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藏着1000万年前的“地球日记”

2012年10月22日04:19  现代快报

  从南京市中心的新街口出发,沿中山南路、雨花东路,经卡子门大街一路向东南,过双龙大道、上元大街、莱茵达路,身后的喧闹渐渐褪去,眼前的绿意越来越浓。这里离新街口只有十几公里,却藏着一块南京人并不十分了解的风水宝地——方山(又名天印山)。

  “风水宝地”是地质学家和文史学家共同赋予方山的美誉,因了这份美誉,几年前,方山升格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未来,地质学家给它的定位,则是世界级地质公园。方山,名头不小!那么,这里究竟有什么?《发现》周刊邀您一探究竟。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文 现代快报记者 李雨泽/摄

  民间传说中的方山

  天上玉印掉落凡间变成山

  东南大学的郑云波教授介绍,方山又名天印山,关于山的来历,在《江宁县志》《金陵志》的民间传说中都有记载。内容尽管各不相同,但概括起来,有两个有名的版本,其一是“九龙护印”。

  远古时期,如今方山所在的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龙王有九位王子,个个天性顽劣,惹恼了玉帝。玉帝派天兵天将抓住九位龙子,关在天庭看管天印。一天,九位龙子闲来无事争抢天印玩耍,一不小心将印跌落凡间。那方落入凡间的印,就是今天的方山,而九位龙子,则变成了方山周边的九座山。即青龙山、黄龙山、赤龙山(赤山)、金龙山、静龙山、隐龙山、乌龙山(黑龙山)、虬龙山、卧龙山。此后,每年九位龙子都要会聚方山脚下,参拜天印。

  在另一个版本的传说中,天印并非九位龙子争抢跌落凡间,而是玉帝自己把玩时,一不小心将印掉落凡尘。玉帝本想收回天印,但一转念干脆将错就错,传出圣旨:“朕赐金印下凡,为水乡泽国增添一个山景。”同时,他又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看守天印。

  虽然是传说,不过,富于想象力的百姓,还为“天印下凡”找到了依据:方山以外的大片土地都是黑泥灰土,唯有方山周围却是红色土壤,据说这就是粘在印底的印泥。

  秦始皇神鞭抽出“方”山

  有一天,秦始皇东巡至秣陵(南京),快到方山时,只见前方金光闪闪、紫气蒸腾,便急忙询问随行大臣。善于望气的徐市禀告说:“此山独居宝地,金光紫雾环绕,王者之气直冲斗牛,久后必出贵人天子。”为了泄这里的王气,他建议“凿石垄、断山根以碎天印”。

  于是,秦始皇抽出神鞭,对准天印山,使劲拦腰猛抽一鞭。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后,只见天印山齐腰断裂,上半截向东南飞去30多里,落入一片大湖,因山通体赤色,后人曰“赤山”。鞭后的山顶四方平整,就和今天的样子一样。而秦始皇(即祖龙)当年登临方山的独秀一峰,后来就被称做“祖龙顶”。

  在秦始皇鞭山之际,盘在印纽上的青龙、黄龙吓得失魂落魄。它们狂奔逃命,沿途山崩地裂,湖水溢泻,形成了九曲十八弯的溪流,汇集为后来的秦淮河。此二龙后来在长江边兴风作浪,王母娘娘发现后,扔下一颗金珠。二龙立即拼死抢夺金珠,后来分别化作青龙山、黄龙山。经过一番缠斗,青龙腰断了,那青龙山最高峰如同断成两截,俗称“半边山”;青龙眼也伤了,一直流淌着滚热的泪水,这就是汤山温泉。

  地质学家眼中的方山

  火山锥上长出来的国家地质公园

  方山植被繁茂葱郁,山间水流清澈透明,生态环境良好。不过,这座小山在地质学家眼中,还有着另外一张面孔。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王德滋教授告诉记者,“方山是典型的火山锥,站在中华门城墙上,远远就能看到。火山灰、熔岩及其他物质经长期风化堆积后,成为肥沃的土壤,再加上气候湿润,造就了这里丰富的植被。”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的陶奎元教授告诉记者,在1032万年前和1089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方山曾喷发过两次。现在的方山上,有两层玄武岩覆盖,下面一层厚度约54米,是第一次喷发的玄武岩。再上又有一层玄武岩覆盖,是第二次喷发时堆积起来的。虽然距火山喷发已有1000多万年,但当初喷发的通道还在,“就在石龙池一带。当然,千万年来,由于剥蚀等原因,火山口已经无法辨认。不过,科考证实,方山的火山岩浆来自30多公里深处的地幔,这为人类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提供了天然的样本。要知道,现在,最深的人工打钻也只有1万米的深度。”

  “安琪马”和“南京稀古仓鼠”的故乡

  南京各大高校地质专业的学生,对方山都不陌生,因为这里是他们实习必到的地方。

  陶奎元教授介绍说,方山火山科学研究可追溯到18世纪70年代,当时,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希德霍芬多次到达南京,考察南京周围包括方山在内的死火山群。

  真正的方山地质学研究是上世纪40年代由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沈永和首先完成的。1949年以后,地质工作者又在方山地区进行多次科考,留下了翔实的资料。

  1956年夏,南京师范学院的李立文老师率领地理系学生在方山实习时,在洞玄观层东面的山沟里,发现了一段化石。后经古生物学家鉴定确认为“安琪马”化石。

  何为“安琪马”?陶奎元教授解释:“现代马的进化,经历了始祖马-三趾马-矮马-现代马。安琪马是始祖马之后、现代马之前的另一条进化链上的类型,在考古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974年,江苏区域地质测量队在洞玄观层又采集到了一组珍贵的化石——“南京稀古仓鼠”。科考人员在后来的论文中指出,仓鼠化石在北美、尤其是欧洲较多,被作为欧洲地层划分中的重要化石。在我国虽然也发现了不少的仓鼠化石,但却没有中新世时期此类化石的确切报道。方山的标本刚好填补了这一重要环节。

  历史学家眼中的方山

  有关方山的民间传说中,秦始皇是个重要角色。虽是传说,但事出有因。郑云波教授告诉记者,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确进行过一次规模浩大的东巡,向东远至会稽(今浙江绍兴),期间两次经过南京,也到过方山。自此,方山的细节进入正史。

  方山脚下“破岗渎”

  打通黄金水道

  三国时期,南京是一国之都,作为中枢,它需要一个能够顺畅联结王朝各个部分的交通体系。南人以舟为车,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选。南京向北有长江作为黄金水道;向南,则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环节,南京地势高于太湖流域,没有河流通航。通过战天斗地的人工改造,将南京与太湖水系的河道串联成线,成为弥补天然缺陷的唯一选择。

  吴人把工程起名为“破岗渎”,方山是破岗渎的终点。破岗渎中间高,两头低,要通过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层层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经秦淮河入城,最后走运渎入吴宫。

  方山南筑有方山埭。埭就是横截河道的土坝。过埭时,用牛牵绳引船,要缴牛埭税,因此在方山设有渡口负责管理。迎来送往,客货中转,方山便热闹起来。

  《世说新语》记载

  “方山追阮裕”轶事

  晋元帝时,南京老百姓因为大官张廷尉私建大门侵占民宅,到处打官司无人敢理,后来听说高官贺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拦住他告状。张廷尉吓坏了,赶紧拆掉大门,还亲自去方山请罪。

  晋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会稽进京,千里赴丧,事毕打道回府。慕名之人听闻阮裕来了就走,赶紧追至方山,却早不见了踪影。

  这两件轶事《世说新语》中都有记载。

  隋文帝废破岗渎

  断了南京的“筋”

  隋文帝统一南北后,下令废弃破岗渎,南京从此像被人挑了筋,切断了与三吴腹地的紧密联系。后来南唐建国,因为太湖一带基本为吴越控制,东南水路依旧不通。

  隋文帝此举,倒给后来的金兀术摆了一道。南宋初年,金兀术领着载满财货的船队从江南北返,因为方山水道不通,只能绕道镇江,结果困在水乡泽国的黄天荡,差点被韩世忠包了饺子。

  到了朱元璋,破岗渎已经没法恢复,只好在溧水另开胭脂河,才解决与苏南的交通难题。尽管水道无法恢复,但朱元璋对方山却动起了别的心思,“命户部于正阳门外距板桥五里度地,自牛首山接方山,西傍河涯为上林苑……”

  不过,他的这个心思却被户部找了个理由给劝说打消了。

  “东方马其诺防线”

  地下指挥所入口在方山

  二战时,盟军为了抵抗德军入侵,在法国境内马其诺设置的规模浩大的防线,称“马其诺防线”,是二战中著名的战略防线。

  淞沪保卫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疯狂沿沪宁线向南京进攻,国民党军队为保卫首都,花巨资在中华门外南郊建了很多地堡、碉堡等防御工事,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该防线的地下指挥所入口就在方山定林寺旁100余米处,后因日本人侦察出该防线,而避开该防线从南京东攻中山门打下南京,故该防线未能发挥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山地下指挥所洞口被改造,这里成为蓄水池。再后来,由于通了自来水,这个蓄水池被废弃。今天我们看到的“国民党东方马其诺防线”的洞口就是经过改造、后来又被弃用的蓄水池。

  游客眼中的方山

  如今,距离方山火山喷发已经上千万年,距离秦始皇东巡也已经过去2000多年。不过,按照地质学家和文史学家的指引,一一去寻找方山的地质景点和人文景观,别有一番情趣。

  十八盘

  位于方山北麓,相传,当年秦始皇就是由这里登顶方山,直抵今天的祖龙顶。不过,在地质学家眼里,从十八盘登顶方山,是一条绝好的火山岩观赏通道。

  定林寺斜塔

  位于方山北麓,寺中有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塔。该塔是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形式,高约13米,底层较高,边长1.46米,直径3.45米。斜塔檐角就地采用火山石为材料。1982年,塔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在世界著名的斜塔中,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度为4度,苏州的虎丘塔倾斜度为3.5度,方山定林寺塔最大倾斜度为7.5954度,而经过2003年纠正的定林寺塔斜度为5.3度,仍堪称世界第一斜塔。

  岳王台

  位于十八盘以西。这里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方山行辕的遗址。据记载,宋建炎年间,金兵南下侵建康(今南京),因叛将弃城而逃,金兵势不可当。抗金名将岳飞率岳家军退到方山布防阻击金兵。翌年,金兵掳掠北归,岳家军乘胜追击金兵,在方山及秦淮河清水亭、牛首山连续重创金兵。

  马皇后敬香亭

  位于定林寺斜塔西侧。大明建国之初,朱元璋从江北兴兵,从安徽和县渡江经小丹阳、秣陵关、方山攻打南京,攻下南京后,后续人马及家丁也从此驿路赶来南京相会,当一行人走到方山脚下一土墩时,马娘娘临产在此土墩生下太子朱标,此土墩后人称其为“太子墩”。后明朝在南京建都,马皇后每年都要在太子出生之日至方山定林寺敬香。

  宝积庵遗址

  位于方山茶厂南侧。宝积庵是六朝时所建,历史上屡圯屡修,清末时已荒废。不过在方山脚下仍留有遗址,据说,太平天国失败后,忠王李秀成护驾洪秀全家属逃出南京,逃至方山东面湖熟时被湘军打散,忠王李秀成负伤来到当时已废弃的宝积庵藏身,后被砍柴王姓老农发现,报告曾国藩部,忠王李秀成就这样在方山宝积庵被捕。

  海慧寺遗址

  位于山顶。海慧寺是六朝时古寺,该寺历代高僧、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辈出,文革时被毁,上世纪80年代遗址被征用做雷达阵地。现遗址内仅存石龙池、仙人棋座、仙人床、三生石文物古迹。

  洞玄观

  位于方山南麓。相传为三国时期道士葛玄白日飞升处。元至元年间遭兵燹。明洪武年间重建,成化、万历年间重修,有仙翁洗药池、炼丹井、药臼等名胜。民国时,洞玄观废。后来,地质学家用“洞玄观层”为方山的火山岩层命名,著名的“安琪马”和“南京稀古仓鼠”化石,就是在洞玄观层发现的。

  诗人笔下的方山

  明代洪武年间,诗人史谨写下《天印樵歌》一诗,歌咏天印美景。随后,画家郭存仁画《金陵八景图》图卷,收录“天印樵歌”一景。此后,有关金陵胜景的提法,又先后有“金陵十八景”“金陵四十景”“金陵四十八景”等。无论哪种提法,天印山都因山秀水美人杰地灵而当仁不让。而实际上,早从南朝起,诗人们对天印山的赞美就不绝如缕,摘录部分如下:

  邻里相送至方山

  东晋·谢灵运

  只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秦淮 南宋·范成大

  不将行李试问关,谁信江湖道路难。肠断秦淮三百曲,船头终日见方山。

  天印樵歌 明·史谨

  夹路青山拥翠螺,每闻樵唱隔烟萝。暗惊鹤梦穿云杪,细答松声出涧阿。几度半酣扶杖听,有时一曲傍林过。晚来弛担长松下,复和岩前扣角歌。

  天印夕阳 明·史谨

  山形如印阁晴空,翠压秦淮秀所钟。几度登临斜日里,白云红树影重重。

  登方山绝顶明·许谷

  天印山高四望遥,振衣同上兴飘萧。深岩芨草秋仍茂,绝顶清池旱不消。散睇青峦围锦甸,举头苍霭接丹霄。洞中却爱栖真者,不信人间有市朝。

  方山 清·乾隆帝

  方阜常栖隐者流,秦淮经下水悠悠。贺循迎得因张闿,曾几分禆克复谋。

  方山之下九玺台

  五矿地产开发的“五矿九玺台”,位于江宁区弘景大道以南,坐落于方山脚下,尽享方山灵山秀水之美。

  五矿九玺台的“九”,源于“龙生九子”的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个至高无上的数字。五矿九玺台的“玺”,得名于方山别称“天印山”,天印又称玉玺,“玺”便从中而来。九龙拜印的美好传说,与“九玺台”的美好寓意,相得益彰。

  五矿九玺台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在南京继东方龙湖湾、御江金城之后打造的又一传世力作。总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以传统中国人居美学为根基,融合现代别墅空间设计,独创皇家中式建筑风格,依照地块内部高差而建的180-360平方米的独墅、平墅、叠墅等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大手笔对两公里湖岸景观进行改造,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在砌山叠水之中层次分明,既赋江南水乡风韵,又不失皇家庄严气派。

  (原标题:方山,藏着1000万年前的“地球日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 距岛最近30海里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陷死亡之组火拼阿扎小威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10月上海车牌拍卖均价超6.6万元创新高
  • 科技谷歌数据中心探秘(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