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还是找新闻联播的好?

2012年10月22日12:59  新闻晚报

  □邓子庆

  今年8月,家住桂林的老人周月英失踪。随后,周老太的四个儿子找来四辆车,贴上周老太的照片和寻人启事。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寻找,但目前尚未找到。 10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这则新闻。次日,桂林警方出动大量干警,在全市12县5区开展地毯式搜寻。

  桂林老人走失后当地警方花大力气帮忙搜寻,这既是好事、实事,也是警方的分内之事。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此举却遭到不少网友质疑:有人说如此兴师动众地找人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也有人质疑为何非得在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后才能高度重视。

  在笔者看来,浪费公共资源之说站不住脚。寻找失踪人口问题本是警方分内之事,如果说因为害怕浪费公共资源而无所作为,显然是不负责;再说,公民失踪可谓人命关天,如果连公民的生命权都不高度重视,那公共资源该用在哪里才会更令人信服?桂林全警出动为公民寻找走失的亲人,本身并无不当之处,倒是此举出现在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之后这一细节,值得玩味。

  在我们身边,公民因各种原因失踪并不少见。这从贴在很多城市大街小巷“牛皮癣”般的寻人启事里,便可见一斑。但又有几则“寻人启事”能登上新闻联播?又有几个失踪公民有幸引起全警出动?事实上,新闻联播最近开“寻人启事”之先例,桂林全警出动寻找一个走失的老人,何尝又不是“史无前例”?难怪不少网友发问,那些没有上新闻联播的失踪人口该怎么办?他们难道就配不上警方全力搜寻吗?这都值得反思。

  得提醒的是,新闻联播作为一个全国性新闻节目,其利用传播的力量寻找哪位失踪的公民抑或帮助民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有其自主甄别和拿捏的自由。而警方在面对公民失踪问题上,却并无选择性执法权。说白了,不管是上了新闻联播的 “寻人启事”,还是至今流落大街小巷的 “寻人启事”,警方都应该、也必须高度重视,而且须按轻重缓急来平等对待。换言之,在寻找失踪人口问题上,出于人力、财力等限制,不能一发现有公民走失就全警上阵,这可以理解,但掌握公共资源者将原本该平等对待的服务对象人为地区别开来——对待身份相对特殊的公民不惜动用一切公共资源,而普通民众则难以享受这样的待遇。这种落差,无疑是舆论诟病的根本所在。

  事实上,桂林全警出动找人无意间印证了一种怪相,即很多问题不引起广泛关注或上级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就很难“在所不惜”。前不久,香港知名导演许鞍华手提包在某地被盗后,经“局长亲自过问”,几个小时后即被找回;再远一点,一位日本友人自行车在某地被偷后,因“全警出动”而迅速破案。

  说到底,全警出动帮忙办事非但难以给公众一种温馨感,反而遭受一片酸溜溜的“吐槽”,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担心公权力对服务对象的选择性对待——它可能在解决个别问题上十分奏效,但终究是无益于从制度上、常态上平等地解决公民维权问题。如今,警方的表现很容易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找人还是找新闻联播的好。

  (原标题:找人还是找新闻联播的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中超奇景!两队争冠六队争亚冠七队保级
  • 娱乐潘粤明声明称遭污蔑 董洁情变首亮相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揭开数据中心神秘面纱 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中国式接送”引热议 17岁孩子仍被接送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