
  • 收藏灵隐铜殿佛像在日本被盗 千年古刹无恙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