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文化产业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2年10月22日10:01  北方新报 微博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开拓着未来。在我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正在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迈进。为构建首府充满活力、富有效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提供强大动力助推文化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等,占据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制高点。从总体情况看,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涵盖范围广、涉及种类多。截止到2010年,我市有文化企业1339个,从业人员3.12万人,总资产93.6亿元,全年营业收入实现217.4亿元,实现增加值74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全市文化产业无论是从业人员、资产总计还是营业收入总额和增加值均居自治区首位,占全区文化产业GDP的60%以上。按照现在的平均增速估算,到“十二五”末期,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生产总值比重的5%,完全可以实现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深挖节日文化内涵

  我市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展览中心、体育中心等有公益性质的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文化消费习惯。这些院、馆、场、所从各个方面展示着呼和浩特独特的多元民族文化及民族风情。

  为充实旅游文化资源,我市逐步形成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参观为线路,以民族文化、民俗活动、特色餐饮和地方民族风情歌舞等历史文化传统宣传展示为主要内容,以地方特色文化产品旅游为辅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在这些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场馆及街道中尤以昭君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馆、呼和浩特赛马场、大召、五塔寺以及成吉思汗大街、蒙元文化街、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等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成为呼和浩特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名片和窗口。通过这些名片及窗口就能亲身感受到多彩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方文化,感受到呼和浩特的悠久历史。

  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枝繁叶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文化职能部门不断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挖掘和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项目,积极创建地区文化品牌,使其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持久发展。昭君文化节、国际民间艺术节、民族商品交易博览会、草原旅游节以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文化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文化庙会”、呼和浩特文化人才库万人工程等文化品牌活动,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同时为挖掘储备文化人才提供有利平台,成为首府每年文化活动的靓丽风景线和文化品牌项目。目前昭君文化节已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也在2010年被中国文化部授予群众文化活动的最高奖项“群星奖”。

  我市的全国和国际性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数量年均递增20%,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娱乐休闲、旅游购物、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11年各类会展活动较上年增长29%,成交总额突破150亿元。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产业园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立具有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导和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园区作为首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我市在深化和提升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园和大盛魁文化产业创意园为主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品牌的同时,加快重点动漫产业企业对民族原创作品的开发项目,打造以召庙文化为特色,突出旅游文化开发项目的大召文化版块区域,形成与其他文化产业项目的互动互补,进一步使其特色化和规模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首府文化产业迈向新台阶。

  目前我市有不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园相继在呼和浩特开工建设或已投入使用。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按照产业链的经营方式来打造园区建设,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成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记者 苗青

  (原标题:呼和浩特文化产业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陷死亡之组火拼阿扎小威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数据中心探秘(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