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中国式接孩子” 社会应予更多关注

2012年10月22日08:47  每日甘肃网

  “中国式接孩子”社会应予更多关注

  张玉臻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10月19日,南京华侨路茶坊将这一话题置顶到首页,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跟帖热议。而类似的话题,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中,也都吸引了众多家长吐糟。事实上,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

  (据10月20日《扬子晚报》)

  在记者配有2张照片的报道中,我们看到在南京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门口附近马路上满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其间各种交通工具都有,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小车,把一条宽阔马路塞得满满当当,人流和车流散向各个方向,毫无秩序可言,给城市造成了很大的拥堵,让路人苦不堪言。

  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期间,由于家长们的接送而造成的城市拥堵现象,在国外很少发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式”。在我国,不管是大都市还是在地方小县城,这种现象大都存在,主要发生在小学或幼儿园门前,现在似乎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说中国式过马路,只是一种个人行为方式,那么“中国式接孩子”相比于“中国式过马路”,其原因要复杂得多。

  首先,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谁不疼爱,很多小孩都被家长当小皇帝或者小公主似的捧着。而且,现在小孩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负责照看,他们有条件接送。其次,现在社会环境和以前相比,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存在更多诱惑和不安全因素,让孩子独自上学回家,家长们难以放心。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努力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这涉及千家万户,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整治社会大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减少犯罪活动的发生。教育管理部门应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分配好各地师资力量,平衡各地的教育教学水平,严格实行就近入学。交管部门应维护好城市交通安全,切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学校和家长平时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律和交通安全教育,防范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中国式接孩子”,理应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

  (原标题:【声音】“中国式接孩子” 社会应予更多关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陷死亡之组火拼阿扎小威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数据中心探秘(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