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

2012年10月22日05:39  齐鲁晚报

  主办: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协办: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山东博物馆10月21日,蔡昉做客齐鲁大讲坛。本报记者 王媛 摄报告厅里坐满了听众。本报记者 王媛 摄本报济南10月21日讯(记者 任鹏)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转型有何影响?人口高峰在什么时间点出现?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做客本期齐鲁大讲坛,山东博物馆一楼报告厅出现“爆棚”,不少听众站着听完两个多小时的讲座。

  一开场,蔡昉就说,“经济学应该是和我们的现实密切相关的。希望能和大家聊一聊,假如现在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今天的选择又如何影响今后的10年、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在这一期的齐鲁大讲坛上,蔡昉把讲解视角放到了更为宽广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上,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和今后该如何应对“人口红利”消退之后的经济持续。此外,他还谈到了人口生育变化以及人口高峰到来的时间点这样更为具体的问题。

  虽然这一期齐鲁大讲坛涉及的经济与人口关系的主题相对严肃,但前来听讲座的听众数量远远超出了预料。刚过下午两点,山东博物馆一楼报告厅里就坐满了听众,工作人员不得不在过道上增加了几十把简易椅子,即使如此,还有十几位后来的听众站着听完了讲座。

  齐鲁大讲坛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联合主办,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每月两期,每期邀请一位嘉宾担任主讲。大讲坛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关系密切

  “研究人口有一个简单的诀窍,把人口看作两条倒U字形的曲线。”在蔡昉看来,第一条曲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也可以看作人口生育水平。

  “在经济发展促进人口增长逐渐走到高峰后,还有后边的规律。比较发达的社会都是经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从低生育到高生育,再降下来的过程。”

  蔡昉说,新生儿成年后变成了劳动力,下边就有一个和第一条倒U字曲线时间相差20年的曲线,是和劳动年龄人口相关的。

  “理解人口现象,掌握两条倒U字形曲线就够了,这是人口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原理。现实中的确也是如此,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30多年时间里,我们是从人口红利中获利的。”

  如果把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拆开,能看到哪些因素贡献了多大的比重。蔡昉介绍说,第一是资本的投入,投资贡献率70%。

  “这和人口红利有关系吗?其实也有关系。如果劳动人群去养更多的孩子和老人,负担很重的话,生产资料都被消费了;如果劳动人群负担很轻,就有更多的产品剩下来,形成资本,投入到以后的扩大再生产中,这是和人口红利有关的。”

  “富余劳动力转移改善了资源的配置,我们整个经济增长都和人口这个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人口高峰将在2022年出现

  蔡昉介绍,通过全国平均人口增长水平曲线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降最快的时期是1970年到1980年之间,那时候只是提倡晚婚、生孩子要有间隔,提倡少生。几十年总的来说,生育率下降是一个趋势,不可能再上升。

  “长期处在低生育水平,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过去生得多,这些人逐渐成了劳动力,劳动人口增长得快一些,人口的负担轻一些,劳动人口一直是上升的,给我们带来了人口红利,也支撑了我们经济高速增长。”

  蔡昉说,情况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出现了一些转折点。如果把15岁到59岁作为一个劳动年龄,那么,劳动年龄人口从2010年出现了绝对的下降。同时,人口的抚养负担,就绝对地提高了。更根本性的转折就是劳动力不足。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简单预测,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口的高峰是在2022年,从现在开始只有10年,就达到了人口的最高峰。”蔡昉说,“按照增长比例计算,14亿人口都到不了,只有13.8亿人口。”

  蔡昉表示,这个时间点来得很早,10年以后要经历人口的负增长。

  提防经济政策错误造成欲速则不达

  “过去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靠人口因素而取得增长,人口结构变了,增长因素就会被削弱,因此,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一定会下降。”蔡昉说,“怎么预测未来?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各种投入的可能性,以及生产进步的速度来预测,这就是潜在增长率。”

  蔡昉介绍说,未来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潜在增长率虽然是计算出来的,但和现实增长率差不多。

  蔡昉说,到一定发展阶段上,经济增长减速是必然的。如果未来经济增长真的降得比较低,中国就会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里。那么如何跨越这个阶段,保持经济增长?

  “保持经济增长成为我们一个强烈的愿望,但是各级政府官员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可能引向好的政策,也可以导致犯错误。所以要提防潜在的经济政策错误,它可能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后果,这种倾向要防止。”

  蔡昉说,增长率下降的时候,政府可能采取干预政策,鼓励一大批产业投资优先发展。但政策判断并不一定是对的,因此,很多政策鼓励发展产业,给了很多优惠和补贴,但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产能过剩。

  “提高经济增长率,可以用改善就业环境,加快劳动力转移,提高科技进步率的方式。这样,中国还会迎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蔡昉强调说,“虽然这个经济增长可能略低一点,但却是健康的。”本报记者 任鹏

  (原标题: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 距岛最近30海里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陷死亡之组火拼阿扎小威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10月上海车牌拍卖均价超6.6万元创新高
  • 科技谷歌数据中心探秘(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