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越过越甜蜜——泽州大泉河村发展“一村一品”纪实

2012年10月29日09:27  山西新闻网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10月23日,记者驱车来到泽州县大泉河村。

  站在村口的山坡上远远望去,一座青砖大院坐落在村中心,周围是一排排红色的二层小楼,丰收的玉米整齐地堆砌成一座座粗大的金色立柱。村边的田野里,醒目地矗立着若干日光大棚。

  记者信步走进一座大棚,里面是一排排今年新栽植的桑树,几个村民正在为大棚加盖过冬的防冻材料。另一座大棚内,村民秦海贵正在浇水润土,他一边忙碌,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养蚕的季节已过了,大棚闲着也是闲着,准备在里面种食用菌。”

  据老秦讲,他今年按传统的养蚕方式养了四张蚕,一年收入了6000多元。“明年用上养殖大棚,一棚就能养十张,到时收入就更可观了。”当记者问到销路时。他爽朗地回答:“大队干部都找好负责销售的合作社了,我们不用发愁。”

  随后,记者来到村党支部、村委会大院。村党支部书记秦海生介绍说,蚕桑业是大泉河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1980年,还曾代表晋城参加过华北养蚕座谈会,是全省的养蚕先进村。为了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民增收,让村里百姓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并召开村民代表会,最终决定把栽桑养蚕这个传统行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

  秦海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种一亩地仅能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1户承包10亩地,建一个棚,春秋各养10张蚕,1张蚕平均可收入1800元—2000元,一年下来可收入4万元左右。晋城市科技局又为我们提供了大棚食用菌养殖技术,秋蚕结束后,养殖食用菌,1个棚又可收入1—2万元。总体下来,保守地说一家一年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

  看得出,这位大泉河的当家人对大泉河今后美好的日子充满信心。

  据了解,该村通过土地合理流转的经营机制,今年新建桑园300亩,新建田间固定养蚕大棚25栋,田间流动养蚕棚10栋,小蚕共育棚10栋;铺设了4000米节水管道,完善了节水灌溉配套设施,修建了5000立方米和3000立方米两个水池;60万吨新型自动化烘茧站工程建设进度已经过半。到“十二五”末,全村养蚕将达到1500张,预计养蚕收入约270万元,人均可增收6500元。

  如今,赶在转型发展的好时期,领导干部带头寻发展路子,大泉河的“水”活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日子也越来越甜了。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生 李雪 通讯员 刘国亮

  (原标题:好日子越过越甜蜜——泽州大泉河村发展“一村一品”纪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收入分配改革重要内容因垄断业反对夭折
  • 体育英超-越位球制胜 曼联3-2客胜9人切尔西
  • 娱乐大学生齐跳《江南style》致舞台坍塌(图)
  • 财经王石离婚传言盛传网络 新欢为甄嬛传演员
  • 科技苹果已屏蔽Siri涉黄信息
  • 博客中国太太:外国男人娶我一点都不亏
  • 读书“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哪十位影响力最大
  • 教育业内人谈大学排行:部分高校花钱买名次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