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引发“二月革命”,导致俄国君主制结束。克伦斯基组织起了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爆发。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
如果要简单地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的关系的话,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就了十月革命,成就了布尔什维克。
俄国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俄国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发展环境之中。一方面是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急剧动荡。
就工业而言,俄国重工业发展的速度尤快。随着工业的发展,大资产阶级开始形成。而工人阶级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半,达到了1800万人。
俄国的农业在1914年前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在发展,粮食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到1913年,俄国的人口为世界的8%,而提供世界所需粮食的25%。
工农业的发展促使俄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在俄国沙皇统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贵族阶层分裂成沙皇周围的精英贵族和在农民大规模毁坏地主庄园中日趋败落的领地贵族;农民和小市民中分裂出愈益涌向城市的工人;在贵族、农民、小市民和工人中分裂成富人、中产和穷人的社会等级;在知识分子中分裂成右派、自由派、中间派和左派。
一切权力归沙皇,全国全民听命于君主专制的状况到了必须改变的关键时刻。沙皇的亲臣分裂成了两大派,一派尽力要维护传统的君主专制,其解决危机的办法就是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势力范围(利益和市场);而另一派则主张从君主专制改变为君主立宪制度、从沙皇独裁到依附于沙皇的“人民代议制”杜马的政治改革。沙皇本人支持第一种意见,于是,积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成了俄国寻求解决国内诸种矛盾的积极途径。尽管俄国民众的民族差异很大,信仰也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沙皇的臣民。这个因素是严重影响沙皇俄国未能进行彻底政治改革的一个重大原因。
政治改革的动荡是革命的催化剂
但是,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争夺却是连遭失败。首先是俄国士兵大量伤亡。到1915年,农村中半数的劳动力被征召入伍,上了与德国打仗的战场。其次是,弹药几乎耗尽,一切军需物资缺乏供应。再次是,燃料、金属、粮食严重短缺,战前工业的蓬勃高涨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毁于一旦,国家的经济状况严重恶化。第四,在德国进攻,俄军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俄罗斯帝国失去了波兰、加尼西亚、波罗的海和白俄罗斯的部分地区。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尼古拉二世实际上把管理国家和指挥作战的权力交给了受拉斯普廷神父所控制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大臣们都跑去向她报告事态的发展情况。这种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一个德国女人的皇后手中的实际局面使沙皇君主政体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
俄罗斯农民极少关心国家大事,不知道为什么要当兵,要跑到遥远的国外去打仗。而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农业发展停滞,随之而来的是饥荒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工业生产的战争化破坏了俄国工业发展的高涨劲头,大资产阶级对战争的支持使得他们在政府和经济领域中的力量大增,这促使了沙皇政府危机的加深。
所以这一切都注定了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和平、土地与面包——对所有政党的同等机遇
此时,民众反战情绪的高涨,工人罢工运动的政治化和激烈化,包括国家杜马在内的整个俄国都在从事不同的活动以表示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否定与反对。无论是革命意识,还是革命危机都不是社会革命党人的专利。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时“革命”的含义还停留在“和平、土地、面包”这6个字上。不同的政党都面临着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那就是如何解决“和平、土地与面包”的问题。
所以,这时各派政治力量、各个政党都打起了“和平、土地与面包”的旗子,布尔什维克高举这面旗子,并着手实际上去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讲,这种革命危机是由于俄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所造成。
尼古拉二世对革命运动坚持镇压政策。镇压愈是强烈,革命运动愈是高涨和不可阻挡。革命党派的不信任政府,曾是沙皇政府支柱的贵族的不信任政府,农民的不信任政府,最后是军队的不信任政府,这是一种不可克服和消除的危机。
来自农村、农民的士兵和水兵不想再打仗,渴望有自己的土地并能回归故园过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沙皇专制制度培养了掘墓人,为革命运动准备了精英和核心力量。
所以,在十月的夺权中,士兵和水兵成为不可或缺的主力不是平白无故的。
一战成就了布尔什维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资产阶级结束帝制提供了机遇。1917年“二月革命”的结果是尼古拉二世在革命运动的强力下宣布“退位”,这也同时标志着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向议会立宪民主政体改革的彻底失败。但是,临时政府并没有解决“和平、土地与面包”问题。
随后,布尔什维克的十月革命把权力从临时政府手中夺过来,自己掌权,成立“清一色社会主义政府”。1917年10月25日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所宣布的第一项重大措施,就是按照社会革命党人的纲领来解决土地问题。农民的无知和对当政者的漠不关心是导致十月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列宁曾经这样承认过:“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各先进国家,不可能像革命在尼古拉和拉斯普廷统治的国家那么容易开始,在这个国家里,大部分居民对于俄国边疆上居住的是些什么民族,俄国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毫不关心的。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开始革命是很容易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十月革命夺权的胜利就在于布尔什维克能及时地、勇敢地掌握了这一时机。
列宁还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俄国革命只是利用了国际帝国主义的暂时故障,因为向我们冲来的机车暂时抛了锚,它本来一定会像火车碾碎独轮车那样把我们碾得粉碎,可是它抛了锚,原因是两个强盗集团发生了冲突。”
闻一(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
【推荐图书】
雅科夫列夫 《雾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闻一 《十月革命》 广东人民出版社
姚海 《俄国革命》 人民出版社
(原标题:一战在俄国 成全了十月革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