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种植渐成气候 呼和浩特市民能否盼来1元菜?

2012年10月19日22:39  北方新报 微博

  核心提示:进入深秋,在呼和浩特的菜篮子基地,郁郁葱葱的叶类蔬菜长势喜人,黄瓜、西红柿鲜嫩诱人,都带着晶莹的露珠,并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菜篮子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水平。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发现,就本地蔬菜基地种植发展现状来看,虽然产业链条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但是在多方努力下,1元菜将不再是梦。

  采访地点:呼和浩特市

  采访对象:“百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明、蔬菜摊贩小马、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区域蔬菜批发商黄建中

  采访内容:1元菜能否回归首府百姓菜篮子

  语录:

  相对外地菜,本地菜更新鲜、安全。就像我们温室大棚种植的菜早晨还长在地里,中午可能就上了餐桌,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只需不到3个小时。

  ——“百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明

  现在的菜很便宜,来买菜的市民也多了。相比前段时间,白萝卜、白菜和卷心菜的价格着实降了不少。

  ——蔬菜摊贩小马

  为了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市政府鼓励建设温室大棚,加大冬春季节蔬菜的种植。蔬菜品种从原来极为单一的大白菜、土豆、白萝卜、胡萝卜等增加到了目前的几十个品种,本地蔬菜自给率的提高,保证了菜篮子的供应。

  ——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区域蔬菜批发商黄建中

  【回顾】菜篮子30年变迁:从吃饱到吃好

  对于家住呼和浩特市仁和小区的王桂芳来说,这么多年来,让她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菜篮子的变化。30年前,她苦苦谋划的是如何让3个孩子填饱肚子;30年后,她费尽心思盘算着怎样让儿孙们吃得好,吃得更有营养。她告诉记者:“越来越丰富的菜篮子,细说着人们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

  王桂芳的家中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泛黄的粮证,10月17日,王桂芳拿着泛黄的粮证,和记者讲起了票证时代的故事:上个世纪70年代那会儿,他们城镇居民吃的是商品粮,哪里吃得起青菜和肉!孩子只能拼命吃饭,孩子吃不饱,大人更吃不饱。后来,粮票不像以前那么稀罕了,人们不用粮票多掏钱可以买到粮食了,他们便开始拿着粮票去换青菜、豆芽和肉等副食品。再后来,粮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吃饭使用粮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连布票、油票、棉花票都一并消失了。现在,她家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菜篮子也越来越重了。上一页 1

  (原标题:本地种植渐成气候 呼和浩特市民能否盼来1元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海军与海监渔政今日在东海演习维权
  • 体育NBA季前赛-三巨头三节51分热火大胜活塞
  • 娱乐台湾电视台播出淫魔富少不雅照遭处罚
  • 财经消息称日化巨头将对洗发水洗衣粉提价10%
  • 科技摩托罗拉移动每况愈下:吞噬谷歌利润
  • 博客官员名片特殊作用 朝鲜的幸福家庭
  • 读书高瞻远瞩:邓小平给中国领导人十忠告
  • 教育揭秘富二代教育问题:贵族式留守儿童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