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荒芜上崛起亚洲最大肉联厂

2013年01月27日06:50  荆楚网-楚天金报 微博

  楚天金报讯 图为:李标老人回忆往事当年

  图为:风雨中矗立半个世纪的武汉肉联大楼

  □本报记者张新雄

  【人物名片】

  李标

  88岁,1955年到武汉肉联厂工作,曾任厂长。风雨半个世纪,全程见证了武汉肉联厂的成长、辉煌、没落及重组再生。至今还住在武汉肉联厂老厂区旧址之上,表示“将来死也要死在肉联”。

  走进老武汉肉联厂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幢黄色主体建筑。这座带着浓郁苏式风格的建筑,虽然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壮实、宏伟,去年还被评为武汉市29处工业遗产之一。

  1955年,武汉肉联厂还未完全建成,李标就到这里工作。此后半个多世纪里,他与武汉肉联厂长相厮守,从未中断。人到晚年,他本来有机会搬离武汉肉联厂的老厂区到市中心居住,但他选择了留下——对武汉肉联厂太有感情。

  年近九旬的李标步伐虽然有些迟缓,但思路依然清晰。往事并不如烟,1月22日,在他有些浓厚的山西口音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他眼中的武汉肉联厂。

  选址

  京广铁路从厂区中穿过

  长江畔兴建最大肉联厂

  在汉口沿着宽阔的解放大道一路东行,到堤角再往前走几百米,就是闻名半个世纪的“武汉肉类联合厂”。稍微年长的武汉人,几乎都知道它的所在。

  武汉肉联厂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初,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兴建的。该厂总体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京广铁路从厂区中心穿过,厂区内有铁路专用线和专用铁道与京广线接轨;厂区紧靠长江航道,建有专用码头。

  1953年前苏联专家勘查厂址时,特意选在武汉长江下游江段——位于武汉城区取水口的下游,以避免污染。该厂区北依张公堤,东北临朱家河,东南滨长江,与武钢隔江相望。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大量外汇换取建设物资。中南地区产猪占全国的1/3,武汉水陆交通便利,调集毛猪和出口冻肉都非常方便。因此,中央决定在武汉兴建国内第一家规模最大的肉类联合加工企业。

  李标是山西平遥人,早年参加革命,1950年南下调中南区食品出口公司工作。1955年,到武汉肉联厂工作。“因为在一个系统内,加上有工作关系,到武汉肉联厂工作前,对它并不陌生。”他说。“加工用的生猪来自全国各地,要求建厂的地方水陆路都要非常方便,在综合考虑交通、环保、城市发展等因素后,就选择了堤角、丹水池一带。”李标回忆,建厂时当地还是一片荒芜。

  建厂

  苏联专家两度来汉

  援助建设历经六年激情岁月

  “背起行李,离开楼房里的办公室,来到堤角一看,堤外空荡荡一大片沙地,那就是未来的工厂。周围没有一间建筑可以住人。找了好一会,只见堤内有间防汛时留下的芦苇棚,透风漏雨,破旧不堪,只好先住下再说。天黑下来,用线做芯,点上油灯商量工作。”参与肉联厂筹建的一位老同志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

  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有工作人员请求江岸区组织义务劳动支援重点建设。“一千多人斗志昂扬来到工地,歌声此起彼复。”一名老职工回忆。

  李标介绍,施工期间,前苏联曾两度派专家来汉帮助。其中一次是处理土建安装中的技术问题;另一次是制冷调试中,派来专家解决氨压缩机的故障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从1952年冬开始筹建,到1958年全面建成投产,前后历时六年。”李标说,国家当时准备在武汉和重庆各建一个肉联厂,设备都运到重庆,但因种种原因,“重庆的没有建成”。

  辉煌

  武汉对外四大家族之一

  两百多批外宾来厂参观

  作为前苏联援建的重大项目,武汉肉联厂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1957年5月,武汉肉联厂还未全面建成,就吸引了一个有22人的朝鲜代表团访问……从1957年至1985年的28年间,武汉肉联厂先后接待了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210余批外宾。

  来访的外宾中,有许多国际知名人士和政界要人,如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等。“当时来参观的客人络绎不绝,几乎每天都有——有的白天来,有的晚上来。”李标说,武汉肉联厂与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一起,并称为武汉对外的“四大家族”。为完成接待工作,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接待小组。

  对于大家慕名前来参观的原因,李标解释:一是武汉肉联厂技术先进,掀起了一场“屠宰革命”——一改过去数千年的手工屠宰为流水线屠宰;规模在国内乃至亚洲都属最大,尤其是5层楼高的立体厂房十分壮观。在繁盛时期,武汉肉联厂平均一天可以屠宰万余头猪。“建厂初期,武汉肉联厂生产的白条肉八成用于出口,产品远销前苏联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月出口的产品有5-7个火车皮,合计千吨左右。”李标还介绍,当时出口的猪肉均用洁净的棉布包裹,非常卫生。

  转型

  市场放开后一度陷入困境

  屠宰工厂变冷链仓储企业

  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那他的前半生(1958年至1985年)无疑是他最为辉煌的一段时光——这期间,冷冻猪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在全国商业系统内屡获嘉奖。

  但是,1984年生猪市场放开后,武汉肉联厂的日子不好过起来。“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由于对改革的思想准备不足,适应能力不强,工作也没有理顺,效益并不理想。”李标说。

  1992年,肉食品经营市场全面放开,武汉肉联厂开始陷入困境,连续10年出现巨额亏损。1998年,武汉肉联厂被武汉市政府列为全市20家特困企业之一。

  武汉肉联厂的老职工分析原因时说,厂里之前只管屠宰,不管销售——主要由武汉市食品公司来计划采购,市场放开之后,一时难以适应市场。“‘一把刀,一口锅’就可以杀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名老职工说。

  2002年,由武汉肉联厂改制而成的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确定以冷储为主业。起初,武汉肉联想搞老本行——屠宰加工,但当时武汉定点屠宰厂有8家,中粮、双汇、金锣等大公司纷纷在汉建基地;考察沿海后,发现以低温冷库为基础的冷链物流产业蕴藏商机,武汉肉联在这方面有难得的资源优势。

  2004年2005年左右,肉联厂就已不再做屠宰工作。2007年,武汉肉联与武汉万吨冷储进行战略重组,组建新的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一流的冷链物流企业。现在,武汉肉联厂内冷库成为等许多知名食品品牌的仓储基地。“武汉肉联厂已从当初的一家生产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从一家传统企业转型为一家现代企业。”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有关人士提醒,很多市民包括一些老职工都以为武汉肉联厂“垮了”,其实它依然健在。

  【武汉肉联大事记】

  1952年

  开始筹建

  1954年

  向前苏联出口第一批冻肉产品

  1958年

  新厂建成投产

  1964年

  商业部召开现场会议,向全国推广武汉肉联厂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经验

  1979年

  宰猪15785头,创建厂以来日宰生猪最高纪录

  1985年

  全省取消生猪派购,猪价放开,该厂与省内外食品公司开始签订生猪采购合同,协商价格

  1992年

  肉食品经营市场全面放开,此后10年连续出现巨额亏损

  1998年

  屠宰加工线停了下来,被武汉市政府列为全市20家特困企业之一

  2000年

  武汉肉联被武汉商贸控股集团“收编”

  2002年

  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以冷储为主业

  2007年

  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与武汉万吨冷储有限公司宣布联合重组,成立新的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

  (原标题:一片荒芜上崛起亚洲最大肉联厂)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体育澳网-李娜两度扭伤脚踝遭逆转 无缘冠军
  • 娱乐周星驰两会首秀迟到频致歉 同行不满
  • 财经国企建言外储注资助其出海 称合情合理
  • 科技苹果股价周五再跌2% 市值排名落至第二
  • 博客赵红霞色诱重庆要员床戏幕后有武戏
  • 读书国民性与民主制度的纠结:骄傲的印度
  • 教育留学投资十几万 海归回国做保安引争议
  • 育儿新西兰牛奶发现有毒物质或打击乳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