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风波,谁过度消费莫言

2012年10月21日05:39  齐鲁晚报

  ▲莫言旧居。本报记者 赵磊 摄本报记者 乔显佳

  投资6.7亿元种植“万亩红高粱”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记者采访中注意到,目前众人瞩目之下的“红高粱”,有诸多被外界误读之处。一些专家认为,高密种高粱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关键是谁来种,谁来补偿农民。

  巨资全种红高粱?

  6.7亿打造旅游带 仅是个人想法

  在各方媒体的报道中记者注意到,高密市新闻中心的回应并未指出媒体哪些细节、事实有出入或者失实,只是意在强调当地对莫言的开发不会急于求成。

  实际上,媒体的报道和网友的非议有明显的出入。据报道,接受采访的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表示,这个需要投资6.7亿元的项目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红高粱影视作品展示区、胶河沿岸景观带,以及乡村度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其中的“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内“种植万亩红高粱”。

  从报道来看,以上只是来自“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的计划书”,“期待着政府同意这个项目”。但在一些网媒传播中,出现“投资6.7亿元种万亩高粱”的提法,一些网友也对此误读。

  诺贝尔热持续多久?

  高密不见红高粱 多少让人失望

  记者日前在高密采访时发现,广袤的田地中没有一株高粱。这不由得让很多慕名找到高密去的人,心里有点儿失望。

  莫言获奖后,当地搞生态旅游的几位老板也嗅到“红高粱”背后的商机,其中一位老板表示,他打算在生态园周围规划一大块高粱地,吸引看完莫言旧居的游客到他的生态园吃饭、住宿。但是不少人对高密“诺贝尔效应”能保持多久存有疑虑。

  对此,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明确表示,高密红高粱“该种”。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婺源就是靠遍地油菜花“一月赚一年”,高密同样可以做到。他主张,当地应考虑规划打造一处莫言笔下的“东北乡田园”。“如果胶河两岸种上一片红高粱,其传递的辽阔、苍凉之美,很能震撼人心。”他说。

  投资失败,损失谁担?

  鼓励企业投资 搞民俗旅游区

  对于高密是否该趁热种植“效益差”的红高粱,很多人争论不休的是:谁来拿钱种?损失谁承担?在当下莫言热席卷全国的情况下,当地有没有过度消费了莫言资源?

  陈国忠提出,经过几番文学作品和电影渲染的高密红高粱,如今早已不单纯是一种植物、一片高粱地,而是一种文化。人们应该走出“红高粱”这个具体的物质概念,通过这个符号,走进真实的“高密东北乡”,去体味莫言“文学地理”中区域居民的“高粱精神”。

  政府掏钱种高粱或许不太合适。高密完全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搞“民俗生态旅游区”,将种植红高粱作为一种资源,请农民来种,由企业给农民补贴。“莫言热就是一个事件旅游,抓住就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在省内成功规划过多处旅游项目的陈国忠说。

  莫言: 我都没听过 不可当真了

  从诺贝尔奖揭晓的那一刻起,如何包装高密,成为一个大家都在关注和思考的话题。10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当地计划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计划播种万亩红高粱”。

  报道引发众网友质疑。莫言在北京出席座谈会,针对上述消息表示,“很多消息风风雨雨,我都没听过,不可当真了。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有的是误传,有的是开玩笑,各种情况都存在。”据新华社

  网友: 种红高粱 未必是坏事

  微博上,不少网友纷纷发表意见,多数对此持怀疑态度。网友@yq蕉下听雨说:“文化是需要积淀的,靠老百姓的血汗钱突击拼凑出来的只能是‘东西’,且不说这东西的好坏,但离文化必有距离。如果一定说是,那也只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网友@力量来自安安说:“我选择不该种高粱,这是在消费莫言。”

  同时,对于万亩红高粱计划,也有网友支持。网友@老不死的地盘表示:“这未必是坏事。做成高粱酒,醉倒高密人,来个醉歌酒舞,就更能魔幻了!嘻嘻哈哈一番,这情景比得百万美金的狂欢,更耐看,更好看!”本报记者 赵磊

  (原标题:红高粱风波,谁过度消费莫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 距岛最近30海里
  • 体育中超-19:30视频播争冠战舜天VS恒大
  • 娱乐可米小子成员申东靖病逝 年仅29岁
  • 财经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对华贸易吃亏论很搞笑
  • 科技Siri提供“三陪”引争议:娱乐场所喊冤
  • 博客在美国开车注意的事 超详细韩国泡菜做法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清华姐妹花:向往国防与科研 否认学霸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