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根到特朗普 美国30年国安战略有哪些变与未变

从里根到特朗普 美国30年国安战略有哪些变与未变
2017年12月19日 12:06 新华社

  原标题:从里根到特朗普,30年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变”与“未变”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由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对国际安全环境、特别是美国面临的威胁作出判断,阐述美国政府在内政、外交和防务等方面的总体目标和宏观政策。

  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1997年出版的《军语及相关术语》的界定,“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的是“为达到巩固国家安全目标而发展、运用和协调国力的各部分(包括外交、经济、军事和信息等)的政策组合”。

  这一战略报告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国会1986年正式通过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其中第603款明确规定,美国总统应当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阐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美国根据国内外形势进行最新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从内容上来讲近30年来变化很大,但根本目标始终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核心安全利益。

  在特朗普之前,共有5位总统、8届政府向国会提交了16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里根政府2份(1987年、1988年),老布什政府3份(1990年、1991年、1993年),克林顿政府的7份(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小布什政府的2份(2002年、2006年)和奥巴马政府的2份(2010年、2015年)。

  里根政府强调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挥的全球领导作用”,并表示未来仍然会发挥这种作用。

  1998年克林顿政府报告中详述的“实现美国的目的和目标所必需的外交政策、国防实力和全球承诺”。

  2002年小布什政府的报告正式提出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这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

  而小布什政府于2006年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开篇第一句便说:“美国正处于战争之中”,透露出用强大军事力量征服对手、重塑世界的心态。

  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放弃了把“先发制人”作为基石和“反恐战争”的说法,在维持美国军事优势地位的同时,强调外交、情报、执法等非军事力量在应对国家安全挑战中的作用。

  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还扩大了“国家安全”概念的外延,把本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隐患、财政赤字、气候问题等纳入国家安全威胁目录。

责任编辑:张建利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