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家乡拟种一万亩红高粱

2012年10月19日01:19  城市晚报 微博
莫言家乡拟种一万亩红高粱

10月12日,莫言家院里挤满了来采访的记者

  10月16日,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的管委会主任范珲想好了该如何劝说莫言的父亲同意修缮莫言旧居。“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 “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

  而范珲发愁的是如何种出万亩红高粱。在莫言的家乡,由于收益太少,高密当地的农民已不种红高粱。如同血海一般连绵不绝的红高粱早已成为记忆中的景象。

  “我估摸着一年要投入一千万”,莫言老家所在辖区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说,“钱从哪里来? ”

  不过,他说自己丝毫不会犹豫,“赔本也要种”。

  这一系列设想,都与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有关。

  高密的“腰杆”

  高密诗人李丹平说,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

  高密酒桌上有了一条新规矩。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最近高密人在一起聚会。第一杯酒,肯定是“先为莫言老师获奖干一杯”。

  这段日子,在他看来,早上高密人走在大街上,精神头都不一样,“带劲”。高密的出租车司机,也喜欢和记者谈起莫言。一名出租车司机迅速地背出莫言家几门几号,得意地说“他和我同学的老婆是一个村的”。出租车上的电台不时有人询问莫言旧居怎么走。在新华书店,莫言的小说专柜空了。小书店贴出了预订莫言书籍的牌子。高密大街上挂了很多祝贺莫言获奖的横幅,在“莫言迷”张守云看来,这还远远不够。文化馆的一条横幅颇有意味,“莫言获大奖,中国很高兴”。

  在高密,“中国”和“世界”这两天不断地被提及。在莫言获奖的文化界座谈会上,有人提出,要淡化潍坊高密,多说“中国高密”。以前出省不好意思说是高密的,“以后大大方方的,腰杆挺直了,俺是高密的”。

  高密变了。高密诗人李丹平说,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

  莫言家的萝卜

  游客挖出萝卜,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

  “圣地”中心是莫言家的老屋。

  平安庄挂起了30多盏红灯笼,进村的大桥刷了两遍漆,桥上的字描成了金色。莫言获奖当晚,管委会的领导想清街,要把村里路上晒的玉米全部清掉。被莫言的二哥管谟欣拦住了。

  14日,莫言的旧居屋后竖了一个介绍莫言的大展板,第二天就拔掉了。“牌子上有几个错字”。周围是新栽种的柏树枝和杏梅树。树上漆了崭新的白漆。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土胚屋,五间房,狭小,逼仄,堆满了灰尘和杂物。正屋里有一台收音机,是莫言结婚时买的。这是屋里最值钱的电器,“第二值钱的就是手电筒了”。

  一拨拨的人进来,转不开时会默契地排队照相。莫言的院子里种了一行胡萝卜,被踩得七倒八歪。有人在墙边发现了山药豆。两三个人跑过去摘了起来。妈妈跟女儿说,把山药豆煮了吃,明年咱也拿诺贝尔奖。莫言的二哥管谟欣站在一边,脸上看不出表情。

  院子的墙缺了一角。有人拿出相机合影,“这是历史”。

  等管谟欣离开,一个游客从地里挖出一根萝卜,塞在衣服里。出了门,拿着萝卜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

  这个院落在2010年就被管委会纳入修复计划。范珲画好了图纸,找好了水泥,莫言的父亲管贻范担心打扰村民,又不喜张扬,给莫言打了电话。这件事就此搁置。

  到如今,一切似乎都不可避免。管委会提交了投资五十万元对旧居进行整修的规划。山东省旅游局派了专家来研究旅游线路。高密市旅游局局长王剑智说,“这一切已经不是莫言一个人的事情了”。

  管谟欣对于修缮的事不愿再表态,这几天他总是显得很疲惫,“听政府的吧”。

  分一杯羹

  高密最大一家农家乐老板将农家乐改名为“红高粱庄园”

  与萝卜相比,很多人在诺贝尔效应里想得到更多。

  莫言新闻发布会召开前,发布会所在酒店费尽心思,在布置会场时,把莫言身后的酒店标志放得尽量低,想让电视媒体在播放莫言采访时,能露出酒店标志。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的手机这几天几乎被打爆。不断有人询问:“能不能把我列为莫言研究会的理事? ”此前,莫言研究会已有35个理事。毛维杰显得很为难。 “门槛一定要提高”。

  高密当地的一些文化人士很担心外来者抢占莫言的资源。文化界人士李章合看到胶州电视台强调莫言是喝胶河水长大的,受胶河文化影响。他有些着急,“胶州都能把莫言往他们那里拉”,高密更不能落后。

  招商局局长王述忠15日就开会研究如何让莫言促进招商引资。他多次强调利用莫言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却也表示,“还没想好具体怎么做”。怎么打莫言这张牌?他看着记者,你给出出主意?

  喧嚣下的平静

  莫言曾说,自己只有站在高密的土地上,创作才有感觉。他喜欢高密的平静

  相对于政府的兴奋,莫言所在的平安庄的村民要平静得多。

  村民郭元礼说莫言聪明,能背《本草纲目》。很少有人看过莫言的书。他们只知道莫言写了自己的村庄。《蛙》的主人公原型是莫言的姑姑管贻兰。她为侄子高兴,却不愿意去打扰他,一个电话也没打。“自己家人不给自己家人添麻烦”。

  村里人都知道,莫言得的奖是“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奖了”。莫言的叔叔管贻喜说,管家在光绪年间曾经中过探花,莫言这个比状元还要厉害。

  然后,他们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莫言为人随和,有人甚至说,“他好用”。什么事情,只要求到他,他很难拒绝。

  莫言的家人也是如此。

  莫言的老父亲90岁了,耳朵有点背,听不懂别人的问题,慌张中总带着些惭愧。他们接待一批一批的记者,尽力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只要记者离开,他们一定会送到门口。如果开车,送出门的人一定会站在那里,不停地招手,直到车开走。

  莫言从50岁之后,回高密的时间越来越长。回到高密,莫言喜欢背着手赶大集。逛市场的时候看到粮食一定要摸两把。得了诺奖之后,他说自己压力很大,忧虑重重。他希望一切能尽早平息,尽快进入创作的状态。

  莫言曾经说,自己只有站在高密的土地上,创作才有感觉。他喜欢高密的平静。

  “万亩红高粱”计划

  要种一万亩的红高粱,只能每亩地补贴一千块钱,“把本先给农民”,“这一千万先要扔出去”

  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等待这个机会很久了。他们的蓝图显得波澜壮阔得多。15日,管委会拿出了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的计划书。这是一个需要投资6.7亿元的项目。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红高粱影视作品展示区,胶河沿岸景观带,以及乡村度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描绘了建成后,水陆交替,红高粱与碧水相互交映的景色。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会种植万亩红高粱。在几天前,他们提出的还只是2000亩。范珲对这个项目颇有信心。 虽然胶河治理这一项,他认为就要花费近两亿元。他希望能够成为政府的项目,再加上社会资金的投入,“三年一定能建成”。范珲也担心收益,尤其是万亩红高粱。在高密,农民不愿再种红高粱。管委会曾经为了鼓励农民种红高粱,每斤高粱补贴一块钱。第二年,即使补贴,也没有人种了。现在要种一万亩的红高粱,只能采取每亩地补贴一千块钱的方式,“把本先给农民”。一亩地一千,一万亩就是一千万。 “这一千万先要扔出去”。

  目前,高粱很难发展产业。范珲也明确地表示,“一时半会儿很难赚回来”。但他还是期待着政府同意这个项目。作为莫言的家乡,他希望,“以大投入、大招商推进大调整、大发展”。他认为莫言的家乡必然会成为中国农村的缩影,中国对外形象的窗口。在建设定位甚至应该高于高密,“不能坏了中国的形象”。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高密市旅游局局长说,整个山东的旅游口号也可以改一下,“一山一水一圣人”改成“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

  15日,高密市旅游局局长王剑智忙着准备一个微博活动。活动是让网友推荐最喜欢的莫言小说中的文学地理场景。他生怕点击的人数太多,网络瘫痪,赶着申请容量更大的网络。王剑智颇为自得,在他看来,其他部门都还停留在想的阶段,只有旅游局拿出了具体方案。

  这些选中的场景会成为旅游局招商引资的资源。他希望有企业家投资,能建成影视城最好。要想拍莫言的电影,肯定要到高密取景。“莫言还在创作高峰期”,王剑智认为电影公司关注莫言,也是投资商的利好。

  对于旅游线路,他说,已经有专家进行了考察。高密市旅游局也根据莫言的旧居在设计自助游和乡村休闲游的线路。他想好了几个高密旅游的新口号,“三贤四宝,莫言家乡”。他说,整个山东的旅游口号也可改一下,“一山一水一圣人”改成“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他思考了一下,自己点了点头,“我觉得这么改不过分”。

  在高密已举行过两次的红高粱文化节加上了旅游两个字。在策划会上,潍坊市的一位领导提出,文化太静态了,加了旅游,让人流动起来,才会有经济收益。

  (原标题:莫言家乡拟种一万亩红高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四川泸州群体事件:当地称司机因不适身亡
  • 体育NBA季前赛-林书豪复出7分12助攻火箭胜
  • 娱乐对话谢霆锋:离婚无关艳照 张柏芝善良
  • 财经3季度GDP同比增7.4% 增幅创14季度新低
  • 科技诺基亚第三财季净亏损12.7亿美元
  • 博客李娜童年的委屈 详解日本式过马路(图)
  • 读书抗日老兵回忆:如何处理日军女战俘
  • 教育清华学霸姐妹花走红 不愿成公众人物(图)
  • 育儿1名婴儿有3位父母 96岁老汉再生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