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 一场特殊的告别

2012年10月21日06:39  成都日报

  他是一位老报人

  他是受人尊敬的老人

  他用行动诠释人生价值

  94岁的张梁老人生前常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虽然老了,但仍然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呢?本周五老人去世后,按照老人遗愿,家人将遗体进行了捐献,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感于老人的奉献精神,并表达对老人的尊重,市二医院ICU也破例在病房内为老人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昨天,在老人家里,老人的4个子女及两个孙子,都对老人的行为表示理解与支持,老人的4个子女也都有了捐献意向,这正是奉献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瞒着家人 老人15年前已签下捐献表

  桂王桥东街4号,一扇不起眼的铁门旁,一张讣告,两个花圈。这是张梁老先生生前的住处,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他的家。一张老人和老伴金婚时的纪念照挂在墙上,下面的花瓶里放着一束百合花,茶几上厚厚一叠还未来得及打开的报纸……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安静而美好的素描画。4个子女及两个孙子围坐在一起,翻看着老人的照片,回味老人那平凡却又伟大的一生。

  老人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一位老报人,从1938年开始,先后在多家报社工作,在新闻一线战斗了近50年,1987年退休。老人的四子张泗说,作为一名老报人,父亲对他们兄妹教育最多的就是不要求他们大富大贵,而是做一个受人尊敬,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退休后,老人提及最多的就是,自己拿着退休工资却没做什么事情,心里很过意不去,总想着还能做些什么,体现自己的价值。

  15年前,背着家人,张梁签下了自愿捐献遗体的签证表。对此家人都不知道,直到后来一次聊天中老人说漏了嘴,家人才知道这件事。刚开始,家人对张梁的这种行为都不理解,他就隔三岔五地说服家人,最后家人都理解和支持他的决定。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后来没有了回音,家属也不敢把实情告诉老人。今年5月,在老人的同意下,家人签了捐献遗体的协议。

  医院破例 病房里进行遗体告别

  9月24日,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骨折,住进了市二医院。尽管躺在病床上,但老人仍未改变多年的读报习惯,每天让孙子带报纸到医院来读给他听。10月18日,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被送到了ICU病房。

  虽然病情严重,但老人非常乐观,还和医护人员聊家里的情况,说医生的工作非常辛苦,在医生为他进行有创操作时,虽然打了麻药,但仍然很痛,老人却一声不吭地坚持了过去。

  10月19日早上7点多,老人的病情加重,虽然经过抢救,还是于8点18分去世。因为老人生前已经签署了捐献遗体的协议,遗体需要很快被送走,这样的话,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都没有,对家属来说是遗憾,更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老人捐献遗体的行为,让医护人员感动不已。

  医院当即决定,就在ICU病房为老人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周围的设备被挪开,浅蓝色的围帘围成一个扇形的空间,床上重新换上了洁白的床单,老人的遗体安放在中间,安详地闭着眼睛。

  身穿工装 安静有尊严地离开

  很快,一场特殊的遗体送别仪式在ICU的病房里进行。

  家属和医护人员一起为老人换上了衬衣、马甲,并打上了黑色的领结,戴上一顶浅色的礼帽。同时为老人换上了他最喜欢的一套衣服,那是1980年报社发的一套西服,也是当时的工作装。老人平时都放在衣柜里,舍不得拿出来穿,只有重要场合才会穿。在家人的记忆里有两次,一次是和老伴50年金婚,一次是老人长孙的婚礼。现在,这套老人最喜欢的衣服将永远伴随着他。

  一束百合花放在床头。子女和孙子们来到老人旁边,一一和遗体进行告别,有哭泣,有低声絮语,平时和爷爷相处最多的孙子张珧江对老人说:“您的教诲我都记在了心里。”

  在和老人留下最后的照片后,这场10多分钟的告别仪式画上了句号,老人以一种安静而有尊严的方式离开。

  市二医院ICU主任徐智波告诉记者,老人是该院ICU历史上第一个捐献遗体的病人,他们对老人的这种奉献精神非常感动,ICU里为其进行遗体告别,是一种尊重和感动。

  实习记者 何良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摄影 于谭阳

  (原标题:ICU病房 一场特殊的告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 距岛最近30海里
  • 体育中超-19:30视频播争冠战舜天VS恒大
  • 娱乐可米小子成员申东靖病逝 年仅29岁
  • 财经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对华贸易吃亏论很搞笑
  • 科技Siri提供“三陪”引争议:娱乐场所喊冤
  • 博客在美国开车注意的事 超详细韩国泡菜做法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清华姐妹花:向往国防与科研 否认学霸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