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遭遇“零捐助”后咋办

2012年10月22日01:04  红网

  贵州省教育厅下属分支机构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自2011年6月30日成立以来,遭遇了“零捐助”的尴尬,曾发出千余封邀请函无一回应。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忆江表示,希望社会公众不要对公益慈善机构“一棒子打死”,多伸出援助之手,以爱心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蓝天。(10月21日《潇湘晨报》))

  尽管省教育发展基金会隶属于省教育厅,在教育经费存在很大缺口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意向主管部门启齿,如果把手伸向上边,就犯了方向性错误。毕竟,所谓教育发展基金会,就是对下、对公众、对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常人眼中,募得到捐款,是基金会的一项职责;募得多捐款,是基金会的一个能耐。否则,就是基金会的失职和无能。

  基金会成立已大半年时间,发出募捐的邀请函达千余封,可是,如石沉大海。周秘书长总不能带着一个大包,上门向人家讨要,这的确难为了周秘书长。正如周秘书长所分析的,这一现状与“郭美美事件”不无关系。

  郭美美事件是一面镜子,也是公益人士挥之不去的一个纠结,更是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一个尴尬。此时此刻,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如此结局,不是受邀对象无情无义,无慈善之心。捐赠,是他们的善举;不捐赠,是他们的权利,是他们的选择。

  在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时刻,不仅是教育发展基金会反思的大好时机,也是各种类型基金会反思的良机。郭美美事件之后要反思,如何取信于民。同样要反思的是,要发展这项事业,哪项事业,钱从哪里来,募捐是一个重要的路径,但不是唯一的路径,更不是主干道。

  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仍然是政府,大头应由政府掏腰包,而且归根结底,要由政府托底。政府的钱从哪里来,从财税中来,从“三公”经费中挤出来,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天经地义,名正言顺。问题是,在这些难见政绩的领域,让政府慷慨解囊,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戴着乌纱帽的基金会会长就不能像个楞头青竹筒倒豆子向政府要钱,说不准,政府中接待你的要员就会不温不火地问你一句:你是要位置,还是要钱?

  有一句话耳熟能详的话叫做“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发展基金遭遇“零捐助”,基金会秘书长即使使尽浑身解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全省“853万全日制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达400多万人”的现状,孩子们等不起,教育等不起,地方政府绝不能作壁上观,该出手时要出手。

  [稿源:红网]

  [作者:范丰]

  [编辑:王俞]

  (原标题:教育发展基金遭遇“零捐助”后咋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 距岛最近30海里
  • 体育西甲-梅西戴帽巴萨5-4 C罗破门皇马2-0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10月上海车牌拍卖均价超6.6万元创新高
  • 科技谷歌数据中心探秘(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