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追忆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文化有种饥饿感

2012年10月22日10:48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天津10月22日电 题:被中国学界视为“知己”的俄罗斯人

  中新社记者 田齐

  黑色的背景板,黄色的菊花,以及深远绵长的思绪……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笼罩在一片哀伤的气氛中,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学界同仁汇聚这里,共同追忆世界著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的生平业绩和俄罗斯的汉学传统,为被大家视为“知己”的李福清先生祈福。

  李福清,1932年出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1955年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毕业后到苏联科学院(今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所工作。自1961年发表首部中国文化研究作品至今,50余年潜心钻研,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国民间年画、中俄文化交流史等领域成就卓著。2012年10月3日,李福清因病在莫斯科辞世。

  “他是中国人民真正的知己。我想,用‘不离不弃’这个词不足以描述李福清对中国人民的情怀,也许应该用‘情同手足’来形容这种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在发言中说,大家在这里缅怀他,一方面因为他伟大,另一方面因为他平易近人;他是那样的体贴和关怀着大家,与大家心心相映。无论政治气候有何变化,他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对待中国学术界的态度,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忠贞。

  活动现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深情回顾了和李福清30多年的交往:“他对中国文化有一种饥饿感。每次见到我,他总要先从包里拿出一摞纸,那上面是他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每个问题都问清楚了才罢休。他把所有的稿费都用来买中国的书,背回莫斯科,自己穿的毛衣都破成了穗。”

  冯骥才告诉记者,这场研讨会从去年就开始筹划,并着手编辑出版《李福清中国民间年画论集》和《年画研究》李福清研究专号,想在先生80岁寿辰的时候,给他一个惊喜。

  李福清生前曾作为唯一外籍委员参加了由冯骥才主持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编写《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为了主编这本书,他在3年间跑遍俄罗斯20多个博物馆,翻遍馆藏中国年画珍品,并对这些年画进行了精确的断代、筛选、注释,写下8万字长文研究俄藏中国木版年画。

  冯骥才说,“汉学家的意义是,在你急着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中国文化拿过去了。”他希望年轻学者继往开来,为加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努力。

  李福清为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李福清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2010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莫斯科向他颁发了“中国语言文化贡献奖”。(完)

  (原标题:冯骥才追忆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文化有种饥饿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陷死亡之组火拼阿扎小威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揭开数据中心神秘面纱 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中国式接送”引热议 17岁孩子仍被接送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