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杨树浦

2012年10月22日12:59  新闻晚报

  □文\摄影 任国强

  我对杨树浦路的了解还是 30年前,那时刚刚从学校毕业找了份临时工作。上班的地方就是上海造船厂浦东厂区,每天要从杨树浦路的浦西分厂摆渡到浦东厂区。那个年代的大杨浦是灰蒙蒙的,杨树浦路沿线都是国营大厂,林立的烟囱不断地冒着呛人的黑烟。而马路上跑得飞快的是运货的大卡车还有塞得满满的“巨龙”车。每天早上上班时间,杨树浦路上自行车是黑压压一片,汽车喇叭声自行车铃声嘈杂一片。这就是对杨树浦路最早的印象。

  一晃30年过去了,再次走在似乎已经被世人冷落的杨树浦路上,不见了跨街的粗细管道、不见了纺织女工的身影,而多了头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地铁四号线杨树浦路站算是杨树浦路最热闹的路段,而一过大连路向东连片的梧桐树遮盖着杨树浦路,除了还在生产的上海船厂和热火朝天建设中的渔人码头外,沿黄浦江的一些老工厂几乎都被围墙包围,除年代久远的保留建筑,其他都夷为平地了。在广德路靠近黄浦江一段围墙,隔着锈迹斑斑的铁丝网窗户望过去,曾经亚洲最大电器工厂,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灯泡、第一根电线的诞生地已是杂草丛生,伫立于废墟中的厂房遗址在乍起的秋风中,更显萧瑟。

  站在一处高楼上望下去,最让我惊讶的是高高的山墙红红的屋顶、老虎天窗、老弄堂远比现代的高楼多得多,而这些上世纪 20年代建造的石窟门建筑和别墅洋房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福宁路99弄2-109号,正是夏衍先生在《包身工》中所描写的东洋纱厂工人住房的原址。曾经被冷落而得以幸存的“润玉里”、“存和里”、“潜庐”等老弄堂里生活的居民,大多数是大杨浦的产业工人,他们依然保留着老上海人的弄堂生活方式。不管你走在那一条弄堂里,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海派弄堂气息,老人们大多是静静地坐在竹椅上,睡眼朦胧地摇着扇子,主妇们围在一起谈论着哪家的姑娘买了个名牌包、谁谁的衣服老时髦的. . .

  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斑驳地投射在沉睡中的老厂房上,而与其鲜明对比的是一街之隔,依然平静生活令人百看不厌的老弄堂。老工厂早已不在,但当年厂子里发的如今已经掉了瓷的搪瓷脸盆、搪瓷茶缸还在一些居民家中使用舍不得扔掉。

  (原标题:印象杨树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中超奇景!两队争冠六队争亚冠七队保级
  • 娱乐潘粤明声明称遭污蔑 董洁情变首亮相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揭开数据中心神秘面纱 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中国式接送”引热议 17岁孩子仍被接送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