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或朝霞绚丽,或乌云静默 市民江女士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都市时报 记者何惠子) 7月,昆明多雨。即便如此,江女士也没有错过7月过去的27天里出现的8次朝霞,每一场朝霞都被记录在她的手机里。
她的手机里还记录着过去近4年时间,几乎昆明的每一个早晨。每天早上,她会站在六楼窗前,看向东边,她从窗口看到昆明东区的城市,还有东方“天机”,那里或朝霞绚丽,或乌云静默。
每拍下一张天空照片,她便发至朋友圈,跟世界说早安,这成为了一种习惯。“现在,跟世界说早安的意义大于我当初拍天空的初衷。”
在青海长大
特别向往气候好的城市
2013年10月8日,拍下第一张天空的照片,她以这种方式倡议环保。
江女士是一位在昆明生活了27年的外地人,她希望昆明和风细雨、蓝天白云、草木葱绿、四季花开,这让很多外省人羡慕。
她从小在青海长大。青海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原始风貌,“但我长大的地方气候条件的确不好,那里冬天很长也很冷,夏日很短,海拔很高。”
江女士出生成长的地方是一个位于戈壁滩上的劳改农场。那里人烟与植被一样稀少,4月底,土地才解冻,地面才冒出点绿意;此后天干风大的天气,戈壁滩黄茫茫一片,飞沙走石;到10月,就会下第一场雪。居民想要去县城办点事,需要坐很久很久的车,很多时候路上一个人、一辆车也遇不到。
这是她长大的地方,“在这种地方长大的人,一听说‘某个城市气候好’就会特别向往”。所以,当江女士在昆明上大学的哥哥讲起春城后,1990年,17岁的她从青海也来到了春城。
昆明美极了
走在昆明,感觉城市是鲜活的
昆明完全不一样,这里“真的非常宜居”。街道上常年青绿的树,街巷里一年四季像火一般热情的鲜花,以及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热带水果,对她来说,都很新鲜。
昆明真是美极了。天高云淡的1990年,她经常和同班同学一起去滇池,挽着裤脚、光着脚丫走在水里,水边扑棱着野鸭子,水中央还有沉沉浮浮的黑点——那是游泳的人群。才一年,滇池的水质就慢慢变化了,她不再光着脚下水。大学毕业那年,1994年,滇池臭气冲天。
这并不影响江女士对昆明城的热爱,她喜欢武成路、长春路,那里的青石板路面闪闪发亮,街头到街尾各类大小商铺鳞次栉比,多得数不清。
她最爱的文化巷,正是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摊贩,他们骑着的三轮车、开着面包车把这里挤得满满当当,那些探着一脸好奇和搜罗面孔的人群,那些灯光下照耀着的闪闪发亮的小物件,那些挂在架子上五颜六色、款式多样的衣服,这些让她无比欢欣,“走在昆明,感觉城市是鲜活的”。
跟世界说早安
提醒大家关爱我们的城市
但是,当那里不再有堆积的商品、讨价还价的人群,她觉得有点不习惯了。昆明变得越来越高档,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还通了地铁。“昆明在模仿着其它大城市成长的路上,似乎丢了一些东西。”那些老房子、老古迹、老巷道,这些东西,是昆明用漫长时间和历史塑造了它们,它们消失得很快。
2013年10月,她决定用手机记录点什么——每天早晨,她站在自家洗手间的窗口,看着东方。很多时候,她能看到很美的朝霞,不过那是在两三年前了,“现在基本上很难拍到,也许天空变了”。
她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她曾想着,也许可以通过记录,“提醒大家关注我们环境,关爱我们的城市,爱护我们的蓝天白云、高原明珠。希望我们奔向未来的过程中,留下一点点特质,不要让它们以人为方式被消磨殆尽。”
而现在,她觉得“跟世界说早安的意义,大于拍照的初衷”。有好几次,她没有拍下天空,没有写下“世界,早安”,便有许多朋友问她:“你怎么了,最近心情不好么?”当她把拍下朝霞、对世界道早安变成她生活的一部分,她的朋友圈也在将她的朝霞和早晨变成了习惯。朝霞照亮了她,她也无意中照亮了别人。
“我们生活里需要这种仪式感。”人生在世,会遇到无数痛苦、开心、悲伤、喜悦、愤怒种种正面负面的情绪,“我们都需要一个空间或者一种方式,去接纳与释放这种情绪”。用手机拍下朝霞、道“世界,早安”是她的方式。无论外在世界变换、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但是东边朝霞,每次出现都是新的。
责任编辑:马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