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安妮宝贝
庆山-安妮宝贝
原标题:庆山访谈--生活中的故事,故事里的生活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奔):庆山,曾用笔名“安妮宝贝”,中国当代知名作家。1996年起,她开始在网络上发表小说,迅速成名并拥有了大批读者。2000年后,她离开网络,开始正式出版作品,至今基本保持着每年出一本书的频率,在国内的文学爱好者当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庆山早期的写作风格清冷忧郁,以描写都市漂泊人群的情感故事和孤独心理为主,近些年的作品则更注重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有较多关于人性和哲学方面的表达。
庆山:“在小说里探讨我所关心的涉及个体的生命及生活方式的哲学问题,一直是我写作的主要方向。现在很多人阅读的倾向是浮躁的,想看到一个故事,希望轻松愉快地结束一个阅读过程,而对故事背后潜在的一些深沉的概括,不是那么有耐心。对一个作者来讲,写作首先是为自己写的,不是为任何一个读者来写的。”
庆山出生于浙江宁波。1995年大学毕业后,第一份职业是银行。当时是一份稳定且光鲜的工作,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早期互联网刚在国内的少数人中开始流行,庆山学会了上网,开始以“安妮宝贝”的笔名在一些留学生华文论坛上发表文章。
庆山:“当时上网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网络普及,初中生都在上网。网络的门槛很低层。但当时只有一些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或专业人士,比如做外贸公司的、做软件的人,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才会上网。大部分人是接触不到网络的。那时候网上的氛围跟现在完全不同。”
庆山笔下描写的城市情感故事在年轻人中极易引起共鸣,而她独特的文字风格也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其中尤以年轻女性读者居多。她的作品在网上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有对网络文学的讨论,而庆山本人认为,并不存在“网络文学”这样的概念。
庆山:“所谓的网络文学的定义是个伪概念,是一种肤浅的简单论断的方法,有哗众取宠的意味。文学只能以一种标准来划分,即好的作品和差的作品。载体不能用来归类作品。”
不久她辞职离开故乡。先后去过南京和上海,在广告公司、互联网公司和出版社等工作。2002年她定居在北京。从2000年第一本小说《告别薇安》起,她陆续创作了《八月未央》《彼岸花》《清醒纪》《莲花》《春宴》《眠空》等十余本书,每一本都在年度的畅销书榜上名列前茅。
90年代末,庆山最早以“安妮宝贝”的作者名所发表的作品,大多是关于城市爱情故事的短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剧情节奏很快。之后,她开始出版小说集和长篇,写作的文风和创作的主题慢慢发生改变。小说中的情感故事不再是全部内容,个体独特而有选择性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成为她一直在表达的主题。
庆山:“我有一些变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变的地方。变的地方在于文字表达的技巧随着经验在变得更有能力,时间久了你会更加慎重去对待文字本身。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看到它们背后更深更远的一些存在,体味出更多的含义。早期的我写了很多关于爱情和情感的问题,现在的视野则在发生变化,关心的是更多人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现在我也关心信仰、人的信念、人对自己生命的体会。”
去年,庆山出了一本采访集《得未曾有》,记录了她与摄影师、厨师、年轻僧人和老琴师的对话,通过讲述别人的故事探讨她对当下生活方式的看法。这几位采访对象的年龄、身份、生活的经历各不相同,共同点在于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单纯、专注的态度。
庆山:“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写作也好,导演也好,画画或者音乐也好,任何的艺术形式,都要跟现实生活有一些距离。作者不能过于入世。作品要跟神性有一些联接。和这个时代太靠近的作品,我觉得可能会被淘汰,会过时,在很多年以后一些过于入世的作品会显得很愚蠢。”
庆山说,她认为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是可以自然地生活,有时写作,有时安静地过普通的日子。她举了一个例子,表达了她对生活方式的看法。“以前我去瑞士,住在一户人家里,是一位老先生和他的太太。他们家里没有电视机,但有很多唱片和书。一个很普通的家庭。老头自己学钢琴,老太太骑着自行车去买菜。你在一个个体的家庭身上能看到社会的整体模式,看到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想要的东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