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疆②|塔城:从绥靖开始,到接纳各族

探访北疆②|塔城:从绥靖开始,到接纳各族
2017年12月13日 14:32 澎湃新闻
离开乌鲁木齐,乘坐七个小时的长途大巴后,我抵达了另一座满洲人建立的城市——塔尔巴哈台,现在简称塔城。
塔城并不算旅游城市,而且城区规模很小,来的游客也很少。如果不打算去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巴克图口岸扫货,本地人会很奇怪为什么我要来这里。在塔城我最先观察到的是这里的公交车站牌,上面除了汉字之外还有西里尔字母,我以为是俄文。问了一下懂俄语的朋友,朋友说这并不是标准的对照翻译,而是用西里尔字母标出的汉字读音,我想这大概是为了方便来塔城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商人。
公交站牌上的西里尔字母。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难以辨认的绥靖老城墙
塔城和乌鲁木齐一样,城市修建于清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的战争末期。乾隆皇帝统治的第三十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阿桂在此地修建了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简称塔城。绥靖是安抚的意思,清政府希望安抚当地因为战乱而引发的民族关系紧张,这就是塔城的原型。老的绥靖城在同治年间毁于战乱,冲突平息后于1888年修筑了新城。按照惯例,和乌鲁木齐一样,老城称为汉城,新城称为满城。
在今天塔城地区电视台附近,还能看到残存的绥靖城城楼墙体,但只剩几十米长。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城墙依然保存相对完整,在六十年代后期,因为缺少保护,墙体被当地人取土用于建筑,大部分城墙被破坏掘毁。按照过去的记载,这座城池城墙有7.3米高,有大城楼、月城楼、大炮台、腰炮台、角楼等设施用于军事防御,目前亦有《重建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碑》在塔城市红楼博物馆里。
如果没有相关标识,很难认出这是老城墙
从这个倒塌的侧面能看出土砖的结构
从现场实地来看,已经很难辨认出当年城墙的样子,很容易当成路边毫无意义的土堆,只有个别地段有砖土结构痕迹。城墙遗址旁边有一块2013年塔城市文物局的告示牌,显示这里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20米内禁止破坏活动,另外此地的公交站叫做绥靖城遗址站。
双塔公园
在塔城市区的另一侧,团结路与塔尔巴哈台路交汇处有一座双塔公园,双塔公园里的两座塔是塔城的地标式建筑。当然塔城的名字和这两座塔并无关系,塔尔巴哈台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旱獭”,一种草原上常见的圆滚滚萌萌的啮齿动物。
双塔公园里面的两座塔实际上是清真寺的宣礼塔,一座是建于1910年的哈纳喀清真寺宣礼塔,另一座是建于1885年的塞提喀玛勒清真寺宣礼塔。这两座清真寺目前仅存宣礼塔建筑,宣礼塔有明显的中亚风格,但又略带拜占庭建筑味道,还有点像哥特教堂的样式,颇为奇妙。
这两座塔并不是对称的,但样式相似。塔身呈暗红色,塔顶是绿色,在塔城清澈的天空下如油画一般。塔体有几何图形雕花,亦有拱门、窗棂、立柱浮雕和镂空。塔底均有小门,过去有阿訇登上塔顶念诵古兰经呼唤人们来清真寺礼拜。
双塔公园里的两座宣礼塔
这两座清真寺都是乌孜别克人主持修建的,但建筑师是维吾尔人。从年代上看,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有不少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到中国经商,带来了颇具印欧风格的审美,所以这两座宣礼塔建筑与中国其他清真寺有些不同。这种暗红色墙体和尖峭三角形屋顶,在塔城老城区并不少见,是俄国人留下的文化痕迹。
宣礼塔底座的门和浮雕
红楼博物馆
谈到俄国人的文化痕迹,离双塔公园不远的地方,就是塔城最著名的红楼博物馆,也是目前塔城市为数不多的俄式老建筑之一。严格说起来,这座红楼其实并不属于俄罗斯人,而是由来自俄国喀山的塔塔尔商人热玛赞·坎尼雪夫所有的。在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之后,俄国在塔城设立领事馆,大量俄国商人来到这里经商,还开设了学校和医院。到了1907年,塔城的俄商已近三百户。
热玛赞·坎尼雪夫是1910年来到塔城的,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俄国商人一样,十月革命之后他选择留在了中国,一边继续经商一边暗中支持白俄势力。上世纪三十年代,新疆省主席盛世才为了获得军事援助对抗马仲英的部队,开始与苏联交好,逮捕这些支持白俄的俄国人,红楼也一度被查封没收。再后来,红楼短暂做过一段时间的医院,又做过三区革命专员公署、塔城专署机关办公室和塔城报社,到了2006年改造为博物馆。
红楼博物馆的东南部,可以在地图上发现,从一个中心点延伸出五条街,这种中心放射式的布局结构是欧式街区的特点。五条街道中的建设街和生产街是曾经的俄国老建筑群,包括北面的团结路和红楼街,当年俄国商人的洋行大多聚集在这几条街道上。
塔城市内的俄国风格建筑,窗沿、排水管和地窖窗都很有特点
在红楼街南面的使馆街上,塔城地区宾馆内是过去的俄国领事馆,曾经因为战乱重建过两次。院子里有一座高大的暗红色水塔,和领事馆一同修建于1852年,目前依然在使用中。这座领事馆经历了俄罗斯帝国、苏俄和苏联三个时期,1955年由于大量苏侨返回苏联,领事业务归到伊宁领事管理,领事馆也就关闭了,现在作为地区宾馆宴会厅使用。
遗憾的是,我去的时候赶上红楼博物馆正在内部整修,不允许游客参观,所以无法进入。好在塔城还有另外一处俄式建筑——莫洛托夫学校。与红楼不同的是,莫洛托夫学校是真正的俄罗斯人建起的,而且有着官方背景。
莫洛托夫学校
塔城地区最早的现代教育是塔塔尔人开启的,塔塔尔人在中亚诸民族中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并且在教育、政治、商业等方面都很活跃。1914年,新疆结束满清统治两年后,塔塔尔知识分子就在塔城创办了塔塔尔学校,后来塔城政府又按照民族设立了国民小学和旗民学校。1925年,塔塔尔女教师古兰丹姆·哈比甫阿丽娜创办古兰丹姆女子学校,是新疆第一所女校,1938年转为公立塔城第一女子学校。
到了1946年,塔城苏侨协会和苏联领事馆投资兴建了莫洛托夫学校,学校由苏联领事馆负责管理,学生主要是苏联侨民子女和领事馆员工子女,学校以当时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的名字命名。
如今这座莫洛托夫学校被改造为俄罗斯民俗与教育史博物馆,外观看起来是很典型的俄式平房建筑,穿过绿色门廊是一个小型礼堂,正门对着一条长走廊,两旁墙壁上挂着俄国油画。走廊两边都是房间,过去是教室,现在是陈列馆,展出有关塔城地区教育历史和俄罗斯族民族文化的内容。
莫洛托夫学校的外观
莫洛托夫学校的内景
根据当年就读过这所学校的学生回忆,过去塔城没有高大建筑,这种俄式平房建筑很多,但现在大部分都拆除了,莫洛托夫学校是仅存的残余。比起红楼的官方使用背景,莫洛托夫学校在解放后依然长期作为学校使用。过去学校里面冬天用毛炉供暖,这是俄国的传统,一个巨大的铁皮炉子在教室里,可以用牛粪或者煤炭作燃料,炉子里面有很多层,可以取暖也可以烤制食物。
从红楼博物馆经文化路往南走,文化广场的北面就是杜别克街。杜别克·努尔塔扎·夏勒恒也夫是哈萨克族,三区革命期间最早在塔城哈萨克族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去世的时候只有27岁,据说在文化广场内还有一座他骑马的雕像,但我没有找到。
俄罗斯庄园
在塔城,我拜访了一个俄罗斯族大叔,他经营着一家俄罗斯庄园,主要卖冰淇淋和格瓦斯。他的母亲1岁时就跟随家人来到了塔城,一直定居在这里。目前,塔城大概有三千多俄罗斯族,常住的大概有两千多人,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外地读书。
塔城的俄罗斯族依然有东正教礼仪,但因为没有教堂和神甫,曾经的东正教堂在“文革”期间也被拆除了,所以塔城的俄罗斯族很多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洗礼,宗教信仰逐渐也变成了民族习俗。但圣诞节和复活节的时候,这些俄罗斯族依然会一起聚会,这是他们保留下来的习惯。塔城还有俄罗斯公墓,老人们去世之后依然会按照俄罗斯的礼节安葬。
塔城的俄罗斯族大概有三部分来源,第一部分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来到塔城的俄国商人,十月革命后抗拒苏维埃政权,选择留在了塔城;第二部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日交恶后,斯大林在驱逐日本侨民的同时驱逐了在苏联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大多在苏联定居多年已经成家,只好带着他们的俄罗斯家眷搬到塔城定居;第三部分就是三区革命时期的苏联军人,有一部分人留在了塔城。
在塔城伊宁等地的俄罗斯族大多会选择与汉族通婚,一方面因为俄罗斯族食用猪肉,周边民族中只有汉族饮食习惯相似;另一方面是俄罗斯族的东正教习俗对穆斯林民族来说难以接受,而汉族可以接受;还有一点就是这些俄罗斯族很多本就是汉俄混血,对汉族有亲近感。
在塔城市附近的裕民县和额敏县,也有少量俄罗斯族生活,其中裕民县还有一座曾经的苏侨俱乐部,这座俱乐部在察汗托海村,是一栋白墙绿瓦的平房。1946年修建作为领事代办处使用,建国后改为苏侨俱乐部,1957年因为大量侨民回国,俱乐部被赠送给当地政府。

责任编辑:张义凌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