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命教育不应回避死亡”

2012年10月22日07: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孩子生命教育不应回避死亡”

王小棉教授。

  本报就小雯雯爱心接力事件采访心理学专家

  今年“六一”节,绝症女孩小雯雯穿上了广州小朋友给她买的公主裙。日前,小雯雯走向生命终点,父母替她作出无偿捐器官和遗体的决定。近日,雯雯的器官移植到多名小朋友身上(见本报10月19日《一条公主裙引发的爱心接力》)。故事感动了很多读者,参与其中的原中大附小的老师和家长表示,这场爱心接力与死亡有关,这帮三年级的孩子会不会感到不安?捐器官话题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冲击?对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心理学教授王小棉。

  文/记者翁淑贤

  “适当死亡教育

  对孩子有好处”

  广州日报:参与爱心接力的小朋友的老师和家长很纠结:该不该跟孩子们讲死亡的话题?特别是曾去医院探望过雯雯的小朋友有时会向妈妈打听雯雯的消息,妈妈该不该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

  王小棉:在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中,死亡教育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我们对孩子们在这方面的教育一向都很缺乏。不仅仅是教育,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也很忌讳提到死亡。

  这些孩子多数已经九岁了,我不认为家长和老师不讲孩子们就不知道。我建议可如实相告,不必刻意隐瞒。其实,让他们适当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从长远来看是很有益的。

  “注意表达技巧

  减少心理冲击”

  广州日报:老师和家长困惑的另一问题是,“死亡”这么一个沉重而深奥的话题,会不会引起孩子们的不安?该如何消除不安和负面的情绪影响?

  王小棉:孩子对死亡容易产生不当的认知,甚至有负面情绪,因此,在跟他们谈到死亡时,应考虑如何减少对他们的心理冲击。我建议老师和家长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谈这个话题,可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说起,让他们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跟自然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一样,是自然规律,同时激发他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另一方面,在谈到死亡时,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尽量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讲。比如,有一本书叫《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是一个生命教育的童话,用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现大自然中生命的历程和轮回。

  “一场超越死亡

  的爱的教育”

  广州日报:爸爸妈妈替雯雯无偿捐器官,跟孩子们讲器官捐赠会不会超出他们的理解和承受范围?

  王小棉:其实这是一场超越死亡的爱的教育。雯雯的父母亲最后替她作出捐器官的选择,既让雯雯的生命在获捐器官的孩子身上得到延续,也让多个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

  至于捐器官,我们的小学教育其实也设置了相关的话题。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就有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老师和家长在适当的时候,只要注意表达的技巧,突出救人的正面意义和价值,孩子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关于爱、死亡和生命的价值,这些话题平时没有合适的切入点,讲起来容易流于空泛。而通过孩子们参与其中的这个爱心接力故事,引导得好会是一场深刻的生命教育。

  (原标题:“孩子生命教育不应回避死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陷死亡之组火拼阿扎小威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数据中心探秘(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