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幻大片《后天》预言成真?北极冰雪正加速消失

科幻大片《后天》预言成真?北极冰雪正加速消失
2018年02月07日 17:37 央视财经频道

  蓝色星球的尽头,资源开发的争议,环境保护的难题,浮出水面的航道。国际治理的博弈,传统文明的迁徙……这里正在发生的变化,正在影响着你我的生活,改变着世界发展的轨迹。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央视财经频道纪录片团队历时3年多,于2016年隆重推出8集电视纪录片《北极,北极!》。在中国首次发布北极政策白皮书之际,央视财经邀您重新走进、感知北极这个神秘的冰雪世界,一起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今晚22:33,CCTV2 央视财经频道《北极,北极!》将播出第三集《危险温度》。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这是北极正在面临的严峻现实。伴随气温上升,人们印象中荒芜的白色世界,正在变得生机勃勃。“危险温度”带来的到底是危机还是机遇?

  探秘:你不知道的北极!

  警钟已敲响!科幻电影《后天》里预言或将成真?

  2004年,一部名为《后天》的美国影片席卷全球。电影描绘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可怕场景:由于北极冰川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原先气候系统中南北热量的输送模式。得不到洋流热量补充的地方温度剧降,地球进入新的冰河时代。 

  冰川融化,在这里以另一种面貌展现了它的后果,这些仅仅只是想象吗?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效存德 表示,《后天》的电影在科学基础上是很坚实的,它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是从各种证据表明,像《后天》所渲染的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当然没那么快,就是所谓的气候突变现象,主要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然后向全球扩展。

  简单来说,地球环境中存在一个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它们依靠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驱动,将赤道暖流输送到高纬度地区,使那里获得温暖、湿润的气候;同时,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的水体也会循环到低纬度地区,形成水体交换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高纬度地区的海水需要维持必要的盐度,才能获得较高的密度下沉,从而使洋流循环保持正常。但当冰川大范围融化,巨量淡水注入北大西洋,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电影自有其夸张的一面,灾难却并非完全虚构。持续的气温升高与海冰融化,对极地而言,只是局部气候变化;但在更加广阔的远方,却是被放大了无数倍的气象灾害。

  2008年春节前夕,罕见的低温冰雪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近20个省份,城乡交通、电力、通信遭受重创。3900多万贵州人经历了他们人生中最寒冷的一个月后,才终于看见了一缕微弱的阳光。

  2014年初,经济下行的压力尚未退去,全美超过30个州又拉响了寒潮警报,一次20年来最强寒流直接威胁到至少1.9亿美国人的生活。

  寒流和强暴风雪正在成为北半球的常客,一次又一次极寒天气不断打破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众多国家的历史记录。

  到本世纪末,很多岛国都可能完全消失!

  发生在北极的变化当然不止是海冰范围缩小。科学家们的测算显示,如果平均分配1990年左右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量,地球上每个人大概可以获得几千升冰川融水;但是20年以后,这个数字变为了4.5万升。很显然,北极陆地冰川正在快速消融。

  冰川融化已经给世界主要沿海城市造成了直接的威胁。按目前的速度测算,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大约0.6米,像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横跨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基里巴斯等岛国,都可能完全消失。

△基里巴斯△基里巴斯

  因食物短缺,北极熊竟开始吃“同类”!

  海冰消融,对依赖海冰生活的动物,无疑是一场灾难。

  研究人员发现,北极动物中,冰面消退对海豹的伤害尤其直接。通常来说,海豹大部分时间都与海冰为伴,它们在冰面下钻孔,在冰面上哺育幼崽,基本不到陆地上。在早春,稳定的冰面和充足的食物对于生产下一代至关重要。新生的小海豹需要大约6周的哺乳期,如果冰面过早断裂,海豹妈妈不得不与幼崽分离,暴露的幼崽很容易会成为北极熊的盘中餐。冰面一年比一年薄,海豹幼崽的死亡率也越来越高。

  而这,只是连锁反应的一个部分。

  2013年8月的斯瓦尔巴群岛,一头饿死的北极熊,像一张平铺的毛毯,出现在世人眼前。北极食物链的霸主北极熊,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开始吃老鼠、驯鹿、甚至是它们的同类。科学家甚至担心北极熊生活环境的变化,要远快于其适应环境的速度。

  2016年4月,加拿大北极熊保护协会决定,帮北极熊在南极寻找新的家园。

  全球升温是引发诸多剧变的直接原因

  然而,与北极变化相伴的,却是微小到几乎不起眼的温度变化。监测数据显示,从1880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85℃,相比全球平均水平,北极地区升温的幅度要更显著,也就是大约2℃。

  但就是这看起来不起眼的温度变化,却是北极近几十年来这诸多剧变的直接原因。

  保护生态坏境,需要人类共同努力

  时至今日,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极端天气和气候变暖之间确实具有关联性,而人类活动,又在全球变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015年12月,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经过艰难地谈判,在巴黎通过了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就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内达成共识。但现实的挑战,远比达成协定要复杂得多。

  生态系统有其固有的巨大惯性,气候变化一旦达到临界点,即便温度不再继续升高,气候变化也会自行发生。如果任由气候继续变暖而无动于衷,那么人类终有面临无可选择的境地的一天。分歧可以有,争论也可以继续,但要想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选择更环保、更绿色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已经无需置疑。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后天北极海冰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