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农水”浇出“大产业”

2012年10月22日16:03  中国广播网 微博

  

  新修建的混凝土水渠把灌溉水送到田间地头(中广网记者刘涛摄)

陕西:“小农水”浇出“大产业”涛摄)

陕西:“小农水”浇出“大产业”

  现在,只需一按电钮,清水自然来(中广网记者刘涛摄)

  中广网西安10月22日消息(记者刘涛)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具有悠久的历史。2009年以来,陕西抓住国家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大好机遇,在全省打响了“小农水”建设的攻坚战,用“小农水”浇灌出了“大产业”。

  在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办石家村的村头,一条长长的混凝土水渠把各家各户的麦田连结在了一起。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孙稳堂说,现在这新渠可比过去的土渠强多了,“跑冒滴漏”再也不见了,大大缩短了浇地的时间,既省水又省电。“像现在三亩地就浇两、三个钟头就可以了,以前要浇五、六个钟头呢。因为土渠渗水,起码三分之一的水都渗到渠里面去了。”

  孙稳堂家所在的村子地处渭河北岸,处在陕西泾惠灌区和交口灌区的夹缝地带,两头不靠,只能指望着分布在田间地头的小渠道灌溉。但由于年久失修,过去的老渠、土渠很多被填,有的地里几乎没渠。农民只好推上架子车,拉上水龙带给地里浇水。经过两年来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临潼区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村庄改善了灌溉条件,农民们再也不用发愁灌溉的事了。临潼水务局小农水监管处现场负责人刘恩宏说,在小型泵站、水源井、暗管输水工程上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它们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拿暗管输水工程来说,它全部的管道是地埋式的,不用水龙带。原来浇地可能三、四个人浇一亩地,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只需要控制开关就行,节省了劳力,效益非常明显。

  2009年以来,陕西已经有66个区县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中省财政累计投资14.99亿元,建设小渠道6394公里,建设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机井、小水窖等“五小”水源工程1.8万处。这让陕西每年可以增产粮食523.4万吨,给全省的粮食安全生产上了一把“放心锁”;同时,也激活了以苹果、猕猴桃、红枣、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新增经济作物产值近4亿元。陕西省水利厅机电排灌站工程师董兴林表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是一家一户农民能解决的问题。国家集中投入资金进行“小农水”建设,把这些多年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解决了田间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农业生产夯实了水利硬件基础。

  (原标题:陕西:“小农水”浇出“大产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日副首相承认中日在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
  • 体育中超奇景!两队争冠六队争亚冠七队保级
  • 娱乐潘粤明声明称遭污蔑 董洁情变首亮相
  • 财经光明鲜奶5个月曝出6次质量问题
  • 科技谷歌揭开数据中心神秘面纱 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中国式接送”引热议 17岁孩子仍被接送
  • 育儿奶奶买早点妈妈睡着新生儿险被抱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