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为政”的慈善组织怎能令人信服?

2012年10月22日05:13  山西新闻网

  自2011年6月30日成立以来,贵州省教育厅下属分支机构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遭遇“零捐助”尴尬,发出千余封邀请函无一回应。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忆江表示,希望社会公众不要对公益慈善机构“一棒子打死”,多伸出援助之手,以爱心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蓝天。(10月21日《潇湘晨报》)

  自“郭美美事件”后,公益慈善机构的公信力遭到质疑已是不争的事实,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也被集中暴露出来。这几年,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公益慈善组织达44万个,登记的各类公益基金会达2000余个。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也曾指出,“中国目前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组织不多,有的公益慈善组织在资金筹集和使用上透明度不够,社会公信力偏低。个别基金会热衷于商业运作、甚至出现了营利倾向。”

  显而易见,不断发展壮大的慈善组织和慈善基金会,让“我们究竟该把钱物捐给谁“成为了一个现实的话题。贵州省教育厅下属的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遭遇 “零捐助”尴尬,当然有公益组织公信力遭质疑的因素,但“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慈善组织现状,显然也是关键的原因。

  我们知道,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基会)实施的项目有希望工程、希望医院、保护母亲河、红丝带行动等,涉及教育、环保、文化、卫生等方面,而为更好地推进希望工程事业,1991年5月,贵州省就成立了专门负责贵州希望工程实施管理的机构——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据报道,20多年来,贵州希望工程已累计募集公益资金7.7亿元人民币,援建希望小学1931所(援建数量位居全国青基会系统第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5.5万名,2011年10月,还成立了贵州山区希望工程基金。而贵州省教育厅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也是为了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捐赠,扶持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学校的发展,资助贫困学子。那么,如果人家已经向当地的青基会捐赠了钱物,同时又有另一家同类的基金会也来“邀请”,结果可想而知,人们甚至还会产生不小的怀疑。

  “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慈善组织怎能令人信服、理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时下,各系统、各部门成立的慈善机构越来越多,因为“竞争激烈”,向系统内干部职工强捐、索捐、变相摊派等也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营利倾向,这显然背离了慈善的本意和宗旨。其实,慈善组织的发展应该摆正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数量不断增长,未必是一件大好事,“攥紧拳头”总比“一盘散沙”要有力量和成效,同时更要避免一些同类的基金会“四处出击”,甚至强捐、索捐,这样会使民众对慈善事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先切实解决好“我们究竟该把钱物捐给谁”的问题,才能更加有效地规范公益慈善组织运作、提升其公信力。

  吴杭民(浙江媒体从业者)

  (原标题:“各自为政”的慈善组织怎能令人信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陷死亡之组火拼阿扎小威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数据中心探秘(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