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

2014年06月28日02:40  新京报 收藏本文

  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1918年11月,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第二帝国瓦解,一战以德奥同盟国集团失败告终。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对德国民众来说,战败显得有些突然,在急于寻找失败借口的军政人物鼓吹下,“背后一刀”阴谋论诞生,并在未来对“反犹太主义”推波助澜。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使德国民众反感,以至于他们对和约缔结后诞生的魏玛共和国始终心存不满。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上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令背负赔偿压力的德国经济被重创,社会矛盾突显,这一切,为纳粹主义集权政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2010年10月3日是两德宣布统一的二十周年纪念日。除此以外,这一天在德国历史上还有一层不多为人知的意义:根据德意志联邦财政部的报告,截至这一天,德国完全还清了凡尔赛和约中签订的战败赔偿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2年后,这场战争给德国带来的后续影响,至少在财政上,才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不仅仅是战争结束后的十年二十年。它足足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因此,德国历史界将它公认为“20世纪的原始性灾难”(the great seminal catastrophe of this century,美国学者乔治·凯南语)。尤其在德国,一战的结束,成了另一场更大的灾难的开始。

  作为遮羞布的“背后一刀说”

  1918年9月底,德军最高陆军指挥(Oberste Heeresleitung,简称OHL)向政府提交的关于考虑停火协议的建议在德国国内引发了轰动。美国提出的停火协议中要求德国的“民主化”。为能与美国达成协议,德国最高陆军指挥要求政府修改宪法,并让社会民主党(简称SPD)参与政府决议。11月,德国爆发革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瓦解。

  然而就在同年3月,德国才与年轻的苏联政府签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Friedensvertrag von Brest-Litowsk),可以算取得了东线的胜利。从东线退下20万德国士兵成了西线战场有力后援,对身处后方的普通民众而言,这似乎昭示着德国全胜。这时却突然宣布投降了?

  于是,“背后一刀”的传说流传开来:德国军队在战场上压根没有输,之所以宣布停火完全是由于后方的政治人士,最主要的是社会民主人士的出卖。支持这一谣传的包括当时的德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以及将军埃里希·鲁登道夫。当然,1918年的德国军队早已人心涣散,共计七十多万名士兵在没有获得任何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走上了缴枪回家的路。战败其实已成定局,所谓“背后一刀”只是德国政客们耍的阴谋论而已。

  后来,德国战败又被归咎于犹太人的破坏,“背后一刀”阴谋论又为反犹主义及纳粹上台推波助澜。

  战争反思仅限于“不使用毒气”

  本就不相信自己军队战败的德国人民对于德国政府作为战败国被迫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可想而知。右派人士打心底抵制新生的魏玛共和国,就因为它多少是战胜国对德国作为战败国所提要求的产物,不够纯正的“德意志”。而左派人士则因十一月革命后社会大局未变而大失所望。社会民主人士与共产主义者在多个政治方面的分道扬镳导致了工人运动的声势渐衰。在魏玛共和国最初几年间,人们在德国政界看到的,是战争中遗留下的暴力。直到“黄金的1920年代”(Goldene 20er)中期,究竟是民主主义还是极端国家主义会在德国的土地上蓬勃发展,都还难见分晓。而此后掌控德国国家命运十二年之久的那个人——阿道夫·希特勒,也曾经历过一战的洗礼。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时,希特勒也与许多当时的欧洲人一样热血沸腾了。虽然当时仍持奥地利国籍,但他在慕尼黑自愿报名参军,亢奋地表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上天的恩赐”。此后,他在《我的奋斗》中所描写因自己能够服务、效忠于德国,为德国而战的亢奋,是书中为数不多的符合事实的描述之一。

  这场人类历史上首场高度机械化的世界战争给通讯兵希特勒留下的,也是多数幸存士兵共有的心理阴影。1915年,德军首次在战场上置国际公约于不顾,使用了毒气弹。很快,其他军队也以此进行反击。化学战进行到最白热化的时期,战场上所有炮弹中的三分之一都是充有毒气的,整个一战中因毒气中毒死亡的士兵多达10万,伤者近120万。1918年10月15日,希特勒在比利时南部城市韦尔菲克(Wervicq)附近执行任务时也被芥子气毒伤,导致了短暂性失明。这也是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至少在战场前线不曾使用这一高杀伤性武器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不留情的战争”一直在酝酿

  1939年的德国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备阶段。此时的大多德国人失去了1914年一战前的激昂情绪。25年前的男女老少在他们对于战争的渴望终于被实现时所爆发出的欢呼已不再,只还有孩子们冲着满载士兵出城的列车挥手。而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们对于这新一轮战争的态度却成两极:一部分人在经历了战争有可能带予人类的创伤后成了和平主义者,发起了和平主义运动,呼吁停止战争;而另一部分人则大声呼喊道:“新一轮的战争,我们要打得更猛,更迅速,更不留情!”这一部分人中,也包括希特勒。

  一战中,德英海军在北海上的海战导致了德国海上物资运输的瘫痪。德国短缺的物资中的三分之二被统一分配至前线,只有三分之一分配给国内的平民。伴随着德国严冬一起降临的,是饥荒和传染病。据估算,德国在一战中由于饥荒和疾病丧生的平民人数高达近七十万,几乎是二战中因空袭丧生的平民人数的两倍。与一战时期相比,德国在二战六年间几乎没有出现过一次真正紧急的物资供应危机——这当然是建立在毫不留情地剥削德军占领区一切物源的政策基础之上的。

  “这场战争是我的大学……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最伟大的时期。”希特勒后来谈到一战时这样说。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在一战中的经历对他后来领导纳粹德国引发一场全然不同的、更加极端的战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战结束时德国的境况更加坚定了他将新的一场战争彻彻底底打到最后一兵一炮的决心。他在《我的奋斗》以及其他场合的演讲中说道:“这场新的战争之于德国,要么意味着全胜,要么意味着彻底的毁灭(der Untergang)。”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世界共睹。

  □麻辣tongue(旅德学者、翻译者)

  (原标题:凡尔赛和约下的德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特稿:令政策的政坛往事和家族史
  • 体育世界杯16强产生 C罗进球葡萄牙仍出局
  • 娱乐宁财神吸毒被警方控制 3次共买3千元毒品
  • 财经世界杯赛事地下赌球:十赌九输有去无回
  • 科技阿里巴巴将在纽交所挂牌:股票代码BABA
  • 博客李宇春:遭金星郭富城排挤事件真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生宿舍裸睡被通报(图) 国际高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