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救国”的当下意义

2012年10月22日12:59  新闻晚报

  采访结束后,严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画传,书名是《博学厚德 完美人生》。我觉得,严老的一生,完全当得起这八个字。而在他近乎完美的人生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个片段,是当年他在听说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毅然解除与美国高校的博士后合约,回到了祖国。事实上,这也是当时一大批海外华人的共同举动,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这些科学家的名字无需过多列举。

  美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要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严东生的回答或许代表了那一代人的心声:“当时是国难当头,我们读书是为了救国。抗日战争打了那么长时间,当我们听说新中国将要成立,心里就有一个念头:要尽快回国参与建设,让中华民族走上复兴的道路。 ”

  严老的这番话语,深深感染了我。因为如今,我们似乎已对一种“人生规划”司空见惯,那就是去欧美留学,毕业后在那里找到工作,随后成家立业……当然,无须对这种人生选择加以指责,因为就像严老说的,现在的情况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不同,现在我们身处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中,来去自由。

  然而,笔者想说的是,如今的中国年轻人很有必要回顾解放前海外留学生的经历,去体悟、品味那一代人的精神和信仰。与那个年代不同,现在没有硝烟弥漫,国难当头,但“读书救国”仍具有当下的意义。因为在“读书救国”这个理想中,个人与祖国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只有将个人的行动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维系,我们才能冲破一己之私的窠臼,去实现更宏大的生命价值。

  时下,不少人嗟叹:很多中国人没有信仰。那么,就让我们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去重温严东生那一代老科学家的人生历程吧。爱国主义,不能停留在义愤填膺的口号上;爱国主义,更不能等同于违法乱纪的“打砸抢”;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在行动中,而行动的根源,是我们对个体与祖国“实体性关系”的信仰。

  如果你是一个海外留学生,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否会回来呢?

  (原标题:“读书救国”的当下意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中超奇景!两队争冠六队争亚冠七队保级
  • 娱乐潘粤明声明称遭污蔑 董洁情变首亮相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揭开数据中心神秘面纱 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中国式接送”引热议 17岁孩子仍被接送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