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代都是水厂人

2012年10月22日12:59  新闻晚报

  □文 李胜南 摄影 任国强

  江浦路157弄,高门楼,大门洞,进去是一面掏了个月亮门的影壁墙,走进月亮门,里面豁然开朗,五幢石库门式样的小楼一顺排开,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有的还留着原装的花窗玻璃。这里就是鼎鼎大名的上水公房。

  徐培华:“七间头”其实有八间

  上水公房,据说,原来门楣上写着“上水职工宿舍”,最初住户都是杨树浦水厂的人。徐培华,今年56岁,从出生起就住在上水公房。 “我们家解放前就住这里了,我爷爷就是杨树浦水厂的。 ”现在水厂建筑外墙上写着始建于1921年,但徐培华记得,小时候他看到过工厂门垛上写着“1917”年的字样。 “这个水厂是英国人造的,我爷爷那时候是‘拿摩温’,也就是车间主任。 ”“我们这排朝着江浦路的房子叫‘七间头’,实际上有八间,为什么呢,据说是日本人占领上海之后,专门为一个汉奸造了一间房,不过大家叫习惯了,还是叫‘七间头’。 ”说起上水公房的故事,徐培华滔滔不绝。

  “本来,整个173号都是我爷爷的,用银洋钿顶下来的。过去,房费是交给自来水厂的,后来改交房管所了。 ”徐培华说,“那时候,自来水厂有专门的绿化组,我们院子中间有一棵玉兰树,房子后面是篮球场。这里共有五幢老房子,靠西面的两幢两层楼是上世纪20年代造的,用的是木头窗,后面造的三幢三层楼是钢窗的,落地钢窗。我们小时候,院子的围墙也是一个墙垛一个墙垛的,像城堡一样。 ”

  徐培华说,“我爸爸后来也进了自来水厂当工人。我叔叔也是,他在自来水厂上班的工号是00001,后来堂兄顶替进去,工号还是00001。我小时候到自来水厂里玩,看见一望无际都是方口的大井,下面铺着黄沙和卵石,应该是过滤用的。现在,厂里面很多地方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了,还建了展示馆。 ”

  徐培华1975年分到崇明农场,1988年回城,进了华光啤酒厂,去年12月份买断工龄。徐培华笑着说,干了37年,失业了。徐培华感叹,以前,杨树浦路沿线有多少厂啊,造纸厂、丝绸厂、毛条厂、毛纺厂、肥皂厂、煤气厂……从提篮桥过来,一路都是厂,现在这些厂关的关,搬的搬。徐培华所在的华光啤酒厂,也搬到了枫泾,因为上班太远,徐培华才买断工龄回家。

  杨阿姨:上水公房人的自豪

  说话间,一个姓杨的阿姨,拎着痰盂罐走过。她告诉我们,这里本来是单身工人住的宿舍,一人一层,分前客堂、后客堂、亭子间、灶披间,一层40个平方米,下面有天井,楼上有阳台。后来单身工人结婚成家,孩子大了,一家住一间,就成了72家房客。 “我公公人实在,把亭子间交了,现在我们亭子间里住着后来分进来的一户,一家人就挤在八九个平方米的房子里。 ”

  “我公公是在水厂‘铜匠间’里工作的,因为懂技术,所以工资高。解放初的时候,他工资就有150多元。那时候,住在上水公房里的人,老婆都不用上班的,家里有钱请保姆,老婆还能去外面看戏。上水公房里的主妇去菜场,人家都叫太太的。我们院子里,除了上水公房,还有‘罗宋公房’,是给水厂的高级职工住的,解放前就有煤气、浴缸、抽水马桶,条件非常好。那时候,看一个人住哪,就知道他在厂里是什么级别。 ”

  杨阿姨补充说,“以前,我们杨树浦路的门口是有警卫的,住在公房里的人,亲戚都不能带进来住的,如果有人来访,警卫要问清楚找谁才放进来。 ”言语里透着自豪。

  (原标题:我们三代都是水厂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中超奇景!两队争冠六队争亚冠七队保级
  • 娱乐潘粤明声明称遭污蔑 董洁情变首亮相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揭开数据中心神秘面纱 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中国式接送”引热议 17岁孩子仍被接送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