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文/陈一舟
“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一位女博士,本月初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调研后,埋怨吃住条件不好,发出这样的“考察收获”。这条主题为“厦大女调研,政和数落吃住”的微博,引发很大争议。当事人将所有微博内容删除,并于8月7日晚11点多在微博上道歉。(8月8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女博士“死也不下基层”的“考察收获”,引起了舆论的强烈非议,如南平团市委在官方微博上表示,“一个博士生在调研中,没有对欠发达地区民生的关注,只是一味抱怨物质条件,我们很难想象,这将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在厦大只是一句空话?请深思!”
但反过来说,这其实更像是一个对基层缺乏了解的女学生发泄情绪的牢骚话,并无实质性的意义,更不存在抹黑基层形象的主观恶意。为什么一定要上纲上线,拔高到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层面去进行口诛笔伐呢?
一个容不下别人缺点的人,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容不下几句牢骚话的网络舆情,真的很可怕。事实上,剥开“女硕士死也不下基层”的外衣,我们不难发现,事件附着的那点所谓的“公共性”早已荡然无存,倒是一众网络看客们暧昧不清的娱乐面孔越加清晰起来。这些年,从网络的不懈话语追杀,到现实的围追堵截并直入公民隐私领域,如此打着道德旗号的正义声讨 ,渐渐异化为肆无忌惮的“多数人暴力”。
处在网络信息时代,注定任何公共事件的泛起与传播都与网络有关。时至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否认,网络批评是还原社会真相、维护道德、实现公共监督的有效形式,但倘若网络批评失去了控制,沦为被娱乐窥私主义操控的道具 ,无限上纲上线,无节制人身攻击,则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炮制着另一种形式的舆论专制——而这远远比个体的堕落更需要警惕和反思。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