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风光好、英雄多,到处都有嘎子哥。”小兵张嘎、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全国知名,几代人都耳熟能详。如今,雄安红色基因的传播,正在这片热土上不断扩大。9月14日, “小兵张嘎”原型赵波的儿子赵志新,在雄安央企的主题党课活动上,向大家讲述父辈们当年在白洋淀英勇抗日的故事。
“小兵张嘎”原型赵波的儿子赵志新,为雄安央企职工上主题党课。
雄媒中心记者报道:“我的父亲赵波,就是‘小兵张嘎’的原型,也是雁翎队的一名战士。”提起父亲,赵志新自豪感溢于言表,“‘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 讲课时,他借用抗日战争期间在白洋淀流传的这首民谣来表现雁翎队的英勇。
根据相关资料,1939年,日寇攻陷新安(今安新)县城,并开始扫荡白洋淀。占领新安的日军以“献铜、献铁”为名,要求水区猎户交出猎枪、“大抬杆”(水上打猎的火枪)、鱼叉等。为了抗击日军的入侵,白洋淀出现了一支神秘的抗日队伍,他们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拿据点,使敌人闻风丧胆。这支抗日游击队主要以“大抬杆”为武器进行战斗。为了防止浪花打湿枪膛内的火药,人们在火眼和枪口插堵上雁翎,“雁翎队”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雁翎队老照片。
在讲课过程中,赵志新介绍了雁翎队的首次大捷。“1939年秋,赵北口据点的9个鬼子乘一只汽船到新安据点开会,雁翎队在一个叫‘小孩坟’的地方设下了埋伏”,赵志新说道,“最终,战士们全歼9名鬼子,雁翎队首战告捷。”
“雁翎队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与侵略者作战,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被当地百姓称为‘水上飞将军’‘淀上神兵’,并由最初的数十人,发展到200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赵志新在讲课时介绍道。
白洋淀风光。
“我的父亲赵波曾经担任过雁翎队队长。1941年至1943年期间,雁翎队缴获步枪210支,手枪48支,机枪3挺。其中我父亲独立缴获了步枪24支,手枪4支,机枪两挺。”说到父亲当年的抗战事迹,赵志新感到十分骄傲。
“在白洋淀这块土地上,曾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我的父亲赵波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虽然英雄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赵志新课后接受雄媒中心记者采访时说,雁翎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白洋淀人。作为赵波的后人,更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他们的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新区未来建设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激励新区广大人民为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红色基因代代传!为雄安新区加油点zan!
主办: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运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监制:李长斗
编辑:刘思聪、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