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棒球“孤儿”的逆袭:最美不过少年笑

16个棒球“孤儿”的逆袭:最美不过少年笑
2017年12月15日 18:05 央广新闻


对北京昌平“爱心棒球基地”里的

16个孩子来说,

棒球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

球棒挥出后,

小球在空中划出的那道弧线里,

藏着他们的另一条人生路。



两年来,

这些“家里实在养不起”的“事实孤儿”,

在监护人的同意下,

纷纷跟着孙岭峰走出贫困山沟,

汇聚到北京爱心棒球基地。

在这儿,他们一起生活,

免费学习棒球和文化课,

一步步重启新人生。


棒球场上训练(摄影 郑重)


棒球“孤儿”


冬日的午后,阳光穿过围在球场四周的大网,打在铺满草皮的地面。


小个头的男孩们戴着棒球帽,身穿统一球服,在球场上进行“跑垒”训练:16个人分成两拨,一方挥着球棒往四周发球;另一方在场上左奔右跑,试图接住迎面飞来的快球。


整场训练看起来像是半玩半认真。一边是互相配合,井然有序;一边又少不了有男孩间的那种调皮和打闹。嘻嘻哈哈,倒是乐在其中。


球场上每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背负沉重生活的家庭。


北北(化名)两岁时,父母就被泥石流卷走,一直被寄养在志愿组织里,至今仍以为爸妈还活着,只是在外打工而已。


七岁的小欣(化名),家里只剩瘫痪的父亲和半身不遂的爷爷,一家三口全靠低保过活。


他们有的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有的双亲一方患病,另一方离家出走,留下年幼的孩子和孤寡的老人。“每一个都是‘事实孤儿’,没人管,家里也养不起。”


“所以我们想通过棒球这个载体,来帮助这些出身极度贫困的孩子,提升生存技能和综合素质,去改变他们的命运。”爱心棒球基地创始人孙岭峰说。


曾经出身贫寒的他,7岁时在前棒球国家队教练张锦新的引导下,开始走上棒球路。三十多年来一直得到老师的照顾,他从前棒球国家队队长变成江苏省总教练,再到企业CEO。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棒球给的。我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源。而这班孩子什么都没有,所以希望通过这项技能把他们带入社会。”


二次成长


一开始孙岭峰并没有想能做多大,只是觉得把现有的精力放在五六个孩子身上,进行长远的培养,要比短暂捐助影响大。所以2015年底,他开始把目标锁定在“极度贫困、身体健康、7到9岁的孩子”身上,再发动亲友帮忙找,甚至跑到贫困地区的孤儿院、民政局去。


河北涞源5岁的小双(化名)是他找到的第一个孩子。父亲早逝,母亲不知去向,小双辗转跟着两位伯父生活。孙岭峰去的时候,二伯家徒四壁,吃的都是面糊糊,顶多就再加点青菜和盐。


伯父只问了两个问题:“管吃吗?”“管看病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立马签了抚养协议,然后让孙岭峰把娃带走。


有的监护人半信半疑,担心碰上人贩子。孙岭峰只能自掏路费,把孩子和大人带到棒球基地,让他们一起住几天。后来家长们建了微信群,孙岭峰经常在里头告知近况,这才逐渐取得信任。


有人说他“有病”,“是不是想拿这些孩子赚钱?”,孙岭峰也“只能装作听不见,我们自己知道在做什么就好。”


基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资质,创办初期他就开始申请。今年10月份,他找到北京一家基金会,成为挂靠在该基金下面的项目,这才解决了合法性的问题。


孩子们刚来那会儿,普遍营养不良:眼睛不好,牙也不好,身高要比城里同龄的孩子低一截。为此,他要求食堂一日三餐要有纯肉,早餐也要供应牛奶。慢慢地,孩子的身体逐渐长开,“别看他们年纪小,天天训练,都有小腹肌了。”


经过两年的训练,孩子的身体有了好转。前几天,孙岭峰带着他们去体检,医生告诉他,牙齿和骨骼都好了,身体素质在北京市平均标准以上。


球技和规矩


他们每天下午进行4小时的棒球训练,其他时间则属于文化课。上午,到附近的民办小学上课。学校免费接收他们,还设了专门的课程表。到了晚上,老师会给这些孩子复习功课。


训练时间最长的也有两年了,孙岭峰觉得孩子们的棒球水平“同龄人无敌”。他语气坚定,充满自信。


训练基地的办公桌上摆着各种奖杯和奖状,那是孩子们两年来参加全国各地的儿童棒球赛获得的。其中的4名孩子还代表国家棒球队走出国门,到日本参赛,并取得“2017年小马联盟ECC杯”亚太区选拔成长组冠军的成绩。


队员准备击球的瞬间(摄影 郑重)


“其实到现在,我都不认为棒球技术是最重要的。思维逻辑、对事情的把控能力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做人。”孙岭峰说。


他给孩子们立各种各样的规矩。讲卫生、守时、有礼貌......孩子还小,有时调皮,他只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实在不听话,教练就让孩子停训,在一旁静坐反思,他们最怕这个。


这群孩子给人有礼貌的印象,碰到人总会鞠躬说“您好”。宿舍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被子叠成豆腐块摆在床头,衣服井然有序地放在柜子里。


有一次,临近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看到棒球基地的这群平均年龄十岁不到的孩子,打扫起卫生有条有理,集合起来也有条不紊,向自己的孩子夸起他们。这让基地的小伙们“很得意,特别自信”。


学生宿舍生活规则(摄影 郑重)


“融入得很好”


看起来他们对这里的生活很适应,“融入得很好”。


中午吃饭时,同桌的小伙伴们免不了要斗斗嘴,接着比赛谁吃得更快。在教练面前背课文,突然想不起下文,旁边的小伙伴会低声念叨,试图帮忙,被识破后两个人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找不着衣服,孩子们下意识就跑去找那个专门给他们洗衣和打扫卫生的李阿姨。


今年去日本参加比赛,他们拿着金牌回来后蹦蹦跳跳,说在那边最想的人就数李阿姨了。夏天,孙岭峰原本安排小双回老家看看,但他怎么劝也不肯回去。


“我说一年多没回家了,小双你回去看看吧。他一听就往门口堵,不走。我说没事,完了再回来。他声也不吭一下,就是不走,怕我不给他接回来。”


其他孩子,也鲜有愿意回家看看的。孩子们不说,孙岭峰也知道,他们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没有家可以回。


“这些孩子在家里几乎没有人管。在这儿有书读,有人一起玩,就连手不舒服都有人问东问西,比在家里好多了,哪里肯回去?”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李阿姨心知肚明。


“孩子们出身贫苦,比同龄人更懂事,他们都明白,如果不是家里实在不行,没人愿意送他们来。”孙岭峰觉得他们“都听话”。采访间隙,正好碰上训练中场休息,七岁的小欣小步跑了过来,躲到孙教练的怀里,要他帮忙弄好衣帽。


孩子们正在做热身运动 (摄影 郑重)


如今孙岭峰最大的困惑,就是基地的开支问题。十六个孩子的生活费用和十几位工作人员的薪酬,加上场地租金、各种设施建设,两年间就花掉400万元。这些都是他和其他几个创始人自费的。如今,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想着如何继续运营下去。


“当时我们做这件事,其实把孩子们以后都大致规划好了,分三层目标。首先是冲向美国棒球职业联盟,但有可能一个都上不去。没关系,还可以上大学。完了再不行,我们教的都是最规矩最好的棒球,他们懂得规矩和礼仪,会变成棒球的传教士,就会有收入。”


孙岭峰说,“他至少是正式进入社会,是一个具备正能量去传播这项运动的人。我师傅教给我的就是这些,我再教给他们,一代一代传,这不是挺好的一个事吗?”



摄影个孩子棒球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