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乞讨乡”垤玛、三村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贫困线

2012年10月19日08:02  云南网
红河州“乞讨乡”垤玛、三村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贫困线

红河州“乞讨乡”垤玛、三村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贫困线

  2011年至2012年,本报连续对垤玛乡进行报道,见证它的改变

  “乞讨乡”垤玛事件,让红河州红河县的这个边远山乡引起注目。随后,红河州委、州政府和红河县委、县政府对垤玛、三村两个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扶贫攻坚战。

  昨天,红河州政府领导宣布,垤玛、三村两个乡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超过了国家新制定贫困线2300元的标准。综合扶贫行动从根本上遏制了乞讨事件再次发生。

  政府投资1亿元打响扶贫攻坚战

  “外出乞讨是不光荣,只是因为家庭太困难。”垤玛乡牛红村委会的朱哈生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垤玛、三村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当地村民一直处于“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困难境地。2010年两个乡人均纯收入仅1850元,人均有粮280公斤,缺粮三个月以上的人口有1万多人。可见其贫困程度。

  垤玛乞讨事件经过媒体曝光后,去年6月,红河县由农科局等多个部门组成的扶贫攻坚小组进驻这两个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国家投入巨资建设家乡的消息传出后,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到家,投工投劳,开始建设自己的家乡。

  从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两乡共启动6个扶贫大项目27个子项目,政府投入资金1亿元,群众投工投劳8200万元,创造出“红河扶贫新模式”。

   “禁止乞讨”被写进村规民约

  如今,两个乡的面貌焕然一新,街道上有了路灯,通往牛红村等多个村的道路已经硬化,87户人彻底实施了人畜分居,用上了自来水。三村乡咪尼村实施整体搬迁后,村民从茅草房搬进了平房。接受媒体采访次数最多的朱哈生家一年纯收入达到4万多元,彻底告别了辛酸行乞的日子。

  “勤劳致富光荣,好吃懒做可耻”,这个标语如今在垤玛各个村都能见到,垤玛乡腊哈村还将禁止乞讨写进村规民约,村支部书记带头种起了200多亩草果。观念的转变,让一部分原来比较懒的村民也积极投入生产劳动。如今,两个乡的村民纯收入已经达到2800多元。

  据介绍,红河县下一步将启动车古乡、大羊街乡、阿扎河等乡镇的扶贫开发,让全县人民脱离贫困。(王宗林)

  (原标题:红河州“乞讨乡”垤玛、三村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贫困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海军与海监渔政今日在东海演习维权
  • 体育7:30播活塞-热火 科比退役后湖人或追LBJ
  • 娱乐对话谢霆锋:离婚无关艳照 张柏芝善良
  • 财经3季度GDP同比增7.4% 增幅创14季度新低
  • 科技谷歌提前泄露三季度财报股价暴跌9%
  • 博客李娜童年的委屈 详解日本式过马路(图)
  • 读书抗日老兵回忆:如何处理日军女战俘
  • 教育清华学霸姐妹花走红 不愿成公众人物(图)
  • 育儿1名婴儿有3位父母 96岁老汉再生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