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走转改:琼中养蚕户供养三个大学生

2012年10月19日10:13  南海网

   十年梦圆——迎接党的十八大南海网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第十二期)

  核心提示: “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在古代的中国,蚕桑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种桑养蚕在华夏有上千年的历史。千百年后的今天,在祖国大陸南面的海南岛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多个村庄,老百性又过上“蚕养人”丰足的日子,桑树遍野,蚕房间间。

  很难想象,六年时间,琼中这样一个既不临海,又缺少耕地的海南中部贫困县,如何从众人不看好的种桑养蚕业中走出新路子?10月10日,南海网记者走基层,走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在一个个养蚕村里听村民讲述与桑蚕的不解之缘,产业致富之路。

  桑蚕养出三个大学生

  陈世锦,琼中湾岭镇岭脚村的一个普通农户。

  10日上午9点左右,刚割胶回来的陈世锦和往常一样,来到村口的蚕房,看看他家养的“蚕宝宝”。这是他今年养的第16批蚕,目前是已经蜕皮四次的五龄蚕。此时,刚收割完桑叶的陈世锦妻子已经在另外一间蚕房里喂蚕了,每天这些桑蚕都要喂养4-5餐。

  陈世锦边抚弄正沙沙啃食桑叶的蚕宝宝,边喜滋滋告诉记者,再过3天,这批蚕就可以上架打茧,吐丝完后就可以卖蚕茧了,那时候恰好就是儿女们需要生活费的时候了。

  陈世锦有三个孩子,老大今年刚从海南大学毕业,老二和老三都还在读大二。“三个孩子同时读大学的时候,每个月光他们弎的生活费就得2500,今年老大毕业了,负担还轻些。”陈世锦说。

  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同时供三个大学生更不容易,陈世锦把三个儿女都能上大学的功劳归结于——“桑蚕”。

  “要不是种桑养蚕,我真不知道孩子们大学生的费用哪里来。”陈世锦说,每个月他能出2-3批蚕茧,恰好足够孩子们的生活费。在湾岭镇,陈世锦养桑蚕供养三个孩子读大学的奇迹也成了一段佳话。

  和别的种植、养殖业相比,琼中种桑养蚕的效益到底有多好?前来给岭脚村做技术指导的琼中县桑蚕办技术总监唐青才说,海南优良的气候条件为海南的桑蚕业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桑蚕在内陆的饲养时间只有5个月,而海南的桑蚕养殖时间可以达到10个月,养蚕时间比内陆地区多一倍,收入自然也增加一倍。

  在农户陈世锦看来,他最看重的是种桑养蚕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他说,桑树的寿命一般是20年,一年可以采摘五六次,一亩可以供育6张蚕床,一亩地桑树养蚕可以挣6000块钱。

  陈世锦又给记者算起了细账,养蚕一年可以养8到9个月,每个月能出2-3批蚕茧,按目前一斤蚕茧16-17元的收购价,卖一批茧就能拿到1000多元。这就像每12天就给他发一次工资。

  种桑养蚕农户编织致富梦

  在农村,陈世锦是勤快的,也是有头脑的。在“种桑养蚕”方面,他无疑是岭脚村第一个敢于编织“蚕梦”的人。

  当然,这一切源于2006年,琼中县政府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试点扶持农民种桑养蚕。也就是在那一年,国家商务部正式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出台了多项保障措施,对桑园、养蚕大棚、小蚕共育室、蚕种场等项目给予资金补贴。

  2007年,以岭脚村为试点,陈世锦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养殖户,开始种植桑树,第一年种植了3.6亩桑树。第二年,陈世锦开始养蚕,没钱盖蚕房,他就放在自家的住房里养。

  “头两批,养殖技术不好,效益并不明显。”陈世锦很机灵,十几天的时间就从农业部门的技术员那里学到了养蚕的真本事,第四、第五批的时候,养蚕的效益已经凸显。那年,陈世锦继续扩种了7亩的桑树。

  2009年,尝到养蚕甜头的陈世锦想到了扩大养殖规模,但是人住的都是旧瓦房,哪有钱盖新房养蚕?最后,陈世锦扩大养蚕计划得以实现,受益于琼中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同搭建起“农村小额贷款合作平台”。这个支农新模式就是琼中县首创的小额贷款模式,当时在海南产生巨大影响,各个市县争相效仿。

  有了政府充当桥梁和“红娘”的角色,农民没有抵押物而无法贷款的难题迎刃而解,农民也开始懂得利用金融资金“借鸡生蛋”,陈世锦就是借“小额贷款”的春风生下了“金蛋”。贷款扩大养殖规模的那一年,桑蚕带来的效益远远超乎陈世锦的想象。

  陈世锦给记者计算,一亩田种植桑树养蚕,一年可收入4000多元,是种植水稻的4倍。2010年,陈世锦就把贷款的2万元按时还清。而他的养蚕效益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全村50多户人家基本上都开始种桑养蚕了,陈世锦也成了村子里的“种桑养蚕技术员”。

  如今,陈世锦家种的桑树已达到19亩,是村里的养蚕“大户”。于此同时,岭脚村的桑树种植面积已经翻倍,达到300多亩,村里每家每户的种殖规模都达到8亩以上,成了琼中县里远近闻名的“种桑养蚕重点示范村”。

  陈世锦编织的“蚕梦”仍在继续,明年,他有两个“愿望”,一个是给自家盖间新房,砖头已经运来了。另一个愿望是,在村里成立种桑养蚕合作社,抱团把养蚕业做大,目前村民对成立合作社的呼声很高。

  种桑养蚕推动农民增收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明代高启在《养蚕词》中写,到养蚕季节,养蚕人很是艰苦。但这是过去,如今走进琼中的养蚕村,不见蚕妇有怨,听见的更多的是对生活变化的赞美。

  南海网记者也问及,为什么如此多的村民愿意种桑养蚕?陈世锦感叹:“现在给农民的政策好,种桑树有种苗补贴、肥料补贴,盖蚕房有政府补贴,卖蚕茧有保底价收购,效益又比种水稻好,村民怎么可能不干。”

  琼中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志峰介绍,种桑养蚕是一项推动农民增收的产业,这几年,琼中县对此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农户每种一亩桑树,政府提供价值500元的种苗,还有300元的种植补贴,用于农民购买肥料,另外,农户盖蚕房还有一定的补贴。也就是说,农民不用投入太多,就可以种桑养蚕。

  目前,琼中县的10个乡镇30%以上农业人口都在从事种桑养蚕业,已经有20个村庄成为种桑养蚕的重点示范村,桑树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1.8万亩,蚕茧总产值近亿元。

  这几年,琼中农民种桑养蚕盖起洋楼,买了小车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难怪村民都爱开玩笑,现在不是“人养蚕”,而是“蚕养人”了。不仅如此,种桑养蚕这项成长于农村的产业,不仅反哺当地农民,还将福惠地方经济。

  据介绍,目前,琼中正计划建设缫丝厂,一旦缫丝厂投入使用就可以把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后种桑养蚕的效益会更加客观,也会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而海南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已于去年底正式成立并落实用地,进入总体规划阶段,一个全新的茧丝绸产业正在海南破茧欲出。

  (南海网琼中10月19日消息 记者符泽亢 见习记者吴湟帅 报道)

南海网走转改:琼中养蚕户供养三个大学生

  陈世锦,琼中湾岭镇岭脚村的桑蚕养殖户,说起种桑养蚕的收益,他乐了。(南海网见习记者 吴湟帅摄)

南海网走转改:琼中养蚕户供养三个大学生

  这是陈世锦今年养的第16批蚕,目前是已经蜕皮四次的五龄蚕。这批蚕可以卖蚕茧的时候,恰好就是他给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寄生活费的时间。(南海网见习记者 吴湟帅摄)

南海网走转改:琼中养蚕户供养三个大学生

  让陈世锦和村民走上致富路的蚕宝宝。(南海网见习记者 吴湟帅摄)

南海网走转改:琼中养蚕户供养三个大学生

  再过三天,这批蚕就可以上架打茧,陈世锦忙着准备蚕吐丝的架子。(南海网见习记者 吴湟帅摄)

南海网走转改:琼中养蚕户供养三个大学生

  如今,岭脚村的桑树种植面积已经翻倍,达到300多亩,村里每家每户的种殖规模都达到8亩以上,成了琼中远近闻名的“种桑养蚕重点示范村”。(南海网见习记者 吴湟帅摄)

南海网走转改:琼中养蚕户供养三个大学生

  从最初的3.6亩桑树种植面积,到现在的19亩,陈世锦已是村里的养蚕“大户”,而他编织的“蚕梦”仍在继续。(南海网见习记者 吴湟帅摄)

  

  一个种桑养蚕的农户供出三个大学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让人感动,让人高兴。对陈世锦来说,种桑养蚕,给了他们全家人希望,改变了他三个孩子的命运。陈世锦来种桑养蚕走上致富路的事实说明,海南穷困山区,农民种桑养蚕增收有潜力有优势特色农业致富有奔头。

  陈世锦说得好:“现在给农民的政策好,种桑树有种苗补贴、肥料补贴,盖蚕房有政府补贴,卖蚕茧有保底价收购,效益又比种水稻好,村民怎么可能不干。”陈世锦的话,折射出海南省促进中部市县农民增收的举措落到实处。

  回看这不平凡的十年,海南一个个贫困市县,面貌焕然一新,特色农业处处开花。琼中种桑养蚕,定安养殖黑猪,屯昌农民卖油画,五指山的鲜花,白沙的生姜,保亭的农乐乐……海南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项目及资金安排上向中部市县倾斜,突出特色资源产业化和农民培训等项目,为中部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效果明显。

  有了特色产业,有了实施到位、实实在在的惠农举措,海南农民致富有了奔头。希望更多农民,像陈世锦一样,以特色产业致富,送孩子读大学不再是个梦。(作者:符泽亢)

  (原标题:南海网走转改:琼中养蚕户供养三个大学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海军与海监渔政今日在东海演习维权
  • 体育7:30播活塞-热火 科比退役后湖人或追LBJ
  • 娱乐台湾电视台播出淫魔富少不雅照遭处罚
  • 财经三一集团状告奥巴马追讨2000万美元
  • 科技谷歌提前泄露三季度财报股价暴跌9%
  • 博客李娜童年的委屈 详解日本式过马路(图)
  • 读书高瞻远瞩:邓小平给中国领导人十忠告
  • 教育清华学霸姐妹花走红 不愿成公众人物(图)
  • 育儿1名婴儿有3位父母 96岁老汉再生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