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四川清音 她演出还倒贴钱

2012年10月19日04:1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微博
迷恋四川清音她演出还倒贴钱

  10月18日,肖江在浣花溪公园里练习清音。

  新南路社区的文艺演出上,肖江带着儿子表演川剧变脸和吐火;浣花溪公园内,肖江穿演出服,带全套道具,在公园竹林边表演清音《赶花会》……清音、木偶、魔术、川剧变脸和高腔,4年里,肖江不计回报地参加各种演出。她只有一个目的:让自己深爱的传统艺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52岁“老”学生学完清音学变脸

  肖江学清音时已经52岁,连她自己也不确定能否学好。当时她多方辗转,找到四川著名清音表演艺术家田临平做指导。

  “田老师给我送了很多清音表演光碟,我在家边看边模仿。”除了在家自学,只要听说哪有清音演出,肖江都会想办法赶到现场录下表演,从唱腔、招式到化妆一点点学习。

  在学习清音的同时,肖江发现自己对传统艺术有种莫名的喜爱,所以又拜师学起了川剧变脸、四川木偶等。

  自掏腰包演出从不计成本

  “清音伴奏要自己录制,录一分钟要花2000多;一套衣服400块;檀板200块……”学这些传统曲艺,全部道具都要自己准备。仅清音一项,肖江的道具花费就在1.5万元左右。为了学川剧,她几乎花光了全部工资。而与高昂成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一次演出的低报酬。

  每次有演出,肖江就会骑一辆电瓶车,载一车演出道具赶去,有时酬劳只有几十元。“从没打算靠演出赚回本,我都当成是锻炼自己,也是为观众展示传统文化。”

  没落的清音 是肖江的心病

  肖江曾多次用清音表演去参加电视选拔,但评委每次点评几乎都是“希望唱点儿我们都听得懂的”。

  “四川够得上专业水准的清音演员不超过10个。很多条件好的清音苗子,最后都改行了。年轻一辈恐怕都不知道清音是什么。”老师田临平对清音的担忧,也是肖江的心病。名词解释四川清音

  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分大调、曲牌、小调3类。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著名的清音表演艺术家有李月秋、程永玲、田临平等。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翠峰见习记者宋瑞琦摄影吴小川

  (原标题:迷恋四川清音 她演出还倒贴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四川泸州群体事件:当地称司机因不适身亡
  • 体育NBA季前赛-林书豪复出7分12助攻火箭胜
  • 娱乐对话谢霆锋:离婚无关艳照 张柏芝善良
  • 财经3季度GDP同比增7.4% 增幅创14季度新低
  • 科技诺基亚第三财季净亏损12.7亿美元
  • 博客李娜童年的委屈 详解日本式过马路(图)
  • 读书抗日老兵回忆:如何处理日军女战俘
  • 教育清华学霸姐妹花走红 不愿成公众人物(图)
  • 育儿1名婴儿有3位父母 96岁老汉再生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